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06-21 发布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 走”这两个词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2、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里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时非常迅猛,非常有力,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狼牙山上想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里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爱国教育文章,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孩子们较远,学生对五壮士的抉择和英勇表现的源泉并不是很清晰,讲这样的文章,最忌讳说教,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了解抗日战争,再教学课文。教学中,也要通过字里行间对五壮士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伟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学习十二个生字;
理解“壮士”、“斩钉截铁”、“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辨别它们的感情色彩;
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详写与略写)。
2、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和感人话语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渗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和感人话语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渗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详写与略写)。
难点:走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英雄情怀。
五、课前准备
搜集交流抗战材料,尤其是年景大屠杀的资料;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六、教学安排:三课时
七、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介绍时代背景,说说你的感受。
2、小声读全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战士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敌人引上山,从而胜利完成任务的?用小标题的方式把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概括出来。
板书: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雄情怀
1、默读全文,思考:什么样的人是壮士?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你能感受到壮士的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具体事例或语句来谈一谈。(从文中勾画出来)
2、交流:
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
理解“壮士”的含义,为体会全文情感打好基础。
第一部分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感受壮士的壮志。
第二部分
全班战士是如何痛歼敌人的?(抓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壮士的什么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因为教学的重点在后半部分,时间分配要掌握好,所以,在第一课时先教学易理解的前两部分,减轻后面的教学压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二7一匹出色的2021-06-21 22:25:269页
-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上2021-06-21 22:21:2331页
-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2021-06-21 22:21:099页
- 语文卷·2017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22021-06-21 22:19:3110页
- 2020秋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2021-06-21 22:19:3123页
-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9皇帝2021-06-21 22:18:422页
- 语文卷·2019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2021-06-21 22:18:1914页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2021-06-21 22:17:007页
-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2021-06-21 22:16:2335页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2021-06-21 22:16:2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