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 MB
- 2021-05-27 发布
课时作业(十五)
一、选择题
1.下图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
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
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
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答案 A
解析 19 世纪 70 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铁路,
不久被拆除。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因此
A 项说法错误。
2.(2017·南京金陵中学学测模拟)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
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诗人在
这首诗中描写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公共汽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是车轮还是光阴”可供选择的是汽车和火车,但
依据材料信息“匆匆匆!催催催!”,可以判断这是对火车的描述。
3.(2017·河北邢台模拟)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
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
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答案 D
解析 交通工具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
较快,而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4.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的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
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
要作用在( )
A.调运快捷 B.连接中外
C.资源开发 D.经济交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
逆,指日可以集事”可知,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军事方面,能
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故 A 项正确;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
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B、C、D 三项。
5.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
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
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
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
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是强调西方物质文明一开始并不被上海市民接受,而
一段时间后才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存在一个由不接受到逐步接受的
过程。所以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
受,故选 D 项。
6.1872 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
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
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
等。这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在说明近代交通
文明已经在上海逐步确立,故选 D 项。
7.1884 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
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航空事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答案 A
解析 材料关键信息“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
口价格同步变动”,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据此可判断 A 项
正确。
8.(2017·吉林通化一模)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 年 1 月)。这一
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运输方法 运费(吨/公里)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答案 A
解析 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它运输方法费用低好
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 项正确。
B 项易错选,因对表格所列举的运输方法种类作表面理解;由各种运
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同样不能作为 C、D 两项的依据。
9.(2017·江苏徐州测试)20 世纪初某竹枝词描述了当时出现在上海的
一种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
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该新鲜事物应是( )
A.电话 B.有线电报
C.互联网 D.有轨电车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20 世纪初,以及‘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
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可知强调此工具在通
讯联系上的传播是语言传顷刻,故 A 项正确;电报不能做到两地语
言传顷刻,故 B 项错误;互联网在 20 世纪初还没有诞生,故 C 项错
误;材料中两地语言顷刻传,强调的是通讯不是交通,故 D 项错误。
10.(2017·江苏盐城期末)1883 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称:“泰西各
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
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
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材料中空格处应为( )
A.电报 B.电话
C.轮船 D.飞机
答案 A
解析 “……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
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通过对
比可以看出西方各国的军事信息传递远胜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
断此时传递信息的应该是电报,故 A 项正确;电话在 1876 年由美国
人贝尔发明,1882 年传入中国,并没有运用于军事,故 B 项错误;
1883 年洋务运动推动下中国已经有轮船,与材料不符,故 C 项错误;
飞机在 20 世纪才出现,故 D 项错误。
11.“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
(1887 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解析 国文教科书的课文已有电话的内容,说明当时新式学堂开始讲
授近代科学知识。A、D 两项材料不能直接反映;电话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果,排除 B 项。
12.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
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
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
“电”应是指(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答案 B
解析 A 项是交通工具,与题意不符,排除;19 世纪 70 年代,福建
巡抚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
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 B 项符合题意;C 项是有声通讯工具,与
题意不符;无线电报出现在 20 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 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先后著
书立说,介绍铁路知识……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谋求在中国修建铁路,
以便把他们的侵略势力从中国沿海伸向内地,并为此展开了种种活
动,如 1865 年英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长约 0.5 公里的展览
铁路,广为宣传,但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76 年,英国商人采取欺
骗手段擅筑了一条吴淞铁路,但这条铁路经营一年多就被清政府赎回
拆除了。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于 1881 年开始修建唐胥铁路,
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此后在台湾修筑了台北到基隆
港和到新竹的铁路。
——摘编自中国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变化图
1950年9月修复
组 装 的 一 台 日
本蒸汽机车
1964 年 制 造 出
中 国 第 一 台 经
过 重 大 技 术 改
进 的 干 线 货 运
机车
1973 年 设 计 制
造 出 我 国 第 一
台 交 - 直 流 电
传动干线机车
2007 年 我 国 首
列 世 界 先 进 的
“ 和 谐 号 ” 动
车组列车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积极作用。
(2)提炼材料二图表信息,并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交通
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 (1)因素:近代爱国人士的宣传、推动;西方列强在华修建铁
路的刺激、诱导;洋务派修建铁路的效应推动。
作用:改善了交通落后状况;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
进了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
解。
(2)信息:旧中国铁路交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火车机车制造从修复组装、技术改进、自主创
新到世界领先。
特征:近代中国交通发展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发展道路艰难曲
折;现代中国铁路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发展的前提下发展迅速,成
效显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交通工具的进步。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的铁路
发展受爱国的先进分子的推动,受西方和洋务派的影响;第二小问作
用可以从交通便捷对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等角度归
纳。第(2)问第一小问信息可从图表中清晰看出,近代中国铁路交通
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业飞速发展,技术不断革新,领
先世界;第二小问特征可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
情和国际地位角度考虑。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 1877 年以 220
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 12 艘增至 30 余艘,
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
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
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
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
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
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
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
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
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
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
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
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
传入中国的影响。
相关文档
-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2021-05-27 16:05:173页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检测2021-05-27 16:02:204页
- 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水平2021-05-27 15:59:573页
-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跟踪检2021-05-27 15:59:437页
- 【历史】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05-27 15:56:1610页
- 【必刷卷】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中2021-05-27 15:48:2914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必修四哲学2021-05-27 15:41:039页
-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021-05-27 15:40:5110页
-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大荔中学2021届2021-05-27 15:39:1420页
-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5单元 单元检测2021-05-27 15:38:0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