- 1.24 MB
- 2021-04-27 发布
- 1 -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
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1. 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 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的游离态的硅,纯净的硅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C. 钻石、水晶、刚玉都是人们熟知的宝石,但其化学成分不同
D. 我国发射“嫦娥三号”卫星所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煤的气化和液化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A 错误;
B.硅为亲氧元素,在自然界都是以化合态存在,无单质态,B 错误;
C.钻石主要成分是 C 单质;水晶主要成分是 SiO2;刚玉主要成分是 Al2O3,可见三种物质的
化学成分不同,C 正确;
D.碳纤维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 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 C。
2.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17 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启用”中“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
B. “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Ca(OH)2
- 2 -
C. “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该过程中反应的类型为置换反应
D. “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中的黄铜是合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文献中的“陶”是一种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
于传统硅酸盐材料,A 正确;
B.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B 错误;
C.该过程中反应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正确;
D.倭铅为锌,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则黄铜是铜锌形成混合物,是合金,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B。
3.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Fe2O3 具有氧化性,可用作颜料
B. 晶体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C. Na2CO3 溶液显碱性,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
D. FeS 固体呈黑色,可用于除去废水中 Cu2+、Hg2+等重金属
【答案】C
【解析】
【详解】A.Fe2O3 是红棕色固体,可用作红色颜料,与 Fe2O3 具有氧化性无关,A 不符合题
意;
B.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与晶体硅熔点高无关,B
不符合题意;
C.Na2CO3 是强碱弱酸盐,则 Na2CO3 溶液显碱性,并且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溶液
碱性增强,因此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油污,C 符合题意;
D.CuS、HgS 的溶解度小于 FeS,所以废水中 Cu2+、Hg2+等重金属可通过加入 FeS 固体转化
为 CuS、HgS 而除去,这与 FeS 固体呈黑色无关,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 C。
4.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pH=13 的 Ba(OH)2 溶液中含有 OH-离子数目为 0.1NA
B. 0.1mol Fe 在足量 O2 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0.2NA
- 3 -
C. 9.2g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目为 0.6NA
D. 16.25 g FeCl3 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 0.1NA 个胶粒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溶液的体积未知,故无法计算 pH=13 的 Ba(OH)2 溶液中含有 OH-离子数目,
A 错误;
B.Fe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Fe3O4,故 0.1mol Fe 在足量 O2 中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1
A A
8 0.80.1mol mol =3 3N N ,B 错误;
C.设 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 NO2 的质量为 xg,则 N2O4 的质量为(9.2-x)g,9.2gNO2 和 N2O4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目为 1
A A
xg (9.2-x)g3+ 6 0.646g/mol 92g / N mol Nmol
,C 正确;
D.16.25 g FeCl3 的物质的量为: 16.25g =0.1mol162.5g/mol
,由于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粒是一定
量 Fe(OH)3 的集合体,故完全水解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生成胶粒小于 0.1NA 个,D 错误;
故答案为:C。
5.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
A. NH3 2O催化剂,△ NO2 2H O HNO3 B. Al NaOH aq
NaAlO2(aq)
蒸发 NaAlO2(s)
C. Fe 2H O g高温 Fe2O3
Al
高温 Fe D. AgNO3(aq) 3 2NH H O
[Ag(NH3)2OH(aq)]
蔗糖 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 NH3 催化氧化只能生成 NO,不能生成 NO2,A 错误;
B.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 NaAlO2 和 H2,NaAlO2 溶液蒸发结晶,可获得 NaAlO2 晶体,B
正确;
C. Fe 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Fe3O4 和 H2,C 错误;
D. 蔗糖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将 Ag(NH3)2OH 还原为 Ag,D 错误。
