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7.12 KB
- 2021-05-26 发布
第
43
讲
PART 43
环境保护
考点互动探究
│
教师备用习题
考纲解读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
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
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考纲解读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
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
,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探究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1.
水污染及其防治
类型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各类重金属
(
汞、镉、铬、铅等
)
进入水体
,
经食物链逐渐积累
,
造成人畜伤亡的现象
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在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
,
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
,
造成大范围的污染的现象
考点互动探究
类型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在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疾病
陆地水体
:
“水花
(
水华
)
”
,
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
:
“赤潮”
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油膜和油块
考点互动探究
类型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危害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累积
,
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藻类积聚在水体上层
,
遮蔽阳光
,
使水体中植物因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
藻类本身有毒
,
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
,
并伴有恶臭
,
使鱼类大量死亡
;
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
湖泊演变成沼泽
油污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
,
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
油膜和油块能黏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
,
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
沉降到海底的石油会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
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
间接危害生物
考点互动探究
类型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防治
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化肥、打农药
,
发展生态农业
,
加强氮、磷污染防治
;
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
;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
;
防止海上石油泄漏
考点互动探究
2.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1)
固体废弃物
(
垃圾
)
产生的环境问题
对大气环
境的影响
①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随风飘散
,
污染大气
;②
一些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
,
释放出有害气体
,
造成地区性大气污染
;③
垃圾填埋
,
逸出沼气
;④
焚烧处理垃圾造成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
的影响
①
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湖和海洋中
,
污染水体
,
危害水生生物
,
缩减水面
;②
垃圾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
,
经雨水的浸渍和废弃物本身的分解
,
产生有害物质的渗滤液
,
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考点互动探究
对土壤环
境的影响
①
垃圾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
,
一些有毒液体渗入土壤
,
杀害其中的微生物
,
破坏土壤腐解能力
;②
有害成分在动植物体内积蓄
,
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对其他方
面的影响
①
垃圾露天堆放和填埋
,
占用土地
,
加剧可耕地短缺
;②
有些堆存在城市的死角
,
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
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
;③
有些垃圾混入危险废弃物甚至放射性废弃物
,
危害人类健康
;④
有些发达国家把垃圾转运到一些发展中国家
,
转嫁污染
考点互动探究
(2)
固体废弃物
(
垃圾
)
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
可采用回收利用、处理加工、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等方法
,
并控制其生产量
,
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目的
,
使垃圾尽可能被再生利用
,
以减少垃圾数量
,
并为人类创造财富。
措施
内容
回收
再利用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财富”。研究表明
,
城市垃圾中有许多成分可以作为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
将可再生利用的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玻璃瓶等与其他废弃物分开
,
既可消除污染
,
保护环境
,
又可减少垃圾数量
考点互动探究
措施
内容
生物
处理
通过微生物、细菌、动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分解
,
使其无害化
,
并把有机固体废弃物转化为能源、饲料、肥料等。如堆肥就是在微生物作用下
,
使垃圾、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
最后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
,
用作肥料改良土壤。利用蚯蚓可以吃掉垃圾中的有机物
,
如饭菜、纸张、畜禽粪便、秸秆等。蚯蚓吃垃圾时还会产生无味、无害、高效的生物肥料
,
可用于花卉栽培及果蔬生产
考点互动探究
措施
内容
填埋法
填埋法具有投资少、不需要对废弃物进行特别的分选收集、可回收沼气等特点
,
目前应用较普遍。采用填埋处理法
,
首先要防止从废弃物中挤压出的液体及雨水径流对地下水的污染
;
其次填埋场应设置排气口
,
铺设收集沼气的管道。填埋场封场后
,
表面可以实行绿化
,
可建公园、运动场等进行土地恢复利用
考点互动探究
措施
内容
焚烧法
(
热处
理法
)
适用于可燃物较多的垃圾
,
垃圾经过燃烧
,
体积减小
,
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
,
燃烧时释放的热量可以作为能源。但废弃物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
,
如二
英、汞蒸气、二氧化硫等
;
此外
,
焚烧后的灰烬可能有毒
,
因此要注意处理
考点互动探究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影响
污染物
来源
影响
碳氧化合物
,
主要指
CO
CO
的排放量
50%
来自汽车汽油燃烧
CO
有毒
,
是低层大气最丰富的气态污染物
,
也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
氮氧化合物
,
主要指
NO
和
NO
2
汽车尾气
造成酸雨
考点互动探究
污染物
来源
影响
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冶炼等
形成光化学烟雾
卤素化合物
,
主要指氟氯烃
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等被人类生产
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颗粒物
广泛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
,
主要指
SO
2
含硫的煤的燃烧
造成酸雨
考点互动探究
(2)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类型
污染物
危害
可吸入
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着的粒径
10
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造成人体免疫功能的障碍
,
危害人体健康
;
引发传染病
;
使人患上“尘肺病”
;
可能引发恶性病变
;
等等
酸雨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对环境的影响
:
使河湖水酸化
,
使土壤酸化
,
影响森林生长
,
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
等等
考点互动探究
(3)
大气污染防治
主要途径
:
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控制地面扬尘等。
我国治理酸雨的措施
:
建立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物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等。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
措施
1
.[
据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报告
