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 MB
- 2021-05-26 发布
第 2 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回归线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
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
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
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回归线
至极点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 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2017·南通三模)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
高度。右图为“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示意图”,图中 α-β=8°。据此完成
(1)~(2)题。
(1)该校所处的纬度为( )
A.61°N B.51°N
C.35°S D.25°S
(2)该校所在地( )
A.日出时间始终比上海早
B.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差值与上海相同
C.昼夜时间差值一直比上海大
D.自转速度与上海一样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与 α 之和,而 α
等于该地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8°,该地全年太阳高度角均大于 0,且正午太阳方位相同,说
明该地位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最大太阳高度角与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相差 46°52′,计算可得,
该地纬度为 51°N。第(2)题,该地位于北纬 51°,比上海的纬度高。因此,冬季该地昼短于上
海,日出时间比上海迟;除春秋分外,昼夜时间差值比上海大;自转角速度和上海相同,但线
速度比上海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和上海相同,皆是 46°52′。
答案 (1)B (2)B
正午太阳高度的几点特殊规律
(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考法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分析
1.(2014·课标Ⅱ,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2011 年 6 月 21 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 34°N,甲国首
都纬度约为 10°N。6 月 2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 项正
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 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
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 项错误;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
D 项错误。
答案 A
考法二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2.(2015·上海地理,28~30)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
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1)~(3)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 万千米 B.2 万千米
C.3 万千米 D.4 万千米
解析 第(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 12 小时 16 分,所以北半球处于夏半年,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 12 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
出现在北京时间 24 点,可计算乙地经度为 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 正确。第(2)题,此日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
午太阳高度 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66°34′,即 x=23°26′N,故 B 正
确。第(3)题,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 12 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
京时间 12 点,故甲地位于 120°E 上,与乙地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
万千米)的一半。故 B 正确。
答案 (1)C (2)B (3)B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
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
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
H=90°-AB 纬度差=90°-(40°-10°)=60°。
C 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H=90°-BC 纬度差=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因此房屋坐北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因此房屋坐
南朝北。
(3)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可根据两地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
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 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
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
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
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
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 0)。
(5)确定楼间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南楼高
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hcot H。如下图:
(6)计算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集热板
成直角。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即 α+H=90°时效果最佳。如
下图: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
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
(2018·宿迁质检)下图为某小区甲、乙两楼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上图为南京某小区的楼房分布,为了使住宅楼一楼正午也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
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甲楼房位于北纬 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 X
最少应是( )
A.10 m B.15 m C.20 m D.25 m
解析 第(1)题,一年中正午都有太阳光照射,只需保证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有太阳照射就好,
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第(2)题,保证乙楼全年采光充分即正午太阳高
度最小时(冬至日)可以采光,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21°34′+23°26′|=45°,由图可知
甲楼高 20 m,故甲、乙楼距 X 最少应是 20 m。
答案 (1)D (2)C
太阳高度与影长的关系
影子的位置与太阳的位置相反,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度呈负相关。一天中,物体影子随着太阳
高度的变化,先变短,后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时,此时物体影长最短。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正午影长也不断变化。以北回归线以北某纬度为例,夏至日
这一天影长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这一天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考法一 正午太阳高度相关计算
1.(2014·课标Ⅰ,3)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
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题。
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
A.春、秋分日 P=0 B.夏至日 P=1
C.全年 P<1 D.冬至日 P>1
解析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由题干可知,塔身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 P,北回归
线上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塔身影长为 0,所以 P=0;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
回归线上高塔正午影长不为 0,P 值不为 0;冬至日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为 90°-(23°26′+23°26′)=90°-46°52′=43°08′,影长大于塔高,P 大于 1。
