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63 KB
- 2021-05-27 发布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万州区郭村初中 唐传炜
【教学目标】
1、通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的写法。
3、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
过程,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及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2、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
当。
3、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录音机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故引新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
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
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对于长妈妈,我们在这篇
文章的认识是肤浅的,今天我们要来真正阅读一篇关于长妈妈文章——《阿长与
〈山海经〉》。不过,我想提个疑问,亲爱的“长妈妈”为何变成了“阿长”的称
呼????这是否暗示了本文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变化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旁批,要求
把自己对长妈妈的瞬间感受记录并旁批。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
性格等各方面去领会。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 人”说话。
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人;
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
阿长是一个别人不注意姓名的人;
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
阿长是一个睡相不好的人;
阿长是一个不许我走动的人;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的人;
阿长是一个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的人;
阿长是一个善良的人;
阿长是一个朴实的人;
阿长是一个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是一个具有伟大神力的人;
……
教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并没得到善报的人,她并不是十
全十美的人,乃至缺点多余优点,她是一个复杂社会下产生出的一个复杂的
人。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人,鲁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
三、领会情感
1、出示问题: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听边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
感情的词句。 (小黑板)
2、教师读课文,学生听。
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
——新的敬意。”
过渡:我们知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作者的感情
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变化的原因。下面
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出这些事情
四、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2、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3、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
学生活动。
示例
语言欣赏:语言生动传神,很恰当地表现了阿长的性格。 本文写长妈
妈的语言生动传神,充满了诙谐意味。如“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
们就没有用么?”表现了她的愚昧。“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又表
明了她的文化程度,暗示了她买此书费尽周折。另外,如“哥儿,你牢牢记
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极其郑重”四个字表明了长妈妈迷信的一面,但
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她虽身世不幸,但却渴望一生一世的平安,同时也想让
“哥儿”“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本文写长妈妈语言的地方并不多,大
都是叙述的描写。但这不多的话却传神地写出了长妈妈身上的优缺点,让人
在忍俊不禁之余,发出无限的感慨。
4、这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
5、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手法
先抑后扬手法;
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五、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
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
可是你说我无名无姓,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进去了
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连我睡相
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让
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
还怕人笑话呢! 唉!你这孩子!
六、作业设计
课文生字词抄写 及 课后体会阿长这个艺术形象。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感情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
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写 法 先抑后扬手法, 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字词,进入新课
二、 朗读课文 1~17 语段,重温长妈妈这个艺术形象
1、播放伴读音乐,学生分组朗读 1~5 语段 , 角色朗读 6~17 语段。
回顾思考:文中这些关于长妈妈的故事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
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板书提纲。
明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喜欢“告状”管 “我”很严
睡觉时摆成“大”字 不拘小节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朴善良
“长毛”的故事 关心孩子
2、研讨课后练习第二题,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双重感情。
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三、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 18~28 语段
1.感情朗读 18—28 自然段
2.研讨下面问题
①、在这部分中,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学生复述买书的原因、经过、结果。
要点提示: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方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
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有没有好机会。因
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
他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他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
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②、文中写了哪些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
什么?
要点提示:文中写道那位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又不肯真实的回答“我”,
而长妈妈主动来问,“我”知道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
对他说了,就连“我”也不抱什么希望,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助“我”。这里用
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长***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之情。
③、“我”为什么会觉得“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要点提示:文中用了“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
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
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
④、文中哪些地方书写了作者的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里用了
什么写作手法?
要点提示: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
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远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
真实写照。这里用了在记叙中抒情的手法。
四、放飞想象 阿长放假回家时给鲁迅买山海经时的情景扩写 ,主要有
阿长怎么买书的过程。
1、学生活动
示例:
阿长:小哥,有没有《三哼经》?
卖书的:啥,没有没有!!!你快走吧!
阿长:你再看看阿,求你了
卖书的:好吧好吧,你去那找找吧!
阿长:噢噢
阿长找了好一会,才找到。
阿长:这个多少钱?
卖书的:10 文钱
阿长,小哥,便宜点儿啊
卖书的:8 文钱,不划了阿
阿长:好好,等着,我拿钱啊
买书的人:天啊,这什么人啊,还买《山海经》阿,这个世界太疯狂拉
阿长用手指着他说:你说什么,我怎么就不能卖阿
说着就走出商店...
2、口语训练 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
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谈一谈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
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
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
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相关文档
-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2021-05-27 18:16:5220页
- 2020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上册一年级112021-05-27 18:16:523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长征》节选 (132021-05-27 18:16:5024页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2021-05-27 18:16:333页
- 部编语文九下第17课《屈原(节选)》2021-05-27 18:16:1928页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题及2021-05-27 18:16:0430页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2021-05-27 18:15:5333页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汉语拼2021-05-27 18:15:2822页
- 2020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我2021-05-27 18:15:143页
-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周恩来简介2021-05-27 18:15:0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