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1-05-26 发布
[考情分析] 从命题内容上看,重视重点原理与方法论的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与条件性、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在高考中所
占比重较大。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同时也有大量选择题。
第一课时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2018·全国Ⅲ)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
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
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
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③对:材料中世界是整体,中国是部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世界
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强调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④对:中国的发
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强调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
是发展变化的。①错: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统率着部分,并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而不
是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②错: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功能也会影响到部分。
2.(2017·全国Ⅰ)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
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
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
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该油气田的做法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的新联系,①当选;该油气田的做法对安全问
题和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表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
创造性实现,④正确,答案为 B;②是夸大主观能动性,无视联系客观性的错误观点;③说法错
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本来就存在的规律,并不是由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的。
3.(2015·全国Ⅰ)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
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
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中“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说法不科学,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世界上不存
在不运动不变化的事物。②说法明显错误,事物的不同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2015·全国Ⅱ)“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
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
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指头象征着人的能动性,琴象征着客观事物,琴声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人
化”的特点,故①正确;人用指头弹琴受到人的意识的调节,故②错误;材料反映琴、指、声之
间的客观联系,③正确;同是操琴,有的是妙音,有的是噪音,④错误。
5.(2014·全国Ⅰ)1968 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
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
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
示有( )
①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
的新联系 ③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
事物联系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发明不干胶记事贴的过程,启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②④符合题意,选
C。①③观点都错误,排除。
1.联系的特点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联系的
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联系的
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
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
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 方法论
整体与
部分的
关系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
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
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
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
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
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体的最优目标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
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
化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
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
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
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
结构的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
维方式认识事物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是近几年的常考点。2019 年高考可能结合漫画、名言、典故以
及国家建设的规划等考查联系的特征或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备考时尤为注意主观题可能综合
考查联系观,或将联系观与发展观、矛盾观、否定观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考向一 联系的特征[预测题型:选择题]
1.近年来,不吃主食减肥的方法很是流行。对此,营养专家指出,这种减肥者往往肌肉流失、
皮肤变坏、脱发严重、体力下降、抵抗力降低,而且会造成大脑反应迟钝、机体营养结构失调、
代谢综合症。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只有尊重身体代谢规律,减肥才能成功
②联系是客观的,减肥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③联系是具体的,减肥要分析事物联系的条件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正视减肥的艰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②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
系,减肥要改变事物原有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A。
区分联系的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
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考向二 全局观念与系统优化方法[预测题型:选择题]
2.2018 年 2 月 17 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突
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要完善立体化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该做法的哲学依
据是( )
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立足关键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应该是立足整体。④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核心考点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2018·全国Ⅱ)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
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
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 ②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③社会的发
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④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忍不拔、锲
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①错误:这一说法夸大
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③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2.(2015·全国Ⅱ)201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
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
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矛盾刚产生,并没有得到解决,新的机制也没有形成,③④错
误,且④不是辩证法的知识。
3.(2014·全国Ⅰ)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
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
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
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习近平主席的观点是要求人们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和静止地看问
题,同时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符合题意,选 B。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
定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③“事必躬亲”说法错误,不选。
全面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发展的
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
问题
发展的
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
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
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
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
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发展的
状态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
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
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
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
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
条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
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坚持适度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
新事物的成长。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7)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树立创新意识。
从近几年高考可以看出,全国卷常将发展的知识与辩证法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考查。从考查形式上
看,主要是选择题。2019 年高考可能会以漫画、古诗词或者社会热点事件等为背景考查发展的
相关知识。
考向一 事物发展的实质[预测题型:选择题]
1.从 1G 到 5G,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5G 网络有能力处理大量的联网设备和流量类型。比
如说,当处理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任务时,5G 可能提供超高的速度连接。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
展表明( )
A.事物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事物运动的方向一定是向上的
答案 C
解析 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而不是总是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A 说法错误;移动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表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与题意不符,C 符合题意;事
物运动的方向既有向上的、前进的,也有向下的、倒退的,而不一定都是向上的,D 说法错误。
考向二 事物发展的状态[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2.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
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拼搏奋斗中变为现实。下列与此蕴含哲
学道理一致的是( )
①不受虚言,不听浮术 ②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③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④寄言持重者,
微物莫全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③④与之相符。①蕴含的哲理是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②蕴含的哲理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向三 综合考查发展观[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3.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起,走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浴血荣光的 14 年抗战,走
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这支军队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程反映了(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
与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核心考点三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2018·全国Ⅰ)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
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
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
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
