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50 KB
- 2021-05-26 发布
第 2 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础必刷题
对应学生用书 P39
1.揭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的是( )
A.基因的遗传规律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中心法则 D.假说演绎法
答案 C
解析 基因的遗传规律揭示的是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没有揭示遗传信息的
传递规律,A 错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揭示 DNA 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关系,B
错误;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一般规律,C 正确;假说演绎法是一
种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D 错误。
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能从 DNA 流向 RNA
B.遗传信息能从 RNA 流向蛋白质
C.拟核中的遗传信息可从 DNA 流向 DNA
D.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可从 RNA 流向 DNA
答案 D
解析 遗传信息能通过转录过程从 DNA 流向 RNA,A 正确;遗传信息能通
过翻译过程从 RNA 流向蛋白质,B 正确;拟核中的遗传信息蕴藏在 DNA 分子的
碱基排列顺序中,可通过 DNA 复制过程从 DNA 流向 DNA,C 正确;噬菌体的遗
传信息蕴藏在 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不能从 RNA 流向 DNA,D 错误。
3.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的复制和转录都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B.DNA 病毒中没有 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C.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但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
对现象
答案 C
解析 DNA 的复制是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A 错误;DNA 病毒没有 RNA,
但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B 错误;DNA 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
是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C 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
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同样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D 错误。
4.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能
不断分裂,其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 )
A.①和④ B.①和② C.②和④ D.④和⑤
答案 B
解析 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发生的过程有①DNA 自我复制、②
转录和⑤翻译,其中①、②两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⑤发生于核糖体上。
5.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 DNA 损伤,患者体内
缺乏 DNA 修复酶,DNA 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 )
A.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的信息看,该现象体现出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
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6.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 A
解析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A 错误。
7.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是④①②
B.②过程的完成需要 tRNA 来运输氨基酸
C.③过程的完成一定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D.HIV 体内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是⑤②
答案 D
解析 题图是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其中①是转录,②是翻译,③是逆转录,
④是 DNA 复制,⑤是 RNA 复制。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其遗传信息的
传递方式是④①②,A 正确;②为翻译过程,需要 tRNA 运输氨基酸,B 正确;③
为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C 正确;HI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它通过
逆转录来完成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遗传信息传递方式③④①②,D 错误。
8.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
子
B.基因的复制、转录都是以 DNA 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 为模板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答案 C
解析 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位于 mRNA 上,不位于 DNA 上,A 错误;
基因复制过程中 DNA 的两条链均为模板,B 错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C 正确;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从
而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D 错误。
9.下面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过程合成 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
(2)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①过程合成的 mRNA 通过________进入到细胞质
中,与________结合在一起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② 过 程 称 为 ________ , 需 要 的 物 质 和 结 构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过程①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实现的。白化病是由于缺乏合
成黑色素的酶所致,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
(6) 从 图 中 可 以 分 析 得 知 , 生 物 的 性 状 具 有 多 样 性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转录 (2)核孔 核糖体 (3)翻译 mRNA、氨基酸、tRNA、酶、ATP、
核糖体 (4)细胞核 叶绿体 线粒体 (5)间接 (6)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 的多
样性
解析 题中图示包括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的几个方面:①基因通过基因表达
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即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体
的性状。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RNA 的
过程;翻译是以 RNA 为模板,以约 20 种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②真核细胞中,转录形成的 mRNA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在一起
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③玉米叶肉细胞能够进行转录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
绿体和线粒体。④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
物体的性状,另一种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
