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89 KB
- 2021-04-19 发布
1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
表示)。
(3)常用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名称
自然数集
(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符号 N
*N Z Q R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定义 记法
集合
间的
基本
关系
相等 集合 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 A B=
子集 集合 A中任意一元素都在集合 B中 A B 或B A
真子集
集合 A中任意一元素都在集合 B中,且集合B中
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 A中
空集(没有任何元
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
符号
表示
集合 A和集合 B 的所
有元素,记作 A B
集合 A和集合 B 的共
同元素,记作 A B
若全集为U ,集合 A是U 的子集,
集合U 除去集合 A中所有的元素,
剩余的所有元素,记作 UC A
图形
表示
意义
A B x x A=
或 x B
A B x x A=
且 x B
UC A x x U= 且 x A
性质
(1) A A = ;
(2) A A A= ;
(3) A B B A= ;
(4) A B A=
B A
(1) A = ;
(2) A A A= ;
(3) A B B A= ;
(4) A B A=
A B
(1) ( )UA C A U= ;
(2) ( )UA C A = ;
(3) ( )U UC C A A= ;
(4) ( ) ( ) ( )U U UC A B C A C B=
(5) ( ) ( ) ( )U U UC A B C A C B=
知识拓展:
设有限集合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n ,则(1)
(1) A 的子集个数是2n
;
(2) A 的真子集个数是2n -1;
(3) A 的非空子集个数是2n -1;
(4) 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n
-2。
2
一、不等式的定义
用数学符号“ 、 、 、 、 ”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
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 性质内容 注意
对称性 a b b a
传递性 ,a b b c a c
可加性 a b a c b c + +
可乘性
0
a b
ac bc
c
c 的符号
0
a b
ac bc
c
同向可加性
a b
a c b d
c d
+ +
同向同正可乘性
0
0
a b
ac bd
c d
可乘方 ( )0 , 1n na b a b n N n
可开方 ( )0 , 2n na b a b n N n 同正
三、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作差法:
理论依据: 0 ; 0 ; 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基本步骤:
(1)作差;
(2)变形(方法主要有通分、平方差和公式、因式分解、配方法、分子分母有理化、指数对数
的恒等变形);
(3)结论(与 0 比较)。
四、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 b ):
(1)
x a
x b
的解集为 x x b ; (2)
x a
x b
的解集为 x x a ;
(3)
x a
x b
的解解为 x a x b ;(4)
x a
x b
的解集为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2 4b ac= − 0 0= 0
二 次 函 数
2y ax bx c= + +
( 0)a 的图像
一元二次方程
2 0ax bx c+ + =
( 0)a 的根
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 )1 2 1 2,x x x x
有两个相等实根
1 2
2
b
x x
a
= = − 没有实数根
2 0ax bx c+ +
( 0)a 的解集
1x x x 或 2x x
2
b
x x
a
−
R
2 0ax bx c+ +
( 0)a 的解集
1x x x 或 2x x R
2 0ax bx c+ +
( 0)a 的解集
1 2x x x x
2 0ax bx c+ +
( 0)a 的解集 1 2x x x x
2
b
x x
a
= −
3、绝对值不等式
3
(1)当 0a 时,有 x a x x a 或 x a ; x a x a x a − ;
(2)当 0a = 时,有 0 0x x x ; 0x ;
(3)当 0a 时, x a x R ; x a ;
(4)当 0a 时,有
cx d a x cx d a+ + 或 cx d a+ ;
cx d a x a cx d a+ − + .