,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
64%
被海洋表层水
(0~700
米
)
吸收
;
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
30%
的
CO2
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
,
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
,
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
。图
43-1
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命题探究
图
43-1
考点互动探究
(
1)
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2)
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
。
(3)
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
×10
12
千克
,
造成大气圈
CO
2
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4)
除全球气候变暖外
,
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
可采取的对策有
。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1)
海水温度上升
,
海水酸化
(2)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
,
植被破坏
(4)
加大宣传力度
,
增强环保意识
;
建立保护区
;
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
;
建立监测机制
;
加强立法
;
扩大国际合作
考点互动探究
[
解析
]
本题
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第
(1)
题
,
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原因
,
可以从海水升温、酸化等方面回答。第
(2)
题
,
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第
(3)
题
,
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
,
如石油、煤炭等
,
产生大量温室气体
,
加上砍伐森林等
,
导致大气中
CO2
浓度上升
,
大气温度上升。第
(4)
题
,
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
,
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加大宣传、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回答。
探究点
二 生态环境问题
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生态环
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应对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森林
破坏
森林火灾、病虫害
毁林开荒
,
砍伐薪柴
,
商业开采
,
等等
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
导致洪水频发
,
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
,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考点互动探究
生态环
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应对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草场
退化
气候异常
,
降水减少
过度放牧
,
过度农垦
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
,
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
物种濒于灭绝。牧场退化严重的地区
,
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
,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
,
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
,
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
建立饲草料基地
,
建设“草库伦”
,
等等
考点互动探究
生态环
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应对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湿地
干涸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
土壤侵蚀
,
环境污染
,
围湖、围海造田
,
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
,
基础建设和水利建设没有注意对湿地的保护
,
等等
气候恶化
,
水旱灾害加剧
,
水污染加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等等
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的湿地
;
建立自然保护区
;
退耕还湿地
,
退耕还湖
;
基础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
;
确定世界湿地日
,
加强国际合作
,
保护湿地
考点互动探究
生态环
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应对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生物多
样性减少
自然灭绝
狩猎和采集
,
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将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
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
,
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扩大自然保护区
,
建立生态走廊
,
采育结合
,
合理放牧
,
实行禁渔期制度
考点互动探究
2.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主要分布区
人为成因
自然成因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滥垦滥伐
,
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
,
计划砍伐
,
采育结合
,
退耕还林
,
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
,
过度垦殖
气候干旱
,
降水较少
退牧还草
,
封育草场
,
舍饲养畜
考点互动探究
主要分布区
人为成因
自然成因
防治措施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滨、海滨等
环境污染
,
围湖
(
海
)
造田
,
引水灌溉
,
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
停止围垦
,
退田还湿地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
,
建立生态走廊
,
采育结合
,
合理放牧
,
实行禁渔期制度
考点互动探究
主要分布区
人为成因
自然成因
防治措施
土壤侵蚀
(
水土流失
)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
,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田还林还草
,
植树种草
,
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不合理的工矿、城镇建设
降水少
,
气候干旱
,
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
,
严禁乱砍滥伐、盲目垦荒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影响和治理
措施
2.[2018•
全国卷
Ⅲ]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洪水一片天
,
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
,
形成一个个碟形湖
,
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
,
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
,
碟形湖水干鱼尽。
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命题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积极影响
:
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
:
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
,
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
:
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
,
或延长放水时间
,
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
,
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
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
考点互动探究
[
解析
]
本题
主要考查鄱阳湖“堑秋湖”捕鱼活动对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以及消极影响的应对措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堑秋湖”可以在鄱阳湖枯水季节增加湖水的范围
,
有利于候鸟觅食和栖息
;
但是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
,
而候鸟
3
月才离开
,
故该时期其又会造成候鸟觅食和栖息范围减小。改进建议可以从具体捕鱼时间、立法、经济等方面提出。
探究
点三 区域资源开发问题
考点互动探究
核心突破
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耕地日渐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等。
2.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a.
