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4.32 KB
- 2021-06-26 发布
2017 年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嘉惠中学高考一模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它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它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
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A、脂肪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甘油和脂肪酸,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A 错误;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 正确;
C、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 错误;
D、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而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 错误。
答案:B
2.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选择,正确的是( )
实验名称 取材部位
A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菠菜的叶肉细胞
B 提取并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公鸡的成熟红细胞
C 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 洋葱内表皮细胞
D 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细胞膜的成分;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A、菠菜的叶肉细胞只能用于观察叶绿体,不能观察线粒体,观察线粒体一般选择无色的实
验材料,然后用健那绿染液染色,A 错误;
B、公鸡不是哺乳动物,其成熟红细胞有细胞膜、各种具有膜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不
是提取细胞膜的理想材料,B 错误;
C、DNA 主要存在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洋葱内表皮细胞可以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C 正确;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液泡,不能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D 错误。
答案:C
3.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细胞核膜、核仁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B.②过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③过程中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④过程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A、图中①过程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核
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A 错误;
B、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 错误;
C、③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 错误;
D、④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 正确。
答案:D
4.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或 RNA 的核苷酸序列中
B.与翻译相比,遗传信息转录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T 一 A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D.遗传信息从 RNA 一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即遗传信息储存在 DNA 或 RNA 的核苷酸序列中,A 正确;
B、遗传信息转录时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故有 T 一 A 的配对,而翻译时以 mRNA
为模板,其上碱基和 tRNA 上的碱基配对,所以没有 T 一 A 配对,B 正确;
C、分子水平上遗传信息的传递有 DNA、RNA 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而基因的突变发生在
DNA 复制过程中,C 错误;
C、遗传信息从 RNA 一蛋白质表示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
制生物体的性状,因此该过程实现了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D 正确。
答案:C
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是核酸的实验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R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细菌培
养技术等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
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里中存在转化因子,A 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物质提纯和鉴定技术、细菌培养技术,没有使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B 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是: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
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C 正确;
D、库兰特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重建实验证明了 RNA 是遗传物质,D 错误。
答案:C
6.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 S12 蛋白第 55 一
58 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
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能 0
突变型
不能 100
注 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的特征。
A、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 100%,说明 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
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 正确;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改变所致,C 错误;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 错误。
答案:A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54 分)
7.(12 分)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如
表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为提高牧草产量,科研
人员还开展了“电场强度对做花草材料是否具有倍增效应”的系列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
题:
处理 氧气释放速率(mmolO2/GFW•h) 细胞内 ATP 含量(mmol/DW)
对照(20℃) 16.28 286.38
低温处理(6℃) 3.09 127.67
高温处理(36℃) 14.51 237.74
(1)叶绿体中 RuBPcase 酶的作用是催化 CO2 固定,因而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与对
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_______(填“较多”“较
少”“相等”或“无法确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叶绿体中 RuBPcase 酶的作用是催化 CO2 固定,CO2 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因而其发挥作用
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由于不知道对照组与高温处理组柱花草的呼吸速率,因此不能确定二
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关系。
答案:叶绿体基质 无法确定
(2)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_______
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 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_______降低,从而导
致暗反应速率降低。
解析: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 ATP 和[H],同时暗反应受
到多种酶的影响,因此降低温度后也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对暗反应影响较大。
答案:类囊体薄膜结构 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活性
(3)电场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室中同时适当地增
补电场和增施 CO2,蔬菜产量可提高 70%左右。故科研人员对栽种在大棚内的柱花草,同时
增加电场强度和提高 CO2 浓度,以探究其对牧草干重的影响。该小组共进行了 4 组大棚试验,
其中 3 组处理分别为大气电场强度和高浓度 CO2、强电场和大气 CO2 浓度,那么另外一组的
处理是_______。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并计算各组柱花草的干重,并求_______可以得出
相应结论。
解析:进行 4 组大棚实验,其中 3 组大棚分别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场、高浓度 C02、一定强度
的电场和高浓度 C02,根据实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第 4 组大棚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相
同。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定各组柱花草干重并计算平均值,比较干重平均值的变化可以得出
结论。
答案:大气电场强度(或自然状态下的电场强度)和大气 C02 浓度(或 C02 浓度) 平均值