故选 B。
- 4 -
【点睛】我们常会想,氨的催化氧化时,O2 用量充足,NO 与 O2 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 NO2,
所以氨催化氧化,最终理应生成 NO2。孰不知,氨的催化氧化温度在 780~840℃,二氧化氮在
150℃以上开始分解,到 650℃完全分解为一氧化氮和氧气,所以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中无法生
成二氧化氮。
6.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酸铝溶液中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H)4]-+4 +
4NH
B. NaClO 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2ClO-+CO2+H2O=2HClO+ 2-
3CO
C. 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水溶液 Mg2+ +2Cl-+2H2O
通电
Mg(OH)2↓+H2↑+Cl2↑
D. 澄清石灰水与足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OH-+ -
3HCO = CaCO3↓+ H2O
【答案】C
【解析】
【 详 解 】 A . 由 于 Al(OH)3 不 溶 于 氨 水 中 , 故 硫 酸 铝 溶 液 中 加 过 量 氨 水 : Al3+ +
3NH3·H2O=Al(OH)3↓+3 +
4NH ,A 错误;
B.酸性:碳酸>次氯酸>碳酸氢根,所以 NaClO 溶液中通入足量 CO2:ClO-+CO2+H2O=HClO
+ -
3HCO ,B 错误;
C.惰性电极电解 MgCl2 水溶液,阳极上 Cl-放电,阴极上 H2O 电离的 H+放电,故总电解反应
离子方程式为:Mg2++2Cl-+2H2O
通电
Mg(OH)2↓+H2↑+Cl2↑,C 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与足量小苏打溶液混合,氢氧根可以完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2+ +2OH-+
2 -
3HCO = CaCO3↓+ 2H2O+ 2-
3CO ,D 错误;
故答案为:C。
7. 实验室提供的玻璃仪器有试管、导管、容量瓶、烧杯、酒精灯、表面皿、玻璃棒(非玻璃
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能完成的实验是
A. 粗盐的提纯 B. 制备氨气
C. 中和热测定 D. 配制 0.1mol∙L-1 的盐酸溶液
【答案】B
- 5 -
【解析】
【详解】A.粗盐的提纯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则题给仪器不能完
成粗盐的提纯的实验,故 A 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备氨气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试管、导管、酒精灯,则题给仪器能完成实验室制
备氨气的实验,故 B 符合题意;
C.中和热测定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大小烧杯、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量筒;则题给仪器
不能完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故 C 不符合题意;
D.配制 0.1mol∙L-1 的盐酸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
管,则题给仪器不能完成配制 0.1mol·L-1 的盐酸溶液的实验,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 B。
8. 含氰化物的废液乱倒或与酸混合,均易生成有剧毒且易挥发的氰化氢。工业上常采用碱性
氯化法来处理高浓度氰化物污水,发生的主要反应为:CN-+OH-+Cl2→CO2+N2+Cl-+H2O(未配
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其中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Cl2 是氧化剂,CO2 和 N2 是氧化产物
B. 上述离子方程式配平后,氧化剂、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
C. 该反应中,若有 1mol CN-发生反应,则有 5NA 电子发生转移
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 CN-在负极区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反应 CN-+OH-+Cl2→CO2+N2+Cl-+H2O 中,Cl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降低为-1 价,C
元素化合价由+2 价升高为+4 价,N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 0 价,可知 Cl2 是氧化剂,CO2
和 N2 是氧化产物,A 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方程式为 2CN-+8OH-+5Cl2=2CO2+N2+10Cl-+4H2O,反应中是 CN-是
还原剂,Cl2 是氧化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5:2,B 错误;
C.由上述分析,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知,C 元素化合价由+2 价升高为+4 价,N 元素化
合价由-3 价升高为 0 价,所以若有 1mol CN-发生反应,则有[(4-2)+(3-0)]NA=5NA 电子发生转
移,C 正确;
D.C 元素化合价由+2 价升高为+4 价,N 元素化合价由-3 价升高为 0 价,则若将该反应设计成
原电池,则 CN-在负极区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B。
- 6 -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Fe3O4 粉末溶于足量的稀硝酸:Fe3O4 + 8H+ = 2Fe2+ + Fe3+ + 4H2O
B. FeSO4 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Fe2++2H++H2O2= Fe3++2H2O
C. 用稀硫酸酸化的 KMnO4 溶液与 H2O2 反应,证明 H2O2 具有还原性: -
42MnO + 6H+ + 5H2O2
= 2Mn2+ + 5O2↑ + 8H2O
D. 实验室中制氯气:MnO2 + 4HCl(浓)=Mn2++ 2Cl- + Cl2 ↑ + 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 HNO3 具有强氧化性,故 Fe3O4 粉末溶于足量的稀硝酸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
+ 28H+ + -
3NO = 9Fe3++NO↑+14H2O,A 错误;
B.FeSO4 溶液中加入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 2Fe3
++2H2O,B 错误;
C.用稀硫酸酸化的 KMnO4 溶液与 H2O2 反应,证明 H2O2 具有还原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
