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50 KB
- 2021-05-27 发布
第三单元水平测试
满分:100 分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2018·四川树德中学阶段检测)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纸”字的构成,
从“糸”,是因为其初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氏”声,是因为纸平滑如砥。
据此推知( )
A.早期的纸其原料与丝有关
B.造纸术出现于东汉时期
C.东汉时期的纸价廉物美
D.纸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答案 A
解析 “丝絮为之,于水中击絮也”说明纸在制作过程中有丝的成分,故 A
项正确。中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蔡伦是改进造纸术,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明纸的价格和品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介绍的是纸的制作,没有提
及使用情况,故 D 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中)《九章算术》共收有 246 个数学问题,分为九章,
分别是:方田(田亩面积计算)、粟米(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衰分(比例分配问题)、
少广(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商功(土石工程,体积计算)、均输(合
理摊派赋税)、盈不足(双设法问题)、方程、勾股。这反映了其突出特点是( )
A.偏重理论 B.重视实用
C.内容严密 D.世界领先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九章算术》研究的方田、粟米等均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
事情,体现了重视实用的特点,B 项正确。《九章算术》偏重实用而非理论,排除
A 项;材料未反映其内容是否严密,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出世界领先的信息,
排除 D 项。
3.(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
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
A.儒家思想倡导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古代科技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
答案 D
解析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特点,故 A 项错
误;从图中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
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故 C 项错误;从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和农学等农业相关领域的发明比其他发明
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故 D 项正确。
4.(2018·黑龙江哈六中期中)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 365 种,
后来“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
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
药物达到 1892 种。这表明中医药学( )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独步世界医学之林 D.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答案 D
解析 “代有增附”“都次第有所增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于以前药学的
继承和发展,故 D 项正确。理论体系是否规范严谨材料未体现,故 A 项错误;古
代药学研究大多是经验总结,方法并不科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和世界
相比的信息,故 C 项错误。
5.(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折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 A
解析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反映了当
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具有朴实的现实主义特色,A 项正确。楚辞体现了楚
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与题干不符,排除 B 项;唐诗折射出盛唐气度的恢宏气
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C 项;宋词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与题干不符,
排除 D 项。
6.(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说到人们生活经历的艰辛和悲壮,我们也许会想
起“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名句。这三句所反映的文学体裁分别是( )
A.骚体、词、赋 B.骚体、词、诗
C.词、骚体、诗 D.词、赋、诗
答案 B
解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战国时期屈原的名句,属于楚
辞(也称“骚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北宋词人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唐代诗人杜甫《春望》
里的名句。故 B 项正确。
7.(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月考)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答案 B
解析 A 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材料中一代有一代文学的深意,排
除;材料“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形式,体现了文学的历史性和阶段性,B 项正确;C 项也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
除;D 项表述错误,一代有一代突出的文学形式,不代表古代文学时间短暂,排
除。
8.(2018·广东湛江一中月考)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
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
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说明社会群体的
认同推动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发展,故选 C 项。A、B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世俗文化是受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但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D 项。
9.(2018·江西南昌二中月考)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
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
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 A
解析 材料“意态之际”“将发未发”与草书流畅纵情的特点不符,可排除
B 项;材料“离方遁圆”说明该书体不拘泥于规范法度,不追求形体严整,可排除
C、D 两项;只有 A 项符合题意,正确。
10.(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
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
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
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
A.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
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可以得出吴道子的宗教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
世俗化的特点,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宗教画的改造,不是注重外来风格,A
项错误;C 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唐代的绘画成就极大,著名的画家和作品较多,吴
道子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得出其能代表唐代的绘画成就的结论,D 项错误。
11.(2018·辽宁庄河一中月考)元代倪瓒曾对自己的作品解嘲道:“余之竹聊以
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说明倪瓒( )
A.思想具有辩证法特点
B.这一作品属文人写意画
C.直斥社会不合理现象
D.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倪瓒画竹意在“写胸中逸气耳”,即表达自己
内心的情感,并不在意竹子本身的状态,这符合文人写意画的特点,B 项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辩证法特点,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不合理现象,排除 C 项;
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材料并未涉及,排除 D 项。
12.(2018·河北武邑中学月考)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
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 多
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
展说明( )
A.文学艺术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京剧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学艺术在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答案 D
解析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说明事物只有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才能
得到发展,故选 D 项。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艺人对剧种的改造是京剧发展
的推动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C 项人们的需求是外因,也不是京剧形成与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
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 15 世纪到今天,欧(美)洲科技巨匠辈出,从
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
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 21 世纪的科技》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
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
测量。
材料三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
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
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
题”。
(1)概述材料一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6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
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6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8 分)
答案 (1)作用: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
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
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6 分)
(2)差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对数据的记载,对这
些现象和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在观测基础上对科学
规律进行总结和严密推算。(6 分)
(3)原因: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利
于其科技发展;②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
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世界优秀成果;③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
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④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
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
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8 分)
解析 第(1)问,实际上是问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第(2)问,据“《尚书》
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的社会形态、
社会意识以及统治政策和科学家的研究精神等,概括造成差异的原因。
14.(2018·内蒙古奋斗中学月考)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
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
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
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
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
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
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
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
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
旺”的主要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片,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
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10 分)
答案 (1)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6 分)
主要原因:词相比较诗歌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
治思想的压制(文人对文学艺术的创新)。(4 分)
(2)文化现象:市民文化兴起(风俗画);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科学技术高度
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6 分)
不利因素:封建体制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
学的束缚。(4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
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
关宋词的特点来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
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苏轼……作为士大
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
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第(2)问,第一小问,四幅图片的信息分别是活字印刷术、
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瓦肆、指南针,据此可以回答宋代的文化现象。第二小问,
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封建体制、农业经济、理学思想、科学成果
的推广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