答案 D
考法二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的应用
2.(2016·江苏地理,9~10)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
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位于华北,一年中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南方。根据图中太阳能热水器
朝向可知,房子左侧为北,右侧为南。落叶阔叶树冬季树木落叶,利于阳光照进房屋。夏季遮
荫效果好,布局在南侧;冬季,华北地区盛行偏北风,常绿针叶树防风效果好,布局在北侧,
故选 C。第(2)题,冬至日该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40°+23°26′)=26°34′,太阳能热
水器集热板的倾角与当地的太阳高度互余,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1)C (2)D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天津南开一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图甲是天津市某新型
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图乙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读图
回答 1~2 题。
1.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 14:30 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
中( )
A.①处的左下方 B.②处的左上方
C.③处的右下方 D.④处的右上方
2.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 )
①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 ②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
同 ③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 ④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
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第 1 题,由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朝向为正南,可判断图中①为西南方、②为西北方、③为
东南方、④为东北方;冬季午后 14:30 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则影子朝向偏东方,应该位于
图中③④的右下方,故 C 正确。第 2 题,可调节型支架长短主要是为了调节集热器与地面的
夹角,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而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楼层无关,故①正确;集热
器应朝向正午时太阳照射的方位,故南北半球朝向不同,则②错误;冬季上海昼长大于天津,
则上海集热时间长于天津,则③错误;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天津,则在上海使用时集热器
与地面夹角要小于天津,可调节型支架长度应拉长,故④正确。
答案 1.C 2.B
(2018·泰安检测)右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校在操场积雪融化期间,测得的某
日每隔 2 小时记录的旗杆影子方向和长度(图中时间均为地方时)。读图,完
成 3~4 题。
3.与图示测量日期最接近的是( )
A.12 月 22 日 B.6 月 22 日
C.3 月 21 日 D.9 月 23 日
4.上述测量结束后一个月内,该旗杆正午的影长将(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后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解析 第 3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日日影时间为 6 点到 18 点,说明其 6 点日出,18 点日
落,为春秋分。由题干知处于东北地区积雪融化期间,则推断为春分。第 4 题,上述测量结束
后一个月内,即从春分日向后推一个月,东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所以旗杆正午的影长
将逐渐变短。
答案 3.C 4.B
(2018·临沂模拟)下图示意我国 30°N 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表格数据为正午时阳光照
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读图、表回答 5~6 题。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面积(m2) 7 6.99 6.98 6.97 6.98
5.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南丘陵 D.华北平原
6.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 B.正处于 6 月
C.白昼逐渐增长 D.黑夜逐渐增长
解析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时间 14:00 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
地地方时为 12:00,因此该地经度为 90°E,结合其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第 6 题,
由表格中窗影面积先变小后变大的变化可知,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经过北半
球夏至日。此时为 6 月份,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该地白昼较长,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 5.A 6.B
(2018·洛阳模拟)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 40°N)和福州(约 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
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 7~8 题。
7.若福州楼盘每层 2.8 m 共 20 层,南北楼距为 28 m。乙图①栋 10 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
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11 个月 B.9 个月
C.7 个月 D.3 个月
8.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
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
A.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 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解析 第 7 题,根据题意可知,乙图①栋 10 层只要正午太阳高度低于 45°,就不能直接获得
太阳照射,根据 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 19°S 附近,所以太阳直射点在
19°S 和 23°26′S 之间的时间都不能被太阳照射,最接近的时间是 3 个月。第 8 题,北京正午太
阳高度小,考虑采光条件,尽量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应降低南侧楼房高度。
答案 7.D 8.A
(2017·南通一调)下图为海口市(20°N)某中学操场旗杆杆影顶端位置某月两日的变化图,O 点为
旗杆位置。读图完成 9~10 题。
9.根据题意,“某月”最有可能是(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10.该月海口市(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B.昼长逐渐延长
C.日出时刻先提前后推迟 D.有两次太阳直射
解析 第 9 题,读图,根据杆影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移动方位变化相反、杆影朝向与日出方向相
反,可知图示月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应是夏季。月初时有几日正午杆影朝北,说明直射点
在 20°N 以南,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直射点在 20°N 以北。所以最可能是 6 月份,B 对。
第 10 题,海口市的纬度是 20°N,所以结合前面分析,太阳直射点北移时,昼长增长,日出提
前。6 月 22 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昼长缩短,日出时刻推迟。所以海口市的日出时刻先提
前后推迟,C 对。月底时正午杆影朝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仍在 20°N 以北,正向南移,但未到 20°N
纬线,所以该月海口只有一次直射,D 错。
答案 9.B 10.C
(2017·苏锡常镇调研)下图为某日北半球太阳高度(不考虑负值)日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 a 和 c 表示纬度度数,b 表示某变化幅度。读图回答 11~12 题。
11.a、b 和 c 的数值分别是( )
A.70°、90°和 20° B.68°、88°和 20°
C.68°、90°和 22° D.70°、88°和 20°
12.该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甲所在纬线各地日出方位为正南方
B.乙所在纬线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80°N 各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为 20°
D.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变长
解析 第 11 题,赤道至极圈间,由于存在日出日落现象,因此太阳高度最小值为 0°,最大值
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图中赤道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为 68°,即最大太阳高度为 68°,据
此可推出太阳直射在 22°N;c 处最大太阳高度应是 90°,此地的纬度为 22°N;a 地的正午太阳