42MnO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C 正确;
D.实验室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 + 4H++2Cl- Δ Mn2++ Cl2 ↑ + 2H2O,D 错误;
故答案为:C。
10.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所示,a>7 时可表示弱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B. 图乙所示,2NO(g)+2CO(g) 2CO2(g)+N2(g),t1 时刻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C. 图丙所示,表示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 的平衡常数 K 与温度和压强的关
系
D. 图丁所示,H2O2 分解反应过程中,加入 KI 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焓变
【答案】D
- 7 -
【解析】
【详解】A.弱碱滴定强酸,pH 变大,且滴定终点时 pH 突变,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为强酸
弱碱盐,显酸性,a<7,故 A 不符合题意;
B.图乙所示,2NO(g)+2CO(g) 2CO2(g)+N2(g),t1 时刻表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
量相等,并不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的状态,不能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故 B 不符合
题意;
C.K 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则 K 不随压强变化,为放热反应,K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
C 不符合题意;
D.图丁表示,H2O2 分解反应过程是放热反应,加入 KI 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但不改变焓变,故 D 符合题意;
答案选 D。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
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 X 中加入 Na2O2 粉末,出现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 X 中不一定含有 Fe3+
B
常温下,测得 0.1mol/LNaA 溶液的 pH 小于 0.1mol/LNa2CO3 溶
液的 pH
酸性:HA>H2CO3
C
将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熔融物在稀盐酸中充分溶解,
再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未变红
熔融物中不含有+3 价铁
D
向 2 支均盛有 2mL1.0mol·L-1KOH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滴浓度均为 0.1mol·L-1 的 AlCl3 和 MgCl2 溶液,一支试管
出现白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Al(OH)3]>Ksp[Mg(OH)2]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可氧化亚铁离子,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由现象可知溶液中可能含 Fe2+,
- 8 -
不一定含有 Fe3+,故 A 正确;
B.常温下,测得 0.1mol/LNaA 溶液的 pH 小于 0.1mol/LNa2CO3 溶液的 pH,可以证明酸性:
HA>HCO -
3 ,但不能证明 HA 和 H2CO3 的酸性强弱,故 B 错误;
C.将铝与氧化铁发生铝热反应后的熔融物在稀盐酸中充分溶解,再滴加几滴 KSCN 溶液,溶
液未变红,因存在:Fe+2Fe3+=3Fe2+,所以只能说明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 Fe3+,故
C 错误;
D.KOH 过量,氯化铝生成偏铝酸钾,无沉淀生成,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比较 Ksp
大小,故 D 错误;
答案选 A。
12. 室温下,四氯化锡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 114.1 5℃),遇水会反应。模拟工业制备 SnCl4
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已知:SnO2+2Cl2+2C
Δ
SnCl4+2CO
A. a 的烧瓶中盛放的是高锰酸钾,c 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B. 向烧瓶中滴入浓盐酸之前需打开 K
C. e 装置用于冷凝 SnCl4 蒸汽
D. f 装置用于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 u 形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用于制备氯气,常温下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备,b 为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c
为浓硫酸,起干燥作用,在加热条件下,在 d 中发生 SnO2+2Cl2+2C
Δ
SnCl4+2CO,e 用于冷
凝、收集产物,无水氯化钙可防止产物与水反应而变质,最后进行尾气处理,避免 CO 污染环
境,据此解题即可。
- 9 -
【详解】A.c 用于干燥氯气,c 中应盛放浓硫酸,A 错误;
B.向烧瓶中滴入浓盐酸之前需打开 K,可使盐酸顺利流下,充分反应,且生成的氯气需先排
除装置内的空气,B 正确;
C.四氯化锡是一种无色液体(沸点为 114.15℃),则 e 装置用于冷凝 SnCl4 蒸汽,起到收集的
作用,C 正确;
D.无水氯化钙可防止产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而变质,D 正确;
故答案为:A。
13. 一种新型氟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为 2LaSrMnO F 和 4 4LaSrMnO F X , -F 可嵌入这两种盐
的晶体中,该电池工作时放电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 a 极为该电池的正极
B. 充电时, -F 移向 b 极
C.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2MgF +2e Mg 2F═
D. 电池总反应为 33Mg 2BiF 22Bi 3MgF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电子的移动方向,该电池放电时 Mg 失去电子结合 F-生成 MgF2,即 b 电极为负极,电极
反应式为 Mg+2F- -2e-═MgF2,则 a 为正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 +3eBiF =Bi 3F ;充电时,
