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22 KB
- 2021-05-28 发布
- 1 -
1.1 探索勾股定理
第 1课时 认识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经历用测量法和数格子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
思想.
2.会解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另一边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测量—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
2.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及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参加探索与创造,获得参加数学活动成功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及应用.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发给学生打印的方格纸.
【学生准备】有刻度的直尺.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内容:20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
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会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
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
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理.(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勾股定理
1.探究活动一
内容:投影显示如下地板砖示意图,引导学生从面积角度观察图形:
- 2 -
问:你能发现各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何关系吗?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结论 1 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
的正方形的面积.
意图:从观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地板砖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
特殊情形的探究得到结论 1,为探究活动二作铺垫.
效果:1.探究活动一让学生独立观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2.通
过探索发现,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和愿望.
2.探究活动二
内容:由结论 1我们自然产生联想: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该性质呢?
(1)观察下面两幅图:
(2)填表:
A的面积
(单位面积)
B的面积
(单位面积)
C的面积
(单位面积)
左图
右图
(3)你是怎样得到正方形 C的面积的?与同伴交流.(学生可能会做出多种方法,教
师应给予充分肯定.)
图 1 图 2 图 3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
如 图 1 , 将 正 方 形 C 分 割 为 四 个 全 等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和 一 个 小 正 方 形 ,
13132
2
14 CS .
方法二:
如图 2,在正方形 C外补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形成大正方形,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
- 3 -
去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1332
2
1452 CS .
方法三:
如图 3,正方形 C中除去中间 5个小正方形外,将周围部分适当拼接可成为正方形,如
图 3中两块红色(或两块绿色)部分可拼成一个小正方形,按此拼法, 13542 CS .
(4)分析填表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归纳出:
结论 2 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
方形的面积.
意图:探究活动二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探讨、归纳进一步发现一般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由于正方形 C的面积计算是一个难点,为此设计了一个交流环节.
效果: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探究,在突破正方形 C的面积计算这一难点后得出结论 2.
3.议一议
内容:(1)你能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a ,b , c 来表示上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3)分别以 5 厘米、12厘米为直角边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2中
发现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a ,b , c 分别表示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222 cba .
数学小史:勾股定理是我国最早发现的,中国古代把直角三角
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勾
股定理”因此而得名.(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意图: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在结论 2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直角
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
效果:1.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三环节: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内容:
例题 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
离地面 10m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 24m处. 大
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练习:
1.基础巩固练习:
求下列图形中未知正方形的面积或未知边的长度(口答):
弦
股
勾
?
225
100
x
15
17
- 4 -
2.生活中的应用:
小明妈妈买了一部 29 in(74 cm)的电视机. 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
58 cm 长和 46 cm 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
么吗?
意图:练习第 1题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意在巩固基础知识.
效果:例题和练习第 2题是实际应用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意
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 a,b,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
222 cba .
2.方法:(1) 观察—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应用;
(2)“割、补、拼、接”法.
3.思想:(1) 特殊—一般—特殊;
(2) 数形结合思想.
意图: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可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效果:通过畅谈收获和体会,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增强不断反思总结
的意识.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 1.1.
2.观察下图,探究图中三角形的三边长是否满足 222 cba ?
意图:课后作业设计包括了三个层面:作业 1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设计;作业 2是为
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作业 3是为了拓广知识,进行课后探究而设计,通过此题可让学生进
一步认识勾股定理的前提条件.
效果: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a b
c
a
b
c
- 5 -
教学设计反思
(一)设计理念
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探索勾股定理的整个过程中,本节课始终采用学
生自主探索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进行
引导或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来突破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首先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再通过几
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特殊情形入手,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
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计算面积,分析数据,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进而得到勾
股定理.
相关文档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021-05-28 13:38:105页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1同步练习2021-05-28 13:38:103页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疆2021-05-28 13:38:095页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重要考点2021-05-28 13:37:576页
-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3 2021-05-28 13:37:4424页
-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2021-05-28 13:37:448页
-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2021-05-28 13:37:444页
- 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报告2021-05-28 13:37:423页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同步课件-42021-05-28 13:37:4214页
-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三单元 观察2021-05-28 13:37: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