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
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整体”“重点”等关键词表明的辩证法道理是坚持两点论与
重点论的统一,原理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错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
关系不是相互联结和相互分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
2.(2017·全国Ⅰ)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
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
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
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体现,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错误;②不为材料所反映。
3.(2016·全国乙卷)图中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
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学习先进经验》旨在强调无视差别对象的盲目学习,这是没有正确分析联系的多样
性、矛盾的特殊性,混淆本质联系与表面联系、无视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③④当选;①错在夸
大他人经验的重要性,②不符合漫画主旨。
4.(2016·全国丙卷)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
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只有能够持续
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
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民群众的意
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法片面,③排除;衡量社会发展道
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意愿,④错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符合题意;“造福人民”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②符合题意。
5.(2016·全国乙卷)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
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
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
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
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
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④当选;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
本的估计,这强调的是必须正确认识矛盾的主次方面,②③与材料主旨不符。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
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
和趋势
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
贯通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
体的存在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每一
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
各有其特点
表现
区
别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
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
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
之亦然
联
系
方法论
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
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区别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
不起决定作用
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
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
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
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
清主流和支流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
点和主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高考主要考查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的理解和运用。题
型上选择题和主观题兼有。2019 年高考除了以漫画、名言、典故等常规形式进行考查外,还可
能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维护、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理解矛盾的含义;结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各种政策改革等重大问题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备考要注意
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考向一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1.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说明(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④对
立和统一构成矛盾的双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相反的东西”说明矛盾双方是对立的,“造成最美的和谐”说明矛盾双方又是统一的,
这说明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①正确;材料不是说明矛盾双方相互斗争,②不选;“最美的
和谐”强调了同一,造成它的前提是“不同的音调”,这说明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③正确;
对立和统一不是矛盾的双方,④不选。
考向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预测题型:选择题]
2.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试点。分层走班教学
模式,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更有利于学生跨学科跨领域
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一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
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试点、个性”反映材料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①不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
考向三 区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预测题型:选择题]
3.中共中央、国务院强调,做好 2018 年经济工作,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认识事物需要着眼于整体,掌握系统优化
的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选③,排除①。②错误,矛盾是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核心考点四 辩证的否定观
1.(2017·全国Ⅰ)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
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
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
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一是得益于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
提出的问题,①当选;二是得益于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
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④当选,答案为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用直接经验
去检验间接经验,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③与
题意不符。
2.(2017·全国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
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①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
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不是因为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
折性,而是因为这些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①不选;发展理念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
是否正确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所以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正确发展理念,②
当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材料中的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上的创新,所以要坚持贯彻,③
当选,答案为 C;以往的发展理念也有借鉴意义,是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作出的正确选择,故④
说法错误,不选。
3.(2016·全国甲卷)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
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 78 275 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
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建成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部署完成 78 275 台
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这是通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现,①当
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表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
力,②当选,答案为 A。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先导,③错误;科技创新需要正确
对待传统技术,但并非“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④错误。
1.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辩证的否
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的
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
实质是“扬弃”
辩证法的
革命批判
精神
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
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
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
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
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
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
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树立创新意识,把辩证法的革命
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结合起来
①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
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
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抛
弃旧的)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
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
观念,开拓新境界(关注新的)
创新的理论依据
(1)唯物论:创新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树立创新精神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辩证法: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
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②辩证
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要求敢于突破与
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开拓新境界。
(3)认识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作用 表现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
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
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
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
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
化的发展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
的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
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结构
高考一般考查学生对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作用的理解和运用,题型上选择
题和主观题兼有。试题材料多以漫画、名言、社会变革、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主。
考向一 辩证的否定观[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1.世界第一款数码相机由柯达的工程师在 1975 年发明,但柯达管理层没有继续研发并利用数码
技术更新传统业务,而是想竭力保住自己在传统胶卷业务的长期垄断地位。后来,正是在数码技
术的冲击下,柯达最终破产。柯达的教训告诉我们( )
①实现对自身的否定需要树立创新意识 ②要敢于挑战传统,破除已有思想观念 ③事物只有在
辩证否定中才会不断发展 ④外部矛盾是实现自身否定的最大障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②错误,要破除的是陈旧的、过时的观念;④错误,内部矛盾是实现自身否定的最大障碍。
考向二 创新的作用[预测题型:选择题或主观题]
2.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
二维晶体,它是目前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
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 21 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由此可见( )
①石墨烯的利用将开辟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对石墨烯属性的创造性认识是
实现该技术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③对石墨烯的创新利用将进一步变革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④科学家的前瞻性预测将进一步推动石墨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