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2021-05-26 发布
专题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 1 讲 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课时规范练
一、选择题
读世界某岛屿(知名旅游岛)水系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对图中岛屿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5 月到 9 月凉爽,为旅游旺季
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森林覆盖率高
C.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2.该岛所在的地理分区属于( )
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B.拉丁美洲
C.东南亚 D.大洋洲
解析:第 1 题,5 月到 9 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A 正
确;该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C 错误;赤道附近无气旋活动,D 错误;该岛屿由水
系特征可判断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B 错误。故选 A。第 2 题,根据该区域的经纬度可知,
该地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地处东南亚地区,C 对。故选 C。
答案:1.A 2. C
2016 年 2 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
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
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 16~18 ℃,当地温高于25 ℃
时,块茎停止生长。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 3~4 题。
3.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
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
小麦增产潜力受限
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
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
4.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
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
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
解析:第 3 题,在国内,尚未出现大片地区的人们将马铃薯当作主粮的现象,使马铃薯
成为主粮,还需经历民众的接受过程,故 D 符合题干要求。第 4 题,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
且昼夜温差大,故 A 错误;华北优势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故 B 错误;西
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利用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故 C
正确;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秋冬栽培,
夏季温度太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故 D 错误。
答案:3.D 4.C
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藏嘎至虾日)长约 76 km。该地区地形抬升扰乱了气候的纬度地带
性,成为中低纬度的高寒气候区。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图。据此完成 5~7 题。
5.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南部、北部和东部高 B.中部高,南北低
C.南部、北部和西部高 D.中部高,四周低
6.加查河段以藏木为界,其上游河谷狭窄,有两处瀑布,两岸为花岗岩;下游为弯曲
河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上游河流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成 V 形
B.上游沉积物多,沿途洪积扇多且广
C.下游河床成 U 形,两侧河床几乎对称
D.瀑布多因断层影响发育而成
7.受地形影响,加查河段南北部水热分布不均。对该区域气候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B.江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C.江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D.江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解析:第 5 题,由图中河流流向来看,自西向东流动,从支流分布看,以加查河为南北
对称分布,说明西部和南北地区海拔高,故选 C。第 6 题,加查河段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一段,
河流的溯源侵蚀一般在河流的源头地区,A 错。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冲积扇是位于河
流流出山口以后,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B 错。下游多为弯曲的河床,凸岸以沉积作用为
主,泥沙淤积严重,凹岸以侵蚀为主,河岸差别较大,C 错。岩石为花岗岩,岩性坚硬,不
易被流水侵蚀,该地有瀑布,说明是断层影响形成的,D 对。故选 D。第 7 题,加查河段受
西南季风影响,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向上游运动,在地偏力影响下,向北侧偏移,形成东南季
风,所以江北地区降水较江南地区多,为半湿润地区,由于该地山麓地区为亚热带,而加查
河谷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为温带,所以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而江南为高原温
带季风半干旱气候,故选 A。
答案:5.C 6.D 7.A
冰湖(如图所示)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地(即冰斗)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
类湖泊。冰湖分布的海拔一般较高,而湖体较小,多数是有出口的小湖。近年来,一些冰湖
持续扩张,这将增加冰湖的溃决风险,专家建议要及时做好灾害预防工作。据此完成 8~9
题。
8.下列对冰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湖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冰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C.冰湖处冰川侵蚀作用相对比较明显
D.冰湖持续扩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无关
9.对冰湖进行监测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数字地球和 GPRS
B.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解析:第 8 题,根据材料,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地(即冰斗)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
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冰湖的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A 错。冰湖是内力作用和外
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主要是外力作用,B 错。冰湖处冰川侵蚀作用相对比较明显,C 对。
冰湖持续扩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有关,D 错。第 9 题,对冰湖进行监测需要用到遥感
技术,进行风险评估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D 对。数字地球是将信息
转化成数据,实现网络上的流通共享,没有监测功能,A 错。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
导航,不能进行风险评估,B、C 错。
答案:8.C 9.D
某游客从下图 A 处驱车赶往 B 处,其手机百度地图提示:“前方 1 公里处行驶非常缓
慢”。下图是百度地图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
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百度地图该提示使用的技术有( )
A.GPS RS B.GIS RS
C.GPS GIS D.GIS RS GPS
11.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 )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 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C.核定区域游客数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解析:第 10 题,根据材料,百度地图该提示需要对车辆定位,使用的技术有 GPS 技术。
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 GIS 技术,C 对。RS 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
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A、B、D 错。第 11 题,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
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C 对。可能规划布局景区道路、评估区域
商业价值、助力交通部门决策,A、B、D 错。
答案:10.C 11.C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津冀部分地区等值线图(图甲)和 N 地区主要对外交通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 北京、天津、河北和全国社会经济指标(2012 年统计资料)。
项目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城镇化率/%