(5)当 0a = 时,有
0 0cx d x cx d+ + ; 0cx d+ 。
(6)当 0a 时,有
cx d a x R+ ; cx d a+ 。
4、分式不等式
(1)
( )
( )
( ) ( )
( )
* 0
0
0
f x g xf x
g xg x
;
(2)
( )
( )
( ) ( )
( )
* 0
0
0
f x g xf x
g xg x
(3)
( )
( )
( ) ( )0 * 0
f x
f x g x
g x
(4)
( )
( )
( ) ( )0 * 0
f x
f x g x
g x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
(1)两个非空的数集 A 、 B ;
(2)如果按照某种确定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
数 ( )f x 和它对应;
(3)称 :f 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 ) ,y f x x A= 。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1)定义域: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值域:与 x 相对应 y 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二、函数的相关结论
1、相等函数: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相同。
2、表示函数的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3、分段函数: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不同,需要不同的对应法则。
(1)定义域:各个部分的并集;
(2)是一个函数;
(3)求 ( )f x ,要判断自变量 x 在哪个范围内,在代入相应的表达式。
4、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定义域,即整式为R ;分母 0 ;偶次根式下 0 ;奇次根式为 R ;
0 次幂底 0 ;指数为 R ;对数 0 。
(2)若已知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a b ,则函数 ( )( )f g x 的定义域由 ( )a g x b 求出。
(3)若已知函数 ( )( )f g x 的定义域为 ,a b ,则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 )g x 在 ,x a b 时的
值域。
5、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1)待定系数法:若已知 ( )f x 的解析式类型,设出它的一般式,根据特殊值,确定相关系数
即可;
例 1、已知 ( )f x 是一次函数,且 ( )( ) 4 3f f x x= + ,则 ( )f x 的解析式。
(2)换元法:设 ( )t g x= ,解出 x ,代入 ( )( )f g x ,求 ( )f t 的解析式即可;
4
(3)解方程组法:利用已经给出的关系式,构造新的关系式,通过解关于 ( )f x 的方程组求出
( )f x ;
例 2、已知函数 ( )
1
2f x f x
x
= +
,求 ( )f x 的解析式。
(4)赋值法:给变量赋予某些特殊值,从而求出解析式。
例 3、已知 ( )0 1f = ,对任意的实数 ,x y 都有 ( ) ( ) ( )2 1f x y f x y x y− = − − + ,求 ( )f x 的
解析式。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单调函数的定义
增函数 减函数
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I ,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
自变量的值 1 2,x x ,
当 1 2x x 时,都有 ( ) ( )1 2f x f x ,那么
就说函数 ( )f x 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当 1 2x x 时,都有 ( ) ( )1 2f x f x ,那
么就说函数 ( )f x 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
2、单调区间的定义
若函数 ( )f x 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 ( )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区间D
叫做 ( )f x 的单调区间。
3、判断(证明)单调性的方法
(1)图像法:在区间D 上,图像呈上升趋势,则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反之,图像呈下降
趋势,则函数在区间 D 上是减函数。
(2)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a. 任取 1 2,x x D ,且 1 2x x ;
b. 作差 ( ) ( )1 2f x f x− ;
c. 变形(通分、因式分解、配方法、分母分子有理化);
d. 定号(即判断 ( ) ( )1 2f x f x− 的正负,和“0”比较);
e. 下结论(即指出函数 ( )f x 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性)。
4、几种初等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证明)
(1)一次函数 ( 0),y kx b k x R= +
解(证明): 在定义域R 上任取
1 2,x x R ,且 1 2x x ,则
( ) ( )1 2f x f x− = ( )1 2( )kx b kx b+ − +
1 2( )k x x= −
1 2 1 2 0x x x x −
当 0k 时,有
( ) ( )1 2 1 2( ) 0f x f x k x x− = −
即 ( ) ( )1 2f x f x
故函数 y kx b= + 在 R 上是增函数。
而当 0k 时,有
( ) ( )1 2 1 2( ) 0f x f x k x x− = −
即 ( ) ( )1 2f x f x
故函数 y kx b= + 在 R 上是减函数。
(2)二次函数 ( )2 0y ax bx c a= + +
解:单调区间为 ,
2
b
a
− −
, ,
2
b
a
− +
,当 0a 时,函数在 ,
2
b
a
− −
是减函数;在
,
2
b
a
− +
上是增函数;当 0a 时,函数在 ,
2
b
a
− −
是增函数;在 ,
2
b
a
− +
上是减函
数