电解池的阳极、阴极与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对应,即电解池的阳极为原电池的正极、阴极为
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与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放电时,Mg 失去电子、作负极,即 b 极为负极,a 为正极,故 A
正确;
B.充电时,a 极为阳极、b 极为阴极,阴离子由阴极移向阳极,即 F-从 b 极移向 a 极,故 B
- 10 -
错误;
C.充电时,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3Bi F iFe3 =B ,
故 C 错误;
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g+2F- -2e-═MgF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 +3eBiF =Bi 3F ,因此该电池总反应为 33Mg 2BiF 22Bi 3MgF ,故 D 正确;
故选 AD。
【点睛】根据电池中电子的移动方向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 C,要注
意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应该失去电子。
14. 一种以海绵铜(Cu)为原料制备 CuCl 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CuCl 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溶解”时可用热空气代替 NaNO3
B. “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C. “还原”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Cu2++ 2-
3SO +2Cl-+2OH-=2CuCl↓+ 2-
4SO +H2O
D. 为提高 CuCl 的产率和纯度,可采用乙醇洗涤、真空干燥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绵铜加入稀硫酸、热空气和水,通入热空气溶解浸取后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
A 正确;
B.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B 正确;
C.“还原”步骤为含有 CuSO4 的滤液,溶液呈酸性,加入 Na2SO3、NaCl,生成 CuCl 和 Na2SO4,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u2++ 2-
3SO +2Cl-+H2O=2CuCl↓+ 2-
4SO +2H+,C 错误;
D.由题给信息可知 CuCl 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则可采用乙醇洗涤,为避免
被氧化,可真空干燥,D 正确;
故答案为:C。
- 11 -
15.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通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的。如图,我国学者发现 T°C 时,
甲醇(CH3OH)在铜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如下(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 I 和反应Ⅱ相比,反应Ⅱ更容易发生
B. 反应 I 为 CH3OH(g)=CO(g)+2H2 (g) ∆H<0
C. 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用量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D. CH3OH(g)与 H2O(g)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反应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Ⅱ的活化能低于反应 I 的活化能,则反应Ⅱ更容易发生,A 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 I 的生成物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所以反应 I 是吸热反应,B 错误;
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选择优良的催化剂降低反应Ⅰ和Ⅱ的活
化能,但是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能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C 错误;
D.由图可知,CH3OH(g)与 H2O(g)生成 CO2(g)和 H2(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后熵增加,则
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 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6. 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由硫化氢获得硫单质有多种方法。
(1)用 FeCl3 溶液吸收 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实现 FeCl3 溶液的再生。FeCl3 与 H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电解池中 H+在阴极放电产生 H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
综合分析该工艺的两个反应,可知两个显著优点:①H2S 的原子利用率 100%;②_____。
- 12 -
(2)将 H2S 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 FeCl3、FeCl2、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硫单质,其物
质转化如题图 1 所示。反应中当有 1molH2S 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
不变,需要消耗 O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
(3)工业上常采用图 2 电解装置电解 K4[Fe(CN)6]和 KHCO3 混合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通
入 H2S 加以处理。利用生成的铁的化合物 K3[Fe(CN)6]将气态废弃物中的 H2S 转化为可利用
的硫单质,自身转化为 K4[Fe(CN)6]。
①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②当有 16 g S 析出时,阴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
③通入 H2S 时发生如下反应,补全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Fe3++H2S=2Fe2++S↓+2H+ (2). Fe2+-e-=Fe3+ (3). FeCl3 得到循环利用
(4). 0.5mol (5). [Fe(CN)6]2--e-=[Fe(CN)6]3- (6). 11.2L (7).