状,前者为直接控制,后者为间接控制。⑤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
白质的多样性,而根本原因则是 DNA 的多样性。
能力提升题
对应学生用书 P40
1.用链霉素或新霉素处理,可以使核糖体与单链 DNA 分子结合,这一单链
DNA 分子可以代替 mRNA 合成多肽,这说明遗传信息可以( )
A.从 DNA 流向 RNA B.从 RNA 流向 DNA
C.从 DNA 流向蛋白质 D.从蛋白质流向 DNA
答案 C
解析 题中信息使核糖体与单链 DNA 分子结合,合成多肽,说明遗传信息可
以从 DNA 流向蛋白质,C 正确。
2.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和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一般发生在动物细胞质中
B.过程②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C.过程③只能发生在部分病毒体内
D.过程④一般发生在细胞核中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过程①表示转录,一般发生在动物细胞核中,A 错误;过
程②表示逆转录,只有被逆转录病毒侵染的细胞才可能发生,B 错误;过程③表示
翻译,几乎所有细胞都可以发生,C 错误;过程④表示 DNA 的复制,一般发生在
细胞核中,D 正确。
3.结合图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可促进DNA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
A.①~⑤过程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B.结核杆菌的④和⑤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C.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 DNA 的复制
D.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
答案 D
解析 图中①过程表示 DNA 复制,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④过
程表示 RNA 复制,⑤过程表示逆转录。在人体健康细胞中,一般不发生④⑤过程,
A 错误;④⑤过程只有在 RNA 病毒侵染的细胞中才能进行,在结核杆菌中不会发
生,B 错误;青霉素的作用对象是细菌的细胞壁,与 DNA 复制无关;利福平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转录和 RNA 复制,C 错误;环丙沙星可促进 DNA
螺旋化,不利于 DNA 复制和转录;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翻译过程,D 正
确。
4.(2016·海南高考)某种 RNA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
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 Y 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
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 Y 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该病毒 RNA 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 RNA 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 RNA 的自我复制过程
答案 C
解析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过程形成 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
主的基因组中,Y 物质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5.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能得出的是( )
基因① 基因② 基因③ 基因④
↓ ↓ ↓ ↓
酶① 酶② 酶③ 酶④
↓ ↓ ↓ ↓
N→乙酸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琥珀酸→
精氨酸
A.一种物质的合成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基因③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合成精氨酸琥珀酸
答案 B
解析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由
题图可知,精氨酸的合成需要酶①②③④的参与,而它们分别受基因①②③④的
控制,A 错误;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基因②不表达时,基因③④仍可表达,
只是无法合成精氨酸,C 错误;若基因③不存在,酶③不能合成,则瓜氨酸→精氨
酸琥珀酸的途径不能进行,D 错误。
6.下图表示中心法则的信息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丙、丁生理过程与图甲中相对应序号分别是________。
(2)图乙、丙、丁中,________链表示核糖核苷酸长链。
(3)能完成图甲中③、④的生物是________。用箭头的形式表示出 HIV 病毒的
信息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丁过程不可能发生在________中。
A.神经元 B.肝细胞
C.心肌细胞 D.人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 (1)①②⑤ (2)C、D
(3)RNA 病毒 (4)D
解析 (1)图甲中的①~⑤过程依次表示 DNA 复制、转录、逆转录、RNA 复
制、翻译。图乙、丙、丁生理过程分别表示 DNA 复制、转录、翻译,因此图乙、
丙、丁生理过程与图甲中相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①②⑤。
(2)DNA 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RNA 是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组成。
DNA 分子的复制是以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分子的过程;
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
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据此分析图乙、丙、丁可知,其中表示核糖
核苷酸长链的是 C、D 链。
(3)能完成图甲中[③]逆转录、[④]RNA 复制的生物是 RNA 病毒。HIV 病毒的
遗传物质是 RNA,其信息流为 。
(4)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也就没有 DNA,不能发生翻
译过程,而神经元、肝细胞和心肌细胞都含有 DNA,能发生翻译过程。综上分析,
图丁即翻译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D 中。
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法则。
(2)图中标号①表示________过程;③表示________过程。
(3)需要三种 RNA 同时参与的过程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
(4)如果 DNA 分子一条链(a 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那么,
在进行①过程中,以 a 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在
进行②过程中,以 a 链为模板形成的 mRNA 的碱基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在
这段 mRNA 中包含了________个密码子,需要________个 tRNA 才能把所需要的
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1)中心 (2)DNA 复制 翻译 (3)③
(4)……TGCCTA…… ……UGCCUA…… 2 2
(5)酶的合成 蛋白质的结构
解析 (1)此图表示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中心法则。
(2)图中标号①表示以 DNA 为模板合成 DNA 的过程,是 DNA 复制过程;③
表示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肽链的翻译过程。
(3)③翻译过程是以 mRNA 为模板,tRNA 为运载工具,在核糖体(其结构中有
rRNA)上进行的,因此需要三种 RNA 同时参与。
(4)如果 DNA 分子一条链(a 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在进行
DNA 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a 链为模板形成的子链的碱基顺序
是……TGCCTA……;在进行②以 DNA 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 mRNA 的过程中,
遵 循 碱 基 互 补 配 对 原 则 , 以 a 链 为 模 板 形 成 的 mRNA 的 碱 基 顺 序
是……UGCCUA……,mRNA 中 3 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这段 mRNA 中包
含了 2 个密码子,需要 2 个 tRNA 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