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50 KB
- 2021-05-26 发布
第 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1949 年 12 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了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
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毛泽东出访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
A.苏联 B.朝鲜 C.越南 D.英国
答案:A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
前提是( )
A.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
C.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
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
答案:C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曾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
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
答案:C
4.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反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场合是( )
A.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答案:B
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答案:C
6.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
是( )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解析:日内瓦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会议最后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
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体现了中国对民族独立的
支持;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会上,中国提出的“求同
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反映了中国反殖反霸的主张。故选 B 项。
答案:B
7.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
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
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联合国成立大会
D.第 26 届联大
答案:B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5 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
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
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
“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概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
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各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
望。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
途。作用:促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中国在同西方国家建交问题上采取了一种特殊方式,即同外国“半建交”或称“建立
半外交关系”,这具体表现在双方同意互派代办而非大使。“半外交关系”也是一种正式的
外交关系,只是关系尚未完全“正常化”,有待最后完成正式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这项举措有助于( )
A.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C.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
D.贯彻独立自主的方针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
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封锁,中国在外交上的一系列创举意在冲破这种
外交孤立,实现同西方国家的逐步正式建交,故 C 项正确。
答案:C
2.下表是 1949—1953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1949 年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建交国家数(个) 10 9 1 0 0
A.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解析:根据表中 1949—195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可知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
标未能实现,排除 B 项。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明了
外交的困境,A 项正确,C 项错误。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3.有学者认为,1954 年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与苏联等国家建交
解析: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且
日内瓦会议召开于 1954 年,故 A 项符合题意;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
12 月,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 B 项错误;万隆会议召开于 1955 年,不符合材料中的
时间信息,故 C 项错误;与苏联建交是在 1949 年,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故 D 项错
误。
答案:A
4.★“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
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的一篇重要演说。其演说的
宗旨是( )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支持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解析:题干中“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反映了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作
用。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上主要讨论了如何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 C
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
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
和封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则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
等条约继续有效。
材料二
周恩来亲笔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三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曾说:“尽管在其提出后的 50 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
在某些方面甚至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1)与材料一中《告各友邦书》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平等条约持怎样的态度?原因
何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以及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态度:“另起炉灶”,对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律不承认。原因:中华民国南京
临时政府实行屈辱外交,因为当时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独立,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2)特点:包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公认的指导国
际关系的准则,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基础。
相关文档
- 2019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同步练2021-05-26 23:00:157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九)2021-05-26 22:54:596页
- 【必刷卷】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2021-05-26 22:52:1516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2021-05-26 22:49:5217页
- 外研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检测试卷课件2021-05-26 22:45:1638页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第一单元检测2021-05-26 22:42:184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练2021-05-26 22:40:124页
-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检2021-05-26 22:38:195页
- 2019秋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课2021-05-26 22:37:4343页
- 杭州市(临安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2021-05-26 22:37:2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