2 2
3CO +2[Fe(CN)6]3-+H2S=2[Fe(CN)6]4-+2 3HCO +S↓
【解析】
【分析】
在循环反应中,发生以下三个反应:H2S+Cu2+=CuS
↓
+2H+ ,CuS+2Fe3+=Cu2++2Fe2++S
↓
,
4Fe2++O2+4H+=4Fe3++2H2O。
【详解】(1)FeCl3 与 H2S 反应生成硫,则 FeCl3 被还原为 FeCl2,同时生成 HCl,离子方程式
为 2Fe3++H2S=2Fe2++S↓+2H+。电解池中 H+在阴极放电产生 H2,阳极为 Fe2+失电子生成 Fe3+,
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3+。该工艺的两个反应,最终结果是 H2S 完全转化为 S 和 H2,FeCl3
先转化为 FeCl2,再转化为 FeCl3,由此可知两个显著优点:①H2S 的原子利用率 100%;②FeCl3
得到循环利用。答案为:2Fe3++H2S=2Fe2++S↓+2H+;Fe2+-e-=Fe3+;
(2)从图 1 可以看出,反应中当有 1molH2S 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 Fe3+的物质的量不
- 13 -
变,由关系式 2H2S——O2 可得出,需要消耗 O2 的物质的量为 1mol
2 =0.5mol。答案为:0.5mol;
(3)①电解时,阳极[Fe(CN)6]2-失电子生成[Fe(CN)6]3-,电极反应式为[Fe(CN)6]2--e-=[Fe(CN)6]3-。
②当有 16 g S 析出时,阴极产生的 H2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6g 22.4L/mol32g/mol
=11.2L。
③通入 H2S 时发生[Fe(CN)6]3-与 H2S 等反应生成[Fe(CN)6]4-和 S 等,离子方程式为:
2 2
3CO +2[Fe(CN)6]3-+H2S=2[Fe(CN)6]4-+2 3HCO +S↓。答案为:[Fe(CN)6]2--e-=[Fe(CN)6]3-;11.2L;
2 2
3CO +2[Fe(CN)6]3-+H2S=2[Fe(CN)6]4-+2 3HCO +S↓。
【点睛】在电解池中,阳极失电子数目与阴极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在进行计算时依据电子
得失守恒原则即可求解。
17. 亚硝酰硫酸(NOSO4H)纯品为棱形结晶,溶于硫酸,遇水易分解,常用于制染料。SO2
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可制备 NOSO4H,反应原理为:
SO2+HNO3=SO3+HNO2;SO3+HNO2=NOSO4H。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制备少量 NOSO4H。
(1)导管 a 的作用是_____。仪器 b 的名称是_____。
(2)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B 中反应必须维持体系温度不得高于 20℃,可能的原因为_____。
(4)反应开始时缓慢,待生成少量 NOSO4H 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其
原因是_____。
(5)装置 C 的主要作用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该实验装置存在明显缺陷,可能导致 NOSO4H 产量降低,请补充合理的改进方案
_____。
【答案】 (1). 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的液体顺利流下 (2). 三颈烧瓶 (3).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4). 温度太高,会加快浓硝酸挥发和分解 (5). 生成
的 NOSO4H 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6). SO2+2OH- = 2-
3SO +H2O (7). C 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
- 14 -
入装置 B 中使 NOSO4H 水解,在 BC 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 SO2 和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可制备 NOSO4H 为题材,考查实验室制备 SO2 的原理和
反应方程式、制备 NOSO4H 的反应装置及注意事项,由于 HNO3 受热易分解和挥发性增强,
故实验时控制温度不高于 20℃,以及尾气处理,装置 A 为 SO2 发生装置,反应为:
Na2SO3+H2SO4=Na2SO4+SO2↑+H2O,装置 B 中三颈瓶中是制备 NOSO4H 的发生装置,反应原
理为:SO2+HNO3=SO3+HNO2;SO3+HNO2=NOSO4H,由题干可知 NOSO4H 遇水易分解,
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导管 a 平衡气压的作用,才能让液体顺利流下;仪器 b 为三颈烧瓶,故答案为:
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的液体顺利流下;三颈烧瓶;
(2)装置 A 是利用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制取 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SO3+H2SO4=Na2SO4+SO2↑+H2O,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B 中是在浓硫酸存在时用 SO2 和浓硝酸发生反应,温度不能太高的原因为浓硝酸会挥发和
分解,故答案为:温度太高,会加快浓硝酸挥发和分解;
(4)开始反应缓慢,待生成少量 NOSO4H 后,温度变化不大,但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是:
生成的 NOSO4H 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故答案为:生成的 NOSO4H 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5)装置 C 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SO2+2OH- = 2-
3SO +H2O,故答案为:SO2+2OH- = 2-
3SO +H2O;
(6)该实验装置存在可能导致 NOSO4H 产量降低的缺陷是:C 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入装置 B 中
