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7.00 KB
- 2021-05-26 发布
重庆十八中2020-2021学年
高一上学期第一学月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分,1-15题每小题1分,16-20题每小题2分)
1.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高等动、植物具有相同的生命结构层次
B.酵母菌和大肠菌不属于细胞层次,仅属于个体层次
C.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系统,但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
D.肌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3.下列哪些选项均属于生命系统范畴 ( )
①水分子 ② 迁徙中的一群大雁 ③变形虫 ④跳动的心脏 ⑤病毒 ⑥生物圈 ⑦恐龙化石 ⑧ 运输营养的筛管
A. ②③④⑥⑧ B.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③⑥⑧ D.②③⑤⑥⑦
4.田野菟丝子一般只会寄生在薇甘菊之类的有害杂草上,但是,田野菟丝子刚萌发时只是一根黄白色的、半透明的丝状体,当遇到薇甘菊后会形成“吸器”并通过“吸器”从薇甘菊中获得营养。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刚萌发的一个田野菟丝子属于个体层次
B.一块田野里所有的薇甘菊形成了一个种群
C.一块田野中的所有田野菟丝子和薇甘菊构成群落
D.薇甘菊等有害杂草都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5.病毒、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细胞膜 B.遗传物质 C.细胞壁 D.细胞质
6.如图所示,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视野变暗,放大倍数变大
7.下列关于蓝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蓝细菌单个细胞的直径比其他细菌大
B.蓝细菌的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
C.发菜、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都属于蓝细菌
D.区分艾滋病病毒、蓝细菌的依据为是否含有细胞结构
8.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衣藻 ⑤支原体 ⑥青霉菌 ⑦衣原体 ⑧乳酸菌
A.①③④⑦ B.①②⑥⑧ C.①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⑧
9.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N、Ca、Fe、Mo都属于大量元素
B.土壤和植物根细胞内的化学元素在种类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含量高于无机物
D.构成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H
10、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的红豆杉,入选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其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有机物分别是( )
A.C和水 B.O和蛋白质 C.O和水 D.H和蛋白质
11.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 )
A.HCl B.H2O C.50%的酒精溶液 D.无水酒精
12.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
A.鉴定蛋白质时,先加A再加B液
B.鉴定还原糖时,用甘蔗作为材料
C.鉴定淀粉时,直接把碘液加入到淀粉样液中
D.鉴定脂肪时,在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染液后,直接进行观察
13.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
A.大豆组织样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溶液呈紫色
B.苹果组织样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 溶液呈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脂肪颗粒呈红色
D.苹果组织样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14、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变的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少Mg2+影响光合作用
C.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15.“绵绵的春雨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树,润开了报春花。”下图是植物在复苏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16.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已经成为畅销世界的方便食物之一。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能够被人类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和脂肪都是动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D.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17.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B.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
C.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的二糖主要是糖原和乳糖
D.几丁质主要存在于甲壳类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18.糖尿病患者应当控制脂肪的摄入,肥胖患者也应当减少糖类的摄入,原因是糖类和脂肪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肪相互转化后,元素组成发生了变化
B.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时,后者耗氧多,释放的能量较多
C.某些糖类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D.脂肪不溶于水,不可水解
19.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母乳中含有乳糖,被婴儿直接吸收后,可在细胞中氧化供能
B.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性激素由性腺产生并分泌,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其化学本质为固醇
D.糖原、脂肪、胆固醇和磷脂均含有C、H、O元素
20.植物体内的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后者熔点较低。植物在严寒来临之际,体内物质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耐寒植物在低温下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少
B.经抗寒锻炼后,耐寒植物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增加
C.耐寒植物细胞中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D.低温时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升高,以防止冻伤
二、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21.(10分)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六种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__________(填序号),因此它们是一类营_______生活的生物。
(3)图①~⑤都具有相似的_________,且都以__________作为遗传物质,这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图⑥生物的化学组成有____________。
(4)图中无染色体的细胞生物是图_______(填序号),该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中。
22.(5分)请回答下列与显微镜有关的问题:
(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2)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当移动装片时,异物移动了,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左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如图为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相互关系及分布的概念图,分析细胞内各有机物的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A 是指____________,由 2 分子单糖组成;D 在植物细胞内包括________、麦芽糖,其中属于还原糖的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检测出来。
(2)B 是指_________,它是由[C]_____组成的。 包括[F]__________、[G]纤维素和[H]糖原。饥饿状态下,动物组织中的___________可以分解补充血糖。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其有广泛的用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项即可)。
(3)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K]_______和某些氨基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分,1-15题每小题1分,16-20题每小题2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1.(共10分)
(1)①②③ 细胞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①⑤ 自养
(3)细胞膜和细胞质 DNA 统一性 核酸和蛋白质(DNA和蛋白质)
(4)④⑤ 拟核
22.(共5分)
(1)6 (2)C
(3)①气泡 ②左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23、(共10分)
(1)二糖 蔗糖 麦芽糖 斐林试剂
(2)多糖 葡萄糖 淀粉 肝糖原 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任答一项即可)
(3)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