高度为 44°,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推算出 a 地的纬度 68°N。第 12 题,太阳直射
22°N,为北半球的夏季。甲地正处于极昼,其日出方位为正北方;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
年中最大值(非极昼区);80°N 出现极昼,最大太阳高度为 32°,最小太阳高度 12°,其太阳高
度变化幅度为 20°。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但昼是否变长难以确定。
答案 11.C 12.C
(2017·苏北四市上学期期中)图甲为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景观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图乙中能反映“标志塔”正午塔影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图中能反映夏至日“标志塔”塔影顶点移动轨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 13 题,从化位于北回归线上,除夏至日外,“标志塔”正午塔影一直朝北。冬至日,
塔影最长;夏至日,塔影长度为 0。第 14 题,夏至日,从化昼长夜短,日出东北(塔影顶点位
于西南),日落西北(塔影顶点位于东南),正午没有日影,故选①。
答案 13.B 14.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漏选、错选皆不得分)
下图为“四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及昼长最大值示意图”,读图完成 15~16 题。
15.图中四地点的纬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关于图中四地点地理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地自转线速度最小 B.②地地方时最早
C.③地四季最分明 D.④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解析 第 15 题,根据图中信息①、②两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值达 24 小时,说明有极昼现象,位
于极圈以内;①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23°26′,说明①地为极点;②地一年中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值为 46°52′,说明②地为极圈;根据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纬度越高,昼夜
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③、④两地纬度低,④地纬度最低。第 16 题,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 A 项正确;地方时与经度有关,B 项无法判断;根据图中
信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计算出③地的纬度为 46°52′,处于温带,四季最分明;
根据信息可判断④地位于赤道附近,气温年较差小。故 C 项正确。
答案 15.AD 16.AC
(2017·南京、盐城一模改编)读某日不同地点太阳高度图,完成 17~18 题。
17.图中四地,纬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8.对此日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均位于东半球
B.①②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纬度值相同
C.当①地正午时,④地处于黑夜
D.③地的经度为 60°W
解析 第 17 题,读图可知,图中②地昼长为 12 小时,故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③地 24 小
时太阳高度均大于 0°,说明为极昼,故位于极地附近,纬度最高。故答案选 B、C 两项。第 18
题,图中④地,当北京时间为 6 点时,该地为正午,则④地位于 150°W,故位于西半球;图中①②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但是昼夜长短不同,故两地纬度值不相同;①地正午时,北京时间
为 12 点,故①地位于 120°E,当 120°E 为 12 点时,则④地为 18 点,该地昼短夜长,故 18 点
之前日落,即该地为黑夜。当③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 24 点,则③地位于 60°W。
答案 17.BC 18.CD
三、综合题(共 24 分)
19.(2018·江苏信息卷)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
昼。读图回答问题。(12 分)
(1)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 12°,则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
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该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____。(4 分)
(3)一年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乙地约有________个月;判断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幅度值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6 分)
解析 第(1) 题,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 12°,说明太阳直射 12°N,根据正午太阳高
度公式计算,得出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72°,电池板与阳光垂直,所以电池板与外墙间夹角
为 72°。第(2)题,读图可以计算出甲地的经度为 30°W,时刻为 6 点,所以直射点的经度为
60°E。乙地的日出时间为 6:30,根据昼长计算方法,正午时间减日出时间,然后乘以 2 为昼
长时间,或是用日落时间减正午时间然后乘以 2,可以求出乙地日落时间为 17:30。第(3)题,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甲乙中间时,两地太阳高度相同,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这个中间点以南的时
间约 3 个月,此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乙。直射点在中间点以北的时间约 9 个月,此段
时间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乙。甲地位于赤道,最大纬度差是 23.5°或 23°26′,所以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23.5°或 23°26′。乙位于南回归线,最大纬度差是 47°或 46°52′,所以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 47°或 46°52′。
答案 (1)72° (2)60°E 17:30 (3)9 23.5°(或 23°26′) 47°(或 46°52′)
20.(2018·连云港五校联考)A 图为我国某城市(36°34′N)一小区局部平面图,B 图为小区中育才
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杆影轨迹示意图(O 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
杆影端点轨迹)。据此回答(1)~(3)题。(12 分)
A 图
B 图
(1)B 图 F、G、H、I 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____。(2 分)
(2)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北京时间 12 时 20 分测得旗杆杆影为一日内最短,并计算出当地
经度为 115°E。请写出学习小组计算经度的思路。(6 分)
(3)该小区底层住户入住一年后,以采光条件差为由将开发商告上法庭。采光条件差主要发生
在 ________( 季 节 ) 。 为 了 保 证 底 层 有 充 裕 的 阳 光 , 楼 间 距 至 少 应 达 到 多 少 米 ? (tan
30°≈0.577)________(保留整数)。(4 分)
解析 第(1) 题,杆影方向与太阳方位正好相反,由图可知 F 点方位最偏西南,最接近日出段。
第(2)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杆影最短,为当地地方时 12 时,此时北京时间为 12:20,
据此推断该地的经度小于 120°,差 20 分钟经度相差 5°。第(3)题,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
影达一年中最长;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H=90°-(φ+δ)=30°,由三角函数 tan H=楼高
/楼间距可得。
答案 (1)F (2)①一日内日影最短时是当地地方时 12 时;②该地日影最短时北京时间是 12
时 20 分,说明该地在北京(120°E)以西,③经度每差 1°,时间相差 4 分钟,20 分钟即差 5°,
故当地经度为 115°E。 (3)冬季 35 米
相关文档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8届高考地2021-05-25 23:18:39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5 23:13:45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5 22:38:584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5地球的公转2021-05-25 20:34:0714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5-25 10:24:524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4 18:31:492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17:23:51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14:32:04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02:14:476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1 20:21:5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