使 NOSO4H 水解,应在 BC 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故答案为:C 装置中的水蒸气
会进入装置 B 中使 NOSO4H 水解,在 BC 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18.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
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 +H2O
- 15 -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 A 中加入 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
回流 50 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
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
化,收集 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的名称是_____。
(2)①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
②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
③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 16 -
(3)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高,原因是________。
(4)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球形冷凝管 (2). 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3). D (4). b (5). 会
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6). 60%
【解析】
【分析】
在装置 A 中加入反应混合物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利用冷凝管冷凝回流 50 分
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少量水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再用水洗涤
碳酸氢钠溶液,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作干燥剂,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
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据此来解答。
【详解】(1)由装置中仪器 B 的构造可知,仪器 B 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2)①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
化剂硫酸和醋酸;
②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
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
出,所以正确选项为 D;
③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所以 ad 错误;c 中使用的是
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在冷凝管中,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及装置安装
正确的是 b;
(3)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异戊醇,会收集少量的
未反应的异戊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4)乙酸的物质的量为:n(CH3COOH)=
m 6.0g=M 60g/mol =0.1 mol,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为:n(异戊
醇)=
m 4.4g=M 88g/mol =0.05 mol,由于乙酸和异戊醇是按照 1:1 关系进行反应,所以乙酸过量,
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量要按照不足量的异戊醇的物质的量计算,即理论上生成 0.05 mol 乙酸
异戊酯;实际上生成的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为=
m 3.9g=M 88g/mol =0.03 mol,所以实验中乙酸
异戊酯的产率为: 0.03mol×100%0.05mol =60%。
- 17 -
【点睛】本题探究物质制备型实验。掌握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解题
关键。
19. 聚合硫酸铁(简称 PFS 或聚铁)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黄铁矿的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FeO、SiO2 等)为原料制取聚合硫酸铁( 2 x 4 x3- 2 m
Fe (OH) (SO )
)的工艺流程如下:
(1)加入废铁屑的作用是_____。
(2)加入 KClO3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过程 a 中水解要严控 pH 的范围,pH 偏小或偏大聚合硫酸铁的产率都会降低,请解释原
因_____。
(4)盐基度 B 是衡量絮凝剂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通常盐基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盐基度 B
的表达式:
-
3+
n(OH )B= 100%3n(Fe )
(n 为物质的量)。为测量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进行如下实
验操作:
i.取聚合硫酸铁样品 m g,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再加入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再