北京 0.8 22.8 76.4 86.20
天津 1.3 51.7 47.0 81.55
河北 12.0 52.7 35.3 45.80
材料三 2011 年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在河北 N 地投资建设总占地 2.5 万亩的现代循环农
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进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示范推广的同时,为提高首都食品应急保障
能力奠定基础。2014 年 4 月 4 日,北京西城区政府与河北廊坊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发展框架
协议,部分产业从北京转移到廊坊,双方将加快产业协同发展。
(1)说明图示区域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地形、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2)分析 M 水库成为北京市最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原因。
(3)分析 N 地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经济优势。
(4)分析产业转移对北京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以京、津、冀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和 N 地区主要对外交通示意图为背景材料,
考查地形和水文特征的分析,农业区位,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材料分
析和解读能力,相关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第(1)题,地形特征的差异可从地势起伏大
小、地形类型差异等方面比较,其中地势起伏大小主要受等高线数值变化幅度及疏密影响,
地形类型主要受等高线走向和数值大小的影响。从图中等高线特征可以看出,图示东南部以
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和地形特征是影响
河流水文特征的两大主要因素,图示东南部距海较近,降水较多,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
水流平缓。图示西北距海较远,降水较少,且受地势影响,河流汇水面积较小,河流流量较
小,地势起伏较大,流速快。第(2)题,M 水库成为北京市最大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的自然原
因可以从该水库的水质、水量、向北京市输水成本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M 水库地处山区,
河流的上游,水质好;接纳多条支流的来水,水量较丰富;地势较高,可自流向北京输水;
距离较近,引水成本较低。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从交通、市
场、劳动力、土地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该地距离北京和周边市区较远,经济较为落后,
因此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与北京相比均较低;该地有高速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接近北
京消费市场;能依托北京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第(4)题,
本小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作为产业转移的转出地,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北京的产业结构,
加强了该地和产业转移入地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分散北京的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化问题,
有利于发挥北京区域核心城市的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答案:(1)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东南部河流流量较大,水流平缓,西北部河流流量较小,流速快。
(2)地处山区,河流的上游,水质好;接纳多条支流的来水,水量较丰富;地势较高,
可自流向北京输水;距离较近,引水成本较低。
(3)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与北京相比均较低;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接近北京消费市
场;能依托北京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的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
(4)有利于发挥优势条件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津、冀的产业分工和合
作;分散城市职能,缓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发挥区域核心城市作用,
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是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海面上的世界第四大岛屿,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
大陆相望。岛上东部热带雨林葱葱郁郁,中部高原气候凉爽,西部稀树草原广袤。安格洛卡
象龟是完全的草食性陆龟,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北部,人类活动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
存环境,目前的野生数量不超过 400 只。下图示意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和水系(左图)及安格
洛卡象龟生存的环境示意图(右图)。
(1)说明人类活动使安格洛卡象龟数量锐减的原因。
(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自东向西自然环境差异明显的原因。
(3)某徒步旅行分队由岛西北部马任加经塔那那利佛前往图阿马西纳进行穿岛旅行,请
列举至少 3 种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并就其中之一加以说明。
解析:第(1)题,人类活动象龟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是占其家园、破坏其家园及滥杀象
龟。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生产活动,占据了象龟的生存环境;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环境
污染影响了象龟的生命健康;人类的滥捕滥杀减少了象龟的种群数量;人类的活动阻隔了象
龟种群基因的交换,象龟基因退化。第(2)题,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是非地
带性因素形成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且纬度较低,
热量充足,形成雨林景观;岛中部为高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中部高原气候凉爽;西部
位于背风坡,且受到东南信风和赤道低压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形成热带稀树
草原景观。第(3)题,由岛西北部经中部到岛的东部,由热带草原带经中部山地到东部的热
带雨林带,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洪水、滑坡、泥石流、湿瘴、热带流行疾病等。洪水——西
部是热带草原气候,雨季时降水集中,河流进入汛期;滑坡、泥石流——跨越中部山区,山
地垂直高度大,山高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湿瘴——东部雨林区,炎热潮湿,空气湿度大,
易发湿瘴;热带流行性疾病——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流行性疾病如疟疾、猩红热等易发。
答案:(1)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等生产活动,占据了象龟的生存环境;人类生产活
动中的环境污染影响了象龟的生命健康;人类的滥捕滥杀减少了象龟的种群数量;人类的活
动阻隔了象龟种群基因的交换,象龟基因退化。
(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又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降水丰富,且纬
度较低,热量充足,形成雨林景观;岛中部为高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中部高原气候凉
爽;西部位于背风坡,且受到东南信风和赤道低压交替控制,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形成
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3)可能遇到的危险有:洪水、滑坡、泥石流、湿瘴、热带流行疾病等。
洪水——西部干季时降水集中,河流进入汛期;湿瘴——东部雨林区,炎热潮湿,空气
湿度大,易发湿瘴;热带流行性疾病——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流行性疾病如疟疾、猩红热等
易发。
相关文档
-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2021-05-26 22:37:4318页
- 高考地理地理图表分类解读第1课时2021-05-26 22:35:364页
- 专题0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备战2021-05-26 22:21:2726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表形2021-05-26 22:21:163页
- 2020届高考地理大一轮试题:第五章课2021-05-26 22:06:315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2021-05-26 21:54:4577页
-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102021-05-26 21:47:4058页
-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资源的跨2021-05-26 21:36:135页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8届2021-05-26 21:25:587页
-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导学案:环境2021-05-26 21:11: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