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05-26 发布
实验七、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 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1)在细胞结构方面,酵母菌与细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
(2)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2、CO2的检测:CO2可使 变混浊,也可使 溶液由蓝变 再变 。根据 混浊 或 溶液变成黄色的 ,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酒精的检测:橙色的 溶液,在 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
三、实验设计及分析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两锥形瓶(500mL)中 ,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作用是 )
2、实验装置的组装及分析 (注意:各锥形瓶中导管的进口、出口)
(1)酵母菌培养液应加到 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到 瓶中;A瓶中所加液体是 ,作用是 。
(2)D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
(3)一段时间后应在 瓶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 溶液检测酒精的存在,颜色变化为 。
(4)在利用酵母菌自制果酒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因为发酵液中的 条件能抑制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
② ;
③ ;
④ 。
习 题
1.在盛有300m15%的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加入10g新鲜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将整个装置(如下图甲)置于25℃环境中,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产生的CO2,结果如下图乙中曲线I所示。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结果如图乙中曲线Ⅱ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最可能是
( )
A.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B.换用3%的葡萄糖溶液
C.将温度升高到50℃ D.换用较小容积的锥形瓶
2.某同学进行研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将该装置置于温暖、有一定光照(忽略水分的物理蒸发)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装置a和装置b中小油滴移动情况可能是(假设二氧化碳不溶于水) ( )
A.a中向左,b中向右
B.a中向右,b中向左
C.a中向右,b中不动
D.a和b中油滴均不移动
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酵母菌培养液
红色液滴
NaOH
溶液
装置一
酵母菌培养液
红色液滴
清水
装置二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
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
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
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4.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0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的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为6mol B.a值应当为O
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 D.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5.(多选)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
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
化碳是呼吸作用产生的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6.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A
A
B
C
D
E
F
B
死的转
基因作物
D
E
F
A为开关
B为玻璃钟罩
C为转基因作物
D为烧杯(内装有NaHCO3或NaOH溶液)
E为红墨水滴
F为直尺
甲装置
乙装置
理科综合试卷第13页(共 页)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1.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4.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 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 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7、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右表所示:
实验时间/分
液滴移动距离/mm
10
0
15
32.5
20
65
25
100
30
130
35
162.5
(1)图中X处所用的化学药品是 。10min后软管夹关闭液滴将向 方向移动。
(2)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mm3/min。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将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你认为他们实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 ,
(4)有同学认为应该增设校正实验,请利用此装置设置一校正实验:
8.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曲线BC段酵母菌
呼吸的方式为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
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
。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
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必修1 P91—92)——考试等级:C
参考答案
1、B 2、C 3、D 4、C 5、ACD
6.(6分)(1)NaOH 左 (2)6.5
(3)不合理 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
(4)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
7.(8分)Ⅰ(1)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OH溶液,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2)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HCO3溶液 ,装置乙作对照组
②将装置甲、乙放在光照充足、温度相同的环境中
(3)左 右 Ⅱ.(1)4 84
8、(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相关文档
- 【生物】2018届一轮复习生物实验及2021-05-26 00:39:2243页
- 新步步高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2021-05-25 15:19:564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25 10:37:199页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24 19:38:406页
- 三维设计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江西专版2021-05-24 19:04:118页
- 名师面对面2017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2021-05-19 13:47:508页
- 2014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2021-05-12 23:14:2215页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实践2021-05-10 19:27:5513页
-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生物技术在2021-05-06 09:33:0418页
- 人教版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2021-04-27 11:51: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