加入 KF 溶液屏蔽 Fe3+,使 Fe3+不与 OH-反应。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c mol/L 的
标准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到终点时消耗 NaOH 溶液 V mL。
ii.另取与步骤ⅰ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c mol/L 的标准 NaOH 溶
液进行中和滴定, 到终点时消耗 NaOH 溶液 V0mL。
①该聚合硫酸铁样品中 n(OH-)=_____mol。
②已知该样品中 Fe 的质量分数为 w,则盐基度 B =_____。
③若操作 i 中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盐基度 B_____(填“偏高”“偏低”“无
影响”)若操作 ii 中碱式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得盐基度 B_________(填“偏高”“偏
低”“无影响”)
【答案】 (1). 将溶液中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2). 6H++ -
3ClO +6Fe2+=6Fe3++Cl-+3H2O
(3). pH 偏小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聚合硫酸铁的产率会降低,而 pH 偏大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 18 -
聚 合 硫 酸 铁 的 产 率 会 降 低 (4). c(V0-V)×10-3 (5). 00.56 ( )
3
c V V
mw
×100% 或
05
3
( )6 %c V V
mw
(6). 偏高 (7). 偏高
【解析】
【分析】
黄铁矿的烧渣主要成分为 Fe2O3、FeO、SiO2 等,向烧渣中加入酸酸浸,由制备目的知,加入
的酸为稀硫酸,Fe2O3、FeO 和稀硫酸反应分别得到硫酸铁、硫酸亚铁,SiO2 不溶,过滤后得
到的滤液 I 中含有硫酸铁、硫酸亚铁和稀硫酸,向滤液 I 中加入废铁屑,Fe 和硫酸铁反应生成
硫酸亚铁,过滤后得到的滤液 II 中含有硫酸亚铁,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
矾,向绿矾中加入稀硫酸、氯酸钾,发生反应 6H++ -
3ClO +6Fe2+=6Fe3++Cl-+3H2O,然后发生水
解反应 Fe2(SO4)3+xH2O
⇌
[Fe2(OH)x(SO4) 3 2x ]m+ 2
x H2SO4,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加入废铁屑的作用是将溶液中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故答案为:将溶液中铁离
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2)加入 KClO3 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6H++ -
3ClO +6Fe2+=6Fe3++Cl-+3H2O,故答案为:
6H++ -
3ClO +6Fe2+=6Fe3++Cl-+3H2O;
(3)过程 a 中水解要严控 pH 的范围,pH 偏小或偏大聚合硫酸铁的产率都会降低,原因为 pH
偏小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聚合硫酸铁的产率会降低,而 pH 偏大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聚合
硫酸铁的产率会降低,故答案为:pH 偏小时水解平衡逆向移动,聚合硫酸铁的产率会降低,
而 pH 偏大时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聚合硫酸铁的产率会降低;
(4)①n(OH-)=c mol/L×10-3V0 L-c mol/L×10-3V L=c(V0-V)×10-3 mol,故答案为:c(V0-V)×10-3;
②该样品中 Fe 的质量分数 w,则 n(Fe)=
56
mw mol,盐基度
B= 33
( )n OH
n Fe
×100%=
3
0 10(
3
)
56
c V V
mw
×100%= 00.56 ( )
3
c V V
mw
×100%= 05
3
( )6 %c V V
mw
,故答
案为: 00.56 ( )
3
c V V
mw
×100%或 05
3
( )6 %c V V
mw
;
③若操作ⅰ中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消耗的碱偏多,则测得盐基度 B 偏高;若操作ⅱ中碱式
滴定管未润洗,消耗的碱偏多,则测得盐基度 B 偏高,故答案为:偏高;偏高。
20. 重铬酸钠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氧化剂,工业上可以用铬铁矿[主要成分
Fe(CrO2)2(或写成 FeO·Cr2O3),还含有 Al2O3、Fe2O3、SiO2 等杂质]制备,同
- 19 -
时还可回收 Cr。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部分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煅烧操作在实验室进行最好选用_____(填序号);
A.石英坩埚 B.铁坩埚 C.瓷坩埚
(2)煅烧生成 Na2CrO4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3)滤渣 1 的成分为 Fe2O3,滤渣 2 的成分除了 Al(OH)3 之外还有_____。
(4)操作 a 的实验步骤为_____,洗涤干燥。
(5)加入 2Na S 溶液后使硫元素全部以 2-
4SO 的形式存在,写出生成 Cr(OH)3 的离子方程式
_____。
(6)采用石墨电极电解 Na2CrO4 溶液制备 Na2Cr2O7,其原理如图 2 所示。电极 b 为
_____极(填“阳”或“阴”),写出电极 b 的电极反应方程式:_____。
(7)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含 2-
4CrO 的废水要经化学处理使其浓度降至 5.0×10-7mol·L-1
以下才能排放。可采用加入可溶性钡盐生成 BaCrO4 沉淀[Ksp(BaCrO4)=1.2×10-10],再
加入硫酸处理多余的 Ba2+的方法处理废水。加入可溶性钡盐后,废水中 Ba2+的浓度应不
小于_____mol·L-1,废水处理后方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答案】 (1). B (2). 4Fe(CrO2)2+7O2+8Na2CO3
煅烧
8CO2+8Na2CrO4+2Fe2O3 (3).