开源
:
修建水库
,
开渠引水
,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
废水处理再利用
,
海水淡化
,
人工降水
,
等等。
b.
节流
:
在农业用水中
,
改进灌溉技术
,
降低灌水定额。在工业用水中
,
提高用水效率
,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
实行污水资源化。
考点互动探究
②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a.
开发水源
:
科学地修坝蓄水
,
修渠调水
;
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b.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
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c.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
推行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
;
倡导公民遵守
《
水法
》;
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
,
节约生活用水。
考点互动探究
(2)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①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图
43-2
考点互动探究
②土地退化的防治
考点互动探究
概念
土地退化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
,
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
(
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考点互动探究
主要
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
,
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
发生了不好的变化
防治
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
,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
恢复生态林
,
营造经济林
,
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
,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
,
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
;
发展舍饲养畜
,
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及利用
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
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如下表所示。
考点互动探究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对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
,
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
,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
发展特色产业
考点互动探究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运输
污染大气、水、土壤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
,
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
,
原油的泄露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
,
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
以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 知能拓展
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解决措施的分析思路
(1)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
,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
考点互动探究
图
43-3
(2)
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
开源”和“节流”
①“开源”的具体举措
:
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
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②“节流”的具体举措
:
注重节约
;
利用科技
,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
减少资源的浪费。
考点互动探究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
点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3.[2018•
全国卷
Ⅱ]
阅读材料
,
回答下列问题。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
,
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
,
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
,
大量芦苇弃收
,
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
,
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
,
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
,
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
,
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
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
命题探究
(1)
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
(2)
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考点互动探究
[
答案
]
(1)
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
,
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
;
吸收污染物
(
重金属等
),
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
提高水环境质量
;
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
,
维护生物多样性。
(2)
管护好芦苇
,
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
,
利于改良水质
,
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
;
收割芦苇
,
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考点互动探究
[
解析
]
第
(1)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芦苇对湿地的作用。芦苇对湿地的作用可从净化水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来描述。第
(2)
题
,
本题主要考查保护湿地的措施及意义。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湿地保护的意义主要从芦苇的环境作用方面来分析。
1.[2018•
海南卷
]
阅读材料
,
完成问题。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
,
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
(
部品
)
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
,
在工厂里制作好
,
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
,
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
,
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在
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
(
部品
),
可减少扬
(
灰
)
尘和废水排放
,
降低噪声污染
,
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
,
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
,
散落少
,
污染小。
[
解析
]
根据
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
,