8.(8 分)图①一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 3 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主要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分子的复制。
过程①是 DNA 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过程②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α 链形成后通过_______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解析:过程②是转录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
能发生;α 链(mRNA)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细胞核、线粒体 核孔
(3)图中 y 是某种 tRNA,它由_______(三个或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 CAA 称为_______,
一种 y 可以转运_______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 600 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
最多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解析:tRNA 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 CAA 与 mRNA 上的密码子 GUU 互补配对,称为反
密码子;一种 tRNA 只有一个反密码子,只可以转运 1 种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
20 种。
答案:多个 反密码子 一 20
9.(11 分)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
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
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
基因型 AA_ _ _ _ Aa_ _ _ _ aaB_ _ _
aa_ _ D_
aabbdd
请回答:
(1)白花(AABBDD)×黄花(aaBBDD),F1 基因型是_______,F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
是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让白花(AABBDD)与黄花(aaBBDD)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AaBBDD,表现型为乳白花,其测交后
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Dd:aaBbDd=1:1,所以 F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乳白
花:黄花=1:1。
答案: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黄花(aaBBDD)×金黄花,F1 自交,F2 中黄花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
比例是_______。
解析:黄花(aaBBDD)×金黄花(aabbdd),F1 基因型为 aaBbDd,2 对基因是杂合的,aaBbDd
自交后代 F2 的基因型有 3×3=9 种,表现型是黄花(9aaB 一 D 一、3aaB 一 dd、3aabbD 一)和
金黄花(1aabbdd),故 F2 中黄花的基因型有 8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 3÷15= 。
答案:8
(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______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______。
解析: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则亲代需同时含有 A 和 a、B 和 b、D 和 d,故
可以选择基因型是 AaBbDd 或 AaBbdd 或 AabbDd 的个体自交。若选择基因型是 AaBbDd 或
AaBbdd 或 AabbDd 的个体自交,子代白花的比例是 ,乳白花的比例是 ,黄花的比例是
× × + × × + × × = ,金黄花的比例是 × × = ,所以理论上
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乳白花。
答案:AaBbDd 或 AaBbdd 或 AabbDd 乳白花
10.(8 分)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是_______(用 A、a 表示);若
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_______(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
频率为 1/10,结果用分数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基因工程的应用。
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已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 ,即 a= ,则 A=1
一 = ,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 AA= × = ,aa= × = ,所以
Aa= ,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杂合子在正常人中的比例为 ÷(
+ )= ,即 Aa= 。所以其弟弟( Aa)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子女患病
的概率为 × × = 。
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 146 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 45 个氨基
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由此导致正常 mRNA 第_______位
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解析:碱基组成或者位置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密码子的种类,这属于基因突变。仅含有前
45 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 46 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答案:基因突变 46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 DNA 单链探针与待测基因进行杂
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_______ 种
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_______。
解析: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 DNA 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待
测基因)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
要诊断 A 和 a 两种基因,即需要 2 种检测基因的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 mRNA 分子为
“…ACUUAG…”,则 对应的致病基 因的碱基序列为 “…TGAATC…”(或是对应的链 为
“…ACTTAG…”),所以探针碱基序列应与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所以应为
ACTTAG(或 TGAATC)。
答案:2 ACTTAG(TGAATC)
11.(15 分)如图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 A1B1 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图 1 中的哪一段?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规律性变化。
图 1 中 A1B1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加倍,基因突变就发
生在 DNA 复制时。
答案:DNA 的复制 A1B1
(2)图 5 细胞对应于图 2 中的_______段(填序号)。D2 一 E2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 1 中的哪
一段变化相同?_______
解析:图 5 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时期特点是着丝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
暂时加倍;而图 1 中的纵坐标的含义是每条染色体上 DNA 的数量变化,因此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由两个变成一个,说明此时着丝点一分为二,即 C1D1 段。
答案:E2F2 C1D1
(3)雄性激素能促进图 3~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的形成?_______。图 5 子细胞的名称为
_______。图 3~图 5 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_______。
解析:雄性激素是睾丸中产生的,而图 4 中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根据细胞质
均等分裂可知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图 5 子细胞的名称为极体和卵细胞,图 3 表示有丝分
裂后期,图 5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对
应图 4。
答案:图 4 极体和卵细胞 图 4
(4)图 3 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
解析:图 3 含有 4 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是间期复制形成的,该细胞的前一时期,着丝点还
未分离,它们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4 姐妹染色单体
相关文档
- 高考模拟题汇编2021-06-25 18:22:4320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25 15:24:537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24 00:57:5510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23 23:55:069页
- 新课标地区高三数学文高考模拟题分2021-06-23 14:20:5035页
- 专题13 电学实验-2017年高考题和2021-06-22 00:52:117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21 22:09:236页
- 2017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物理分项2021-06-20 00:56:005页
-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2021-06-19 23:48:3129页
- 南山中学2012年高考模拟题(一)2021-06-19 21:31:2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