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9 MB
- 2021-05-26 发布
第三单元 中国地理
第
16
讲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考点导航
学习目标
1.
我国的内、外流区划分及其主要水文特征。
2
.我国的湖泊分布。
3
.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概况、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及其治理。
4
.京杭大运河的开发利用。
1.
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2
.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会分析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理解对其开发治理的措施。
3
.明确我国湖泊的分布特征,会分析主要湖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4
.掌握京杭运河的沟通水系、流经省区及目前运行情况。
1
.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__________
—
阴山
—
__________
—
祁连山
—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2
.
内外流区概况
(1)
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水量较大,分别注入
__________
、印度洋和北冰洋。
(2)
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
1/3
,水量较小。
河流与湖泊概况
大兴安岭
贺兰山
太平洋
3
.
主要河流分布
①
松花江,②
__________
,③湘江,④黄河,⑤
______________
,⑥额尔齐斯河,⑦
__________
,⑧长江,⑨珠江。
5
.
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已作为东线输水通道。
淮河
雅鲁藏布江
塔里木河
青海湖
洞庭湖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多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凌汛等多个方面描述,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水位变化大或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判定;
②
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
(
暴雨发生频率
)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0
℃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
有结冰期,
②
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
例
1]
(2016
·
全国甲卷
)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
1962
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
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
2000
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
A
.
1
~
3
月
B
.
3
~
6
月
C
.
6
~
9
月
D
.
9
~
12
月
(2)
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
A
.径流量增大
B
.河道淤积
C
.流速加快
D
.河床展宽
(3)
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
第
(1)
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该地河床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
(6
~
9
月
)
径流冲刷河床。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甲断面形态河床低,受径流冲刷,为汛期的断面;乙断面形态河床高,泥沙淤积,为枯水期的断面。故
9
~
12
月最能反映从冲刷到淤积的过程,
D
项正确。第
(2)
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水流更平稳,径流量不会增大,
A
、
C
项错误。水库竣工后,水流平稳,流速在洪水期明显降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减弱;而潮流带来泥沙淤积,河道淤积明显,河床不会展宽,
B
项正确,
D
项错误。第
(3)
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河口修建水闸,可以在枯水期关闭水闸,使潮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减少河道泥沙淤积,
A
项正确。修建水闸,阻碍了洪水下泄,减小了潮流对泥沙的冲淤能力,
B
、
C
项错误。不宜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因拦截后泥沙会在河道淤积,会加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故
D
项错误。
答案:
(1)D
(2)B
(3)A
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
(
2017
·
广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的湖泊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下表是该湖
2013
年面积变化情况,读图表回答
1
、
2
题。
表
2013
年
1
~
12
月松木希错面积变化情况
1
.松木希错结冰期大致为
(
)
A
.
5
个月
B
.
6
个月
C
.
7
个月
D
.
8
个月
2
.下列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低
B
.多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C
.河湖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D
.流域内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
解析:
第
1
题,根据表格中有湖冰分布的月份,松木希错结冰期大致为
7
个月。第
2
题,读图,根据河流流向,松木希错流域的地势南北西三面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区,多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河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水资源较丰富,森林资源缺乏。
答案:
1.C
2.B
(2017
·
郑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反映华北地区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特征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乙图所示地区河流
7
月径流量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冷锋的增强
B
.反气旋的增强
C
.亚洲高压的增强
D
.准静止锋的影响
解析:
第
3
题,华北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春季节降水稀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夏季
(7
、
8
月
)
雨带推移至华北,河流进入汛期。第
4
题,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移动可知,
7
月份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江淮地区受其南侧的高压控制,产生伏旱天气,因此长江流域河流径流量骤减。
答案:
3.C
4.B
1
.
长江
长江与黄河
(1)
流域概况:总长度、水量、流域面积全国第一。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__________
,注入东海。流经
11
个省市。图中
a
为上、中游的分界点
__________
,
b
为中、下游的分界点
__________
。
(2)
水能资源:
①地位:长江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②分布:主要集中在地势落差大的
__________
。
(3)
航运价值:
①特点:干流横贯
__________
,江阔水深,终年不冻,
__________
以下四季通航。
唐古拉山
宜昌
湖口
上游
东西
宜宾
②
地位:干支流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
2/3
,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
“
__________
”
。
(4)
治理:
①首要的任务是防洪。
黄金水道
造林和水土保持
2
.
黄河
(1)
流域概况: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____________
,注入
__________
,干流流经
9
个省市。
巴颜喀拉山
渤海
(3)
开发与治理:
①上游:有计划地对水能资源进行
__________
,同时注重
________
保护。
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区注意
__________
工作。
③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大堤,防治
__________
。
水能
黄土高原
地上河
梯级开发
生态
水土保持
洪涝
1
.
长江与黄河的开发利用
长江、黄河在水文特征及应用中存在着诸多不同,具体对比如下表所示:
河流
长江
黄河
利用
①
巨大的水能。分布:集中在上游源头到宜宾段。原因: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
②
航运便利:黄金水道;
③
灌溉
①
灌溉:流经地区降水不足,灌溉作用巨大;
②
发电:在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存在问题
①
洪涝:主要危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
②
泥沙含量增多
①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②
下游:
A.
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洪水威胁
B.
断流
河流
长江
黄河
综合治理
①
加固大堤;
②
修建水库;
③
营造防护林工程;
④
建设三峡工程
①
建蓄、调水工程;
②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③
加固大堤;
④
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重要水
利枢纽
名称
三峡工程
小浪底
效益
主要有三大效益: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2
.