联系各个环节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即可回答。
2.[2018•
全国卷
Ⅰ]
阅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在斯匹次卑尔根岛
(
位置
见图
B43-1
)
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
,
建有世界种子库
(
通过约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
),
存有近
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
,
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
说明
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
,
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43-1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有利
条件
:
该岛位于北极圈内
(
冰原地区
),
终年严寒、冰冻
;
处于北冰洋中
,
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
:
随着全球变暖
,(
在极端高温天气下
)
该岛上的冰雪
(
永冻层
)
融化
(
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
),
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
解析
]
本题
主要考查区位选择及环境问题的分析。由图及材料可知
,
世界种子库选址于北极圈内
,
该地区气候寒冷
,
生态环境恶劣
,
人类活动较少
,
因此有利于种子保存。可能遇到的环境风险主要围绕全球变暖引起冰雪融化加快等方面回答。
3.[2018•
广东佛山适应性考试
]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
农业污染也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化肥使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从水体、土壤、生物到大气的立体交叉污染
。图
B43-2
为农村畜禽养殖过程中畜禽粪便立体污染形成通道图。据图完成问题。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43-2
分析农村畜禽养殖造成的农业立体污染过程。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①畜禽粪便堆放产生恶臭气体污染
;②
畜禽粪便自由排放和随径流排出
,
污染水体
,
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③
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
;④
污染人畜饮用水源
,
传播疾病
,
影响人类健康
;⑤
通过降水、生物循环等
,
空气污染物沉降于水体和土壤中或被农作物
(
生物
)
吸收
,
形成交叉污染
。
[
解析
]
环境污染可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来回答。从图中可看出
,
畜禽粪便堆放产生恶臭气体污染
;
畜禽粪便自由排放和随径流排出
,
污染水体
,
进而导致土壤污染
;
污染的水体和土壤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
;
污染人畜饮用水源
,
传播疾病
,
影响人类健康
;
通过降水、生物循环等
,
空气污染物沉降于水体和土壤中或被农作物
(
生物
)
吸收
,
形成交叉污染
。
4.[
2019•
四川雅安中学第
6
次周考
]
读我国渤海湾水质等级分布示意图
(
图
B43-3
),
回答问题。
图
B43-3
描述图中渤海水质等级的分布规律
,
并分析辽东湾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分布
规律
:
水体严重污染的海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海湾
(
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
污染程度从沿岸向海洋递减。原因
:
海湾地区海水流动速度慢
,
污染物不易扩散
;
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
,
河流污染严重
;
港口航运繁忙
,
油污多
;
重工业发达
,
污染严重
;
近海养殖业导致海水污染严重
;
等等。
[
解析
]
可
直接读出渤海水质等级的分布规律
,
水体严重污染区主要集中在三大海湾
,
并且从沿岸向海洋污染程度逐渐递减。辽东湾水体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污
;
石油的开采和运输
;
海区较封闭
,
污染物不易扩散。
5.[
2019•
江西新余第四中学
7
月段考
]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和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等水分经历垃圾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废水。未经处理的渗滤液可污染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
,
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图
B43-4
示意我国南方某垃圾填埋场剖面。据此完成问题
。
分析
该垃圾填埋场
采取
的
工程措施在渗滤液
控
制
方面所起的作用
。
图
B43-4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弧形
覆盖层控制下渗到垃圾层的地表水
,
同时植物蒸腾消耗水分
,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
填埋场四周设截洪沟
,
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垃圾填埋区域
;
导流层底部设置导流管
,
可将经过垃圾层的渗滤液收集后进行处理
;
防渗层和防渗膜可防止垃圾渗滤液与防渗层和防渗膜外的地下水交换
,
污染地下水
;
地下水导流层和导流管可防止防渗层下的地下水位过高而破坏防渗层
,
引起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
教师备用习题
[
解析
]
弧形
覆盖层的作用主要有控制下渗到垃圾层的地表水
,
同时植物蒸腾消耗水分
,
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
填埋场四周设截洪沟
,
避免场外地表径流进入垃圾填埋区域
;
导流层底部设置导流管
,
可将经过垃圾层的渗滤液收集后进行处理
;
防渗层和防渗膜可防止垃圾渗滤液与防渗层和防渗膜外的地下水交换
,
污染地下水
;
地下水导流层和导流管可防止防渗层下的地下水位过高而破坏防渗层
,
引起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
6.[
2019•
河南信阳高中第一次大考试
]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高寒草甸分布区
,
也是冬虫夏草
(
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
,
有“软黄金”之美誉
)
的重要产地。每年夏季
,
常有庞大的人流涌入该地掠夺性采挖冬虫夏草
。图
B43-5
为长江源及其周边区域图。据此完成问题
。
指出
长江源区掠夺性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43-5
教师备用习题
[
答案
]
不利
影响
:
会造成植被破坏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会造成草场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剧
;
会造成废弃物污染
,
导致环境恶化
;
等等。
应对措施
:
制定保护草原的相关法规
,
加大对滥采滥挖的打击力度
;
加强宣传教育
,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
设立自然保护区
,
加大保护力度
;
建立冬虫夏草人工繁育基地
,
稳定冬虫夏草的生产规模
,
减小市场供求的压力
;
等等
。
[
解析
]
本题
以每年夏季人们在长江源区掠夺性采挖冬虫夏草为背景材料
,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可从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分析
;
应对措施可从制定法律保护、提高环保意识、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稳定市场供求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选修2021-05-26 16:06:241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6 15:15:3381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26 13:25:265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2021-05-26 13:03:245页
-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2021-05-26 10:34:12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2021-05-26 00:50:33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