证明函数 ( )2 0y ax bx c a= + + 在 ,
2
b
a
− −
是减函数;在 ,
2
b
a
− +
上是增函数。
5
证明:a. 在 ,
2
b
a
− −
上任取 1 2,x x ,且 1 2x x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1 1 2 2
2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f x f x ax bx c ax bx c
ax ax bx bx
a x x b x x
a x x x x b x x
x x a x x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2 0x x x x −
又
1 2,
2 2
b b
x x
a a
− −
1 2 1 2,
2 2
b b b
x x x x
a a a
+ − −− + −
又 ( )1 20,a a x x b + −
( )1 2 0a x x b + +
( )1 2( )f x f x − ( ) ( )1 2 1 2 0x x a x x b= − + +
即 ( )1 2( )f x f x
故函数 ( )2 0y ax bx c a= + + 在 ,
2
b
a
− −
是减函数。
b.在 ,
2
b
a
− +
上任取 1 2,x x ,且 1 2x x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1 1 2 2
2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 )f x f x ax bx c ax bx c
ax ax bx bx
a x x b x x
a x x x x b x x
x x a x x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2 0x x x x −
又
1 2,
2 2
b b
x x
a a
− −
1 2 1 2,
2 2
b b b
x x x x
a a a
+ − −− + −
又 ( )1 20,a a x x b + −
( )1 2 0a x x b + +
( )1 2( )f x f x − ( ) ( )1 2 1 2 0x x a x x b= − + +
即 ( )1 2( )f x f x
故函数 ( )2 0y ax bx c a= + + 在 ,
2
b
a
− +
是减函数。
(3)反比例函数 ( 0)
k
y k
x
=
解:单调区间为 ( ),0− , ( )0,+ ,当 0k 时,函数在 ( ),0− 和 ( )0,+ 上都为减函数;当
0k 时,函数在 ( ),0− 和 ( )0,+ 上都为增函数。
证明函数 ( 0)
k
y k
x
= 在 ( ),0− 上是减函数;在 ( )0,+ 上是减函数。
证明:在 ( ),0− 上任取 1 2,x x ,且 1 2x x ,则
( )
( )
1 2
1 2
2 1
1 2
2 1
1 2
( )
k k
f x f x
x x
kx kx
x x
k x x
x x
− = −
−
=
−
=
1 2 2 1 0x x x x −
又 ( )2 10, 0k k x x −
6
又
1 20, 0x x , 1 2 0x x
( )
( )2 1
1 2
1 2
( ) 0
k x x
f x f x
x x
−
− =
即 ( )1 2( )f x f x
故函数 ( 0)
k
y k
x
= 在 ( ),0− 上是减函数。
(4)指数函数 xy a= ,当0 1a 时,在 R 上是减函数;当 1a 时,在 R 上是增函数。
证明:a. 在定义域 R 上任取
1 2,x x R ,且 1 2x x ,则
( )
1
1 2
2
1
2
( ) x
x x
x
f x a
a
f x a
−
= =
1 2 1 2, 0x x x x −
又 1 20 1, 1
x x
a a
−
即
( )
1
2
( )
1
f x
f x
故 ( )1 2( )f x f x
所以函数 ( )0 1xy a a= 在 R 上是减函数。
b. 在定义域 R 上任取
1 2,x x R ,且 1 2x x ,则
( )
1
1 2
2
1
2
( ) x
x x
x
f x a
a
f x a
−
= =
1 2 1 2, 0x x x x −
又 1 21, 1
x x
a a
−
即
( )
1
2
( )
1
f x
f x
故 ( )1 2( )f x f x
所以函数 ( )0 1xy a a= 在 R 上是增函数。
例 1 讨论函数 ( ) ( )2
0
1
ax
f x a
x
=
−
在 ( )1,1− 上的单调性。
解:任取 ( )1 2, 1,1x x − ,且 1 2x x ,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2 2 2
1 2
2 2
1 2 2 1
2 2
1 2
2 2
1 2 1 2 1 2
2 2
1 2
2 2
1 2 2 1 2 1
2 2
1 2
1 2 2 1 2 1
2 2
1 2
2 1 1 2
2 2
1 2
(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x ax
f x f x
x x
ax x ax x
x x
ax x ax ax x ax
x x
ax x ax x ax ax
x x
ax x x x a x x
x x
a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1 1x x−
( )( )2 2
2 1 1 2 1 20, 1 0, 1 1 0x x x x x x − + − −
又 ( ) ( )1 20, 0a f x f x −
故函数 ( ) ( )2
0
1
ax
f x a
x
=
−
在 ( )1,1− 上为减函数。
7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奇偶性 定义 图像特点
偶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 (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
( ) ( )f x f x− = ,那么函数 ( )f x 是偶函数。
关于 y 轴对称
奇函数
如果对于函数 (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
( ) ( )f x f x− = − ,那么函数 ( )f x 是奇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
2、判断(证明)函数的奇偶性的步骤
(1)求函数定义域,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求 ( )f x− ;
(3)判断 ( )f x− 是否等于 ( )f x 或 ( )f x− :
a. 若 ( ) ( )f x f x− = ,则 ( )f x 是偶函数;
b. 若 ( ) ( )f x f x− = − ,则 ( )f x 是奇函数;