长江中游洪灾严重的原因
(1)
自然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水流不畅。
(2)
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
.
黄河下游主要环境问题
(1)
洪涝灾害严重。原因: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
“
地上河
”
,夏季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
(2)
旱季断流。原因: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枯水季节下游地区容易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中上游沿岸城市及工农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造成断流。
[
例
2]
(2016
·
天津卷
)
黄河入海水量
1951
年大约为
500
亿立方米,
2010
年大约为
140
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材料回答
(1)
~
(2)
题。
(1)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上游水电站增多
B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
.下游降水量减少
D
.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
.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
.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解析:
第
(1)
题,河流上游水电站的增多,只是改变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入海水量不变。故
A
项错误;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不影响河流入海水量,故
B
项错误;黄河下游多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少,降水量对黄河入海水量影响极小,故
C
项错误;从
1951
年到
2010
年,黄河流域内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多,使入海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故
D
项正确。第
(2)
题,黄河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量增加,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故
A
项错误;河流水量减少,其搬运能力下降,从而使入海泥沙量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故
B
项正确;入海口河水含沙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水土流失的状况,故
C
项错误;河口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河流的影响极小,故
D
项错误。
答案:
(1)D
(2)B
2015
年
1
月
3
日,受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久旱少雨的影响,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
鄱阳湖逼近极枯水位,江西省星子县标志性景观落星墩
“
水落石出
”
,
完成
5
、
6
题。
5
.鄱阳湖水位逼近极枯水位时,对下列功能影响最小的是
(
)
A
.灌溉
B
.旅游
C
.航运
D
.养殖
6
.专家指出,鄱阳湖水位的高低主要受长江干流水位顶托的影响。当长江水位高时,长江水顶托湖水,鄱阳湖水域变大;当长江水位低时,鄱阳湖水被长江拉空。近
10
年出现的枯水期,多是湖水被拉空所致。下列对鄱阳湖水被拉空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枯水期长江水位低
B
.长江上游大坝蓄水导致干流水量减少
C
.工农业用水量增加,长江水量减少
D
.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下游河床沉积加剧
解析:
第
5
题,鄱阳湖水位逼近极枯水位时,影响最小的是灌溉,
A
对。旅游看到的湖面小,游船活动范围小,景观少,
B
错。水浅影响航运,
C
错。湖滨浅水区的养殖困难,
D
错。第
6
题,枯水期长江水位低,拉空鄱阳湖水,
A
正确。长江上游大坝蓄水导致干流水量减少,长江水位低,
B
正确。工农业用水量增加,长江水量减少,
C
正确。上游水库群清水排沙,下游河床沉积,不会导致长江水位低,拉空鄱阳湖水,
D
不正确。
答案:
5.A
6.D
(
2017
·
曲靖一中模拟
)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
(
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
)
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
“
地上河
”
,河道摆动频繁。
读图,回答
7
、
8
题。
7
.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明显的夏汛
B
.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少
C
.有凌汛现象
D
.水能丰富
8
.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
)
①
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 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 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 ④附近灌溉农区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
第
7
题,该河段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季风区,夏季降水最多,有明显夏汛。该河段经过农业发展区,大量引水灌溉,下游径流量变少。该河段纬度较高,有结冰期,且由低纬向高纬流,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根据材料说明,该河段河床不断抬高,说明以沉积作用为主,推出落差较小,水能缺乏。第
8
题,该河段的沙源,根据图示分析,来自流水侵蚀黄土和风力搬运沙漠区沙子,进入河流沉积,
①②
正确。流经区域主要由黄土和沙漠构成,地质不稳定,河岸有可能崩塌形成沙源,
③
正确。由于地上河地势较高,河水由黄河流向较低的农业灌溉区,不可能出现灌溉区泥沙进入河床,
④
错误。
答案:
7.D
8.A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
(a)
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
(b)
。读图回答
(1)
~
(2)
题。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
b
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
A
.
Ⅰ
、
Ⅱ
、
Ⅲ
B
.
Ⅱ
、
Ⅰ
、
Ⅲ
C
.
Ⅲ
、
Ⅱ
、
Ⅰ
D
.
Ⅰ
、
Ⅲ
、
Ⅱ
答案:
(1)C
(2)C
1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
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①
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
(
绝对值或相对值
)
推断河流全年流量
(
或多年平均流量
)
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
(
或枯水年、丰水年
)
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
(
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
。
2
.判读内容及原因分析
(1)
流量过程曲线图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
从流量过程曲线图分析原因
①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决定的。
②
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刚好相反。
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④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⑥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还可能是因为水库的调节作用。
(2016
·
江苏单科
)
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
1
年、第
6
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
6
年的流量峰值大
B
.第
1
年的流速峰值小
C
.第
6
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
.第
1
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
A
.蒸发
B
.下渗
C
.蒸腾
D
.地下径流
解析:
本题组考查植被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难度较小。第
(1)
题,森林火灾后第
1
年植被覆盖率较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下渗减少,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峰值大、径流量大。第
(2)
题,第
6
年植被较第
1
年有所恢复,故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增强,下渗增多,水土流失减弱,河流含沙量小、流量峰值较小。
答案:
(1)D
(2)B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选修2021-05-26 16:06:241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6 15:15:3381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26 13:25:265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2021-05-26 13:03:245页
-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2021-05-26 10:34:12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2021-05-26 00:50:33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