- 20 -
H2SiO3 (4).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5). 3S2-+8CrO 2
4
+20H2O=3 2-
4SO +8Cr(OH)3↓+16OH-
(6). 阳 (7). 2H2O-4e-=O2↑+4H+ (8). 2.4×10-4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将纯碱和铬铁矿在空气中煅烧,铬铁矿在空气中与纯碱煅烧生成 Na2CrO4 和一种
红棕色固体,应为 Fe2O3,同时释放出 CO2 气体,同时 Al2O3 和 Na2CO3 煅烧生成 NaAlO2 和
CO2,加入水浸出杂质和溶液,过滤分离出滤渣 Fe2O3,煅烧后的浸出液中含有 NaOH、Na2CO3、
Na2CrO4、NaAlO2、Na2SiO3,调节 pH 可形成 H2SiO3 和 Al(OH)3,过滤得到滤渣为 H2SiO3
和 Al(OH)3,分离出的滤液加入稀硫酸酸化,得到 Na2Cr2O7 和 Na2SO4,经过结晶操作分离
出 Na2SO4,得到粗产品重铬酸钠晶体;加入 Na2S 溶液反应后,硫元素全部以 2-
4SO 的形式存
在,铬酸根离子生成 Cr(OH)3 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铬沉淀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铬,铝热反
应生成铬,溶液 b 为硫酸钠,以此来解答。
【详解】(1)纯碱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则应选铁坩埚煅烧,故答案为:B;
(2)煅烧铬铁矿生成 Na2CrO4 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rO2)
2+7O2+8Na2CO3
煅烧
8CO2+8Na2CrO4+2Fe2O3;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滤渣 1 的成分为 Fe2O3,滤渣 2 的成分除了 Al(OH)3 之外还有 H2SiO3;
(4)由图可知 Na2Cr2O7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硫酸钠的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则操作 a 的实验步骤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
(5)加入 Na2S 溶液反应后,硫元素全部以 2-
4SO 的形式存在,生成 Cr(OH)3 的离子方程式
为 3S2-+8CrO 2
4
+20H2O=3 2-
4SO +8Cr(OH)3↓+16OH-;
(6)用石墨电极电解 Na2CrO4 溶液制备 Na2Cr2O7,电解制备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Na2CrO4+4H2O
电解
2Na2Cr2O7+4NaOH+2H2↑+O2↑,由图可知 2CrO 2
4
+2H+=Cr2O 2
7
+H2O
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即右侧电极生成 H+,则消耗 OH-,发生氧化反应,则 b 为阳极,电极反
应方程式为 2H2O-4e-=O2↑+4H+;
(7)Ksp(BaCrO4)=1.2×10-10,含 CrO 2
4
的废水要经化学处理,使其浓度降至 5.0×10-7mol•L-1
- 21 -
以下才能排放,则废水中 Ba2+的浓度应不小于
10
7
1.2 10
5.0 10
mol/L=2.4×10-4mol/L。
相关文档
- 【历史】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2021-04-27 18:15:5113页
- 【生物】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21-04-27 18:06:3713页
- 【物理】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02021-04-27 17:38:5817页
- 湖北省宜昌市小溪塔高级中学2020届2021-04-27 16:55:046页
- 【生物】北京市东城区龙潭中学20202021-04-27 16:50:2331页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4-27 16:44:2620页
- 【地理】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2021-04-27 16:38:0419页
- 【物理】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04-27 16:17:2725页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2021-04-27 15:37:4611页
- 湖北省宜昌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2021-04-27 15:35:3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