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26 KB
- 2021-05-26 发布
2018-2019学年浙江衢州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1. 战国有云:“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周初分封而建的宋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墨子。观察下图,宋国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 )
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 C.春秋争霸 D.山川地形
3. “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 )
A.岭南地区 B.西南夷地区 C.河套地区 D.百越地区
4.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5. “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会稽郡郡守是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会稽郡郡守有权任命回浦县县令
④苏州市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yīn)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
A.加强北部边防
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7. 北宋建立后,君主为加强皇权、分割相权而增设的副宰相指的是( )
A.同平章事 B.提点刑狱司 C.刺史 D.参知政事
8.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9.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1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淤沪会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3. 1919年,上海某商店门上贴了一幅对联:“正应筹亡羊补牢,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补牢”喻指( )
A.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4.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国民大革命运动前后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15. 某学者评价某次会战,认为“其为全国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役战斗上协同抗击日军最好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指的是( )
A.百团大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6.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7.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18.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19. 1943年12月中共浙东区党委为牵制日本兵力,发展抗日武装,在诸暨黄家店成立金(华)萧(山)支队。次年1月正式定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新四军的正副军长是( )
A.叶挺 项英 B.叶挺 彭德怀 C.朱德 彭德怀 D.朱德 项英
20.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实质性破坏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21. 改革开放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标志
C.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2.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23. 香港回归近二十年,依然充满荣景、动感、祥和,依然是璀璨耀眼的东方明珠,依然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国际大都会。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有(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民族自决” ④“高度自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不结盟会议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2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
A.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B.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1955年万隆会议上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26. 公元前5世纪某年雅典城邦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至多不超过( )
A.4.5万人 B.7.5万人 C.7.7万人 D.16.8万人
27.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
A.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D.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需要
28.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为保障低等级公民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城邦对公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放陪审法庭 B.抽签产生公民大会轮值主席
C.允许公民竞选十将军 D.发放津贴
29. 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材料反映了罗马共和国中人人参政、保护公民利益的政治观念
B.材料表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的法治观念
C.材料反映了“城邦至上,政治为本”的民主特点
D.材料表明西塞罗强调国家要维护公正至上、保护私有财产
解答题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它的颁布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98华诞,结合所学和材料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走了整整28年。建设与改革的历程同样光辉而艰辛。从初掌国家之舵到带人民走上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不朽的业绩,定格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重要时刻。……
材料二:毛泽东诗《七律·长征》手迹
材料三: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书法作品
材料四:“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材料一将党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重要时刻: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难探索、拨乱反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日出东方”、“力挽狂澜”所对应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分别指什么。
(2)说明出现材料二中诗歌所述之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8-2019学年浙江衢州高一上历史期中试卷
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宗法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图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位于如今河北地区,应为燕国,排除A。②位于山东沿海,为齐国,排除B。③处于山东南部为鲁国,排除C。④处于河南商丘地方,应为宋国,D正确。
2.
【答案】
B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学生根据题意的理解再联系分封制相关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题干中的“鲁”“晋”是当时西周实行分封制下诸侯国所在地,故B项正确;ACD与题意无关。
故选B。
3.
【答案】
B
【考点】
秦朝统一
郡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C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战国时期分封制的破坏。解题的关键是对“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的分析理解。
【解答】
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故C项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故A项说法错误。
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故B项说法错误。
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当时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故D项表述错误。
5.
【答案】
A
【考点】
郡县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6.
【答案】
A
【考点】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解析】
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九原郡位秦朝北部,秦朝修建直通云阳的道路有利于加强北部军事防卫与控制,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管理,排除B。
九原郡位于北方,排除CD。
故选A。
7.
【答案】
D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C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以此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
【解答】
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9.
【答案】
A
【考点】
鸦片战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D
【考点】
历史文化常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
【解答】
注意限定信息“最淡化价值判断”,夷场体现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是天朝上国的体现,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A项错误。
冒险家的乐园包含对外国人在租界罪恶勾当的美化,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B项错误。
文明的窗口是对租界作为了解西方文明窗口的过分褒奖,不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C项错误。
外人居留地属于客观描述,符合“最淡化价值判断”,故D项正确。
故选D。
11.
【答案】
C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
A.材料的时间和鸦片战争的时间不符。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到1860年也和材料时间不符。
C.从材料中的苏州被开辟为商埠,这是指<<马关条约>>的内容,此次战争应该是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和材料时间不符,八国联军侵华是1900年到1901年。
12.
【答案】
C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解答】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排除;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排除;
C.日军占领平津后,向华中进攻,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与日军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正确;
D.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敌,但最终失败,未扭转抗战初期不利局面,排除。
13.
【答案】
D
【考点】
五四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关键词“1919年”。
【解答】
A项时间是1842年,故排除;
B项时间是1901年,故排除;
C项时间是1912年,故排除;
D项时间是1919年,符合题意。
14.
【答案】
C
【考点】
侵华日军的罪行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5.
【答案】
B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中共在敌后发动的,A排除;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体现了国共两党在战役上相互协同的特点,B正确;
徐州会战没有出现国共合作抗日,C排除;
枣宜会战是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D排除;
故选B。
16.
【答案】
C
【考点】
中共二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二大的相关知识。
【解答】
中共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故答案为C项。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与材料中的“脚踏实地”不符,排除A项;
中共二大还没有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B项;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
故选C。
17.
【答案】
B
【考点】
南昌起义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8.
【答案】
A
【考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国两制”构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由“建国前夕”“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可明确时间段应在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在1947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在1954年。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
19.
【答案】
A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战和新四军抗战的表现来分析材料.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国共合作抗日以后,将共产党的军队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八路军总司令是朱德,副总司令是彭德怀,新四军军长是叶挺,副军长是项英.
故选A.
20.
【答案】
C
【考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1.
【答案】
C
【考点】
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
B三大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其中在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排除B。
C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项正确。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排除D。
所以答案是C。
22.
【答案】
B
【考点】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解答】
A项表述过于绝对,与1987年台湾的民情及题干不符,排除;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港澳回归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从题干中台胞发起返乡运动及老兵的哭诉可以得出答案。
故选B。
23.
【答案】
D
【考点】
“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政府在香港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有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故①②④正确;
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4.
【答案】
A
【考点】
日内瓦会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5.
【答案】
B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以后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又大加倡导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26.
【答案】
A
【考点】
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7.
【答案】
C
【考点】
梭伦改革
【解析】
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解答】
梭伦改革,实行了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占有的财产不同,被划分的等级就不同,财产越多划分的等级就越高,享有的权利就越多,因此说梭伦改革用新的财产等级取代了旧的血缘等级,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8.
【答案】
D
【考点】
伯利克里时代的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9.
【答案】
D
【考点】
罗马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解答题
【答案】
【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考点】
抗日战争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7页 共18页 ◎ 第18页 共18页
相关文档
-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2021-05-26 21:28:166页
- 2020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2021-05-26 21:26:5225页
- 【物理】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高中2021-05-26 21:26:267页
-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2021-05-26 21:24:489页
- 2019-2020学年人教高中生物选修1课2021-05-26 21:24:406页
- 高中语文 经典易错题会诊与命题角2021-05-26 21:23:1120页
- 高中物理选修3-1人教版课件-1电势2021-05-26 21:22:5946页
-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2021-05-26 21:20:4920页
- 高考生物复习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2021-05-26 21:19:5713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2021-05-26 21:19:2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