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9.34 KB
- 2021-05-28 发布
反比例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
成反比例。
2. 通过实验感知,底面积,高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通过数据来理解反比例的判断推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
2. 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单价成正比例。(一定),所以总价和
数量单价
总价联的量,因为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
(2)长方形的长一定,周长和宽。
二、实验:
1、为什么每次都使用同一个试管往里烧杯面加水?
说明加入烧杯中水的体积都是相等的。
2、1 号,2 号,3 号烧杯底面积的变化?
逐渐增大
3、 1 号,2 号,3 号烧杯的高的变化?
逐渐减小
数据推理: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一定)
例。所以周长和宽不成正比
长(差一定),宽的量,因为周长周长和宽是两种相关联 -2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
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
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扩大对应缩小,缩小对应扩大)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
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积
(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一定)
三、坐标图:(30.10)(20.15)等
四、列子 判断比列
五、作业:51 页,9、10、11、12
板书:
V(一定)=sh
S 扩大 h 缩小
h 扩大 S 缩小
x×y=k(一定)
乘积关系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21-05-26 19:38:31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021-05-25 15:29:11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2021-05-25 12:37:42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21-05-24 16:29:38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2021-05-22 15:34:22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021-05-22 13:52:07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021-05-22 01:24:17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021-05-21 20:15:40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21-05-21 12:26:302页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2021-05-20 22:22: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