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00 KB
- 2021-05-27 发布
课时达标作业3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基础题
1.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解析:A项,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项,热碱水能加快油污中油脂的水解,使油污变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达到除去炊具上油污的目的,油脂水解属于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KMnO4溶液能将水果释放出的催熟剂乙烯氧化,有利于水果的保鲜,属于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硅胶具有吸水性,可防止食品受潮属于物理变化,铁粉与食品包装袋中的氧气反应,起还原剂作用,避免O2氧化食品,导致食品变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液态丙烷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电解氯化铝法制铝
解析:液体气化时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因此可作制冷剂,A项正确;SiO2能与HF反应,B项错误;生石灰为碱性干燥剂,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C项错误;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一般采用电解熔融的Al2O3制铝,D项错误。
答案:A
3.氧元素可形成多种单质,也可与许多元素形成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6O2、18O3互为同位素
B.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C.氧与氟形成的化合物(OF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解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16O2、18O3
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分子,属于同素异形体,A项错误;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则电子式为,B项正确;氟的非金属性比氧强,氟与氧形成的化合物OF2中,F为-1价,O为+2价,C项错误;同种化合价不一定只对应一种氧化物,如+4价的N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有两种:NO2和N2O4,故D项错误。
答案:B
4.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Y
Z
①
NaOH溶液
Al(OH)3
稀硫酸
②
KOH溶液
SiO2
浓盐酸
③
O2
N2
H2
④
FeCl3溶液
Cu
浓硝酸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Al(OH)3显两性,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①正确;SiO2与盐酸不反应,②错误;N2与O2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NO,N2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H2反应生成NH3,但在常温时N2与O2、H2均不反应,③错误;Cu与FeCl3溶液和浓硝酸分别发生如下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④正确。
答案:B
5.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中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工或应用
解析:油脂的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油脂与H2的加成反应,利用了油脂的不饱和性,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玉米含有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B项不符合题意;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对光的反射能力较强,因此石英传输光信号利用了石英的物理性质,C项符合题意;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与空气中的H2O、CO2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细菌、病毒体内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作为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SiO2、CO、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12C转化为14C是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作为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O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B
7.下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
A.铁粉 B.氧化钠
C.亚硫酸钠 D.生石灰
解析: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
答案:A
8.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C.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划分的,A错;Fe(OH)3胶体加入电解质离子后聚沉,C错误;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胶体后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D错误。
答案:B
能力题
9.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A.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B.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C.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D.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成分为有机物。
答案:A
10.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A项,用胆矾炼铜反应为CuSO4+Fe===FeSO4+Cu,为化学反应;B项,用铁矿石炼铁为化学变化;C项,粘土制陶瓷发生复杂的物理及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
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次氯酸钠
解析: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贝壳灰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两者反应生成CaCO3和KOH,由题意可知C正确。
答案:C
1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答案:B
13.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解析: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
答案:D
14.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其中青铜、陶瓷、造纸及黑火药等与现代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铜的熔点比纯铜和锡都高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D.黑火药爆炸时,氧化剂只有硝酸钾
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都低,A项不正确;古代的纸张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项不正确;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KNO3、S、C,爆炸时发生如下反应:2KNO3+3C+SK2S+N2↑+3CO2↑,氧化剂是KNO3和S,D项不正确。
答案:B
15.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解析:A项,青蒿素的提取采用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B项,雾霾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项,剂钢是一种铁的合金。
答案:A
16.某同学向含有c(FeCl3)=0.2 mol·L-1、c(FeCl2)=0.1 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意外地得到了一种黑色分散系,经查阅资料后得知,该分散系中分散质是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分散系可产生丁达尔现象
B.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C.若在电场作用下,阴极附近分散系黑色变深,则说明该分散质微粒带正电
D.可用过滤的方法将分散剂与分散质分离开
解析:由分散质粒子直径知得到的是胶体分散系,A项正确;因分散系为黑色,Fe2+、Fe3+均可与OH-
反应,可推测B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是正确的;因阴极带负电,带正电的微粒移向阴极,C项正确。分散质也可透过滤纸,D项错误。
答案:D
17.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Fe ⑤Cu ⑥C ⑦Si
⑧O ⑨S ⑩N ⑪P ⑫Cl ⑬H ⑭He在自然界中,
(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⑪⑫⑬ (2)⑭ (3)⑥⑧⑨⑩
18.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④Cu(OH)2CuO+H2O
⑤CuO+H2Cu+H2O
(4)① ②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