c. 若 ( ) ( )f x f x− = 且 ( ) ( )f x f x− = − ,则 ( )f x 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d. 若 ( ) ( )f x f x− 且 ( ) ( )f x f x− − ,则 ( )f x 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
例 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 ) ( )
1
1
1
x
f x x
x
+
= −
−
(2) ( )
24
3 3
x
f x
x
−
=
+ −
(3) ( )
2
2
2 1 ( 0),
2 1 ( 0);
x x x
f x
x x x
− + +
=
+ −
解:(1)因为要使函数有意义,要满足
1
0
1
x
x
+
−
,即
1 0
1 0
x
x
+
−
或
1 0
1 0
x
x
+
−
解得 1 1x−
由于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所以函数 ( )f x 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
(2)因为要使函数有意义,要满足
24 0
3 3 0
x
x
−
+ −
解得 2 2x− 且 0x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
2 24 4
3 3
x x
f x
x x
− −
= =
+ −
又 ( )
( )2
24 4x x
f x
x x
− − −
− = = −
−
( ) ( )f x f x − = − ,即函数是奇函数。
(3)函数的定义域为 0x x ,关于原点对称,
当 0x 时, ( ) ( ) ( ) ( )
2 20, 2 1 2 1x f x x x x x f x− − = − + − − = − − = − ,
当 0x 时, ( ) ( ) ( ) ( )
2 20, 2 1 2 1x f x x x x x f x− − = − − + − + = − − + = − ,
( ) ( )f x f x − = − ,即函数是奇函数
三、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 ( ) 2 ( 0)f x ax bx c a= + +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
(1)一般式: ( ) 2 ( 0)f x ax bx c a= + + ;
(2)顶点式: ( )
2 24
( 0)
2 4
b ac b
f x a x a
a a
−
= + +
;
(3)两根式: ( ) ( )( )1 2 ( 0)f x a x x x x a= − − 。
8
3、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解析式 ( ) 2 ( 0)f x ax bx c a= + + ( ) 2 ( 0)f x ax bx c a= + +
图象
定义域 R R
值域
24
,
4
ac b
a
−
+
24
,
4
ac b
a
−
−
最值 ( )
2
min
4
4
ac b
f x
a
−
= ( )
2
max
4
4
ac b
f x
a
−
=
单调性
在 ,
2
b
a
− −
上 单 调 递 减 , 在
,
2
b
a
− +
上单调递增
在 ,
2
b
a
− −
上 单 调 递 增 , 在
,
2
b
a
− +
上单调递减
奇偶性 当 0b = 时为偶函数;当 0b 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顶点坐标
24
,
2 4
b ac b
a a
−
−
对称性 图像关于直线
2
b
x
a
= − 对称
四、幂函数
1、幂函数的定义
形如 y x=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 为常数。
2、幂函数的性质
(1)当 0 时,幂函数 y x= 有下列性质:
a. 图像都通过点 ( ) ( )0,0 , 1,1 ;
b. 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 0 时,幂函数 y x= 有下列性质:
a. 图像都通过点 ( )1,1 ;
b. 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例 1 若函数 ( )f x 是幂函数,且满足 ( ) ( )4 3 2f f= ,求(1) ( )f x 的函数表达式;(2)求
1
2
f
。
解:设 ( )f x x= , ( ) ( )4 3 2 , 4 3*2f f = = ,
22 3*2 = ,即2 3 = ,故
2log 3 = ,
所以 ( ) 2log 3
f x x= ,则
1
2
f
=
2
2
log 3
log 31 1
2
2 3
−
= = 。
例 2 已知幂函数 ( ) ( )
2 2 3m mf x x m Z− + += 为偶函数,且在区间 ( )0,+ 上是单调增函数,求
( )f x 的函数表达式
解: ( )f x 在区间 ( )0,+ 上是单调增函数
2 2 3 0m m− + + ,即
2 2 3 0m m− −
1 3,m− 又 , 0,1,2m Z m =
当 0,2m = 时, ( ) 3f x x= 不是偶函数,而当 1m = 时, ( ) 4f x x= 是偶函数
( ) 4f x x = 。
相关文档
- 2021版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元知识检2021-04-19 18:59:013页
- 2018-2019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2021-04-19 18:58:5314页
- 高考海南卷化学试题含答案2021-04-19 18:58:535页
-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修4-5学业分层测2021-04-19 18:58:415页
- 2020年高考英语模拟试题(含答案)2021-04-19 18:58:417页
- 【历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021-04-19 18:58:397页
-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2021-04-19 18:58:062页
- 2021版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优化6实2021-04-19 18:58:0130页
- 高中军训心得体会通用范文合辑2021-04-19 18:58:006页
- 2020部编版一年级数学上教学顺口溜2021-04-19 18:58:0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