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42 KB
- 2021-05-26 发布
课时作业
(2019·河南信阳期中)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第1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角β大小即是极圈度数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角α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直射点纬度
D.角β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回归线度数
答案 D
2.(2019·南宁初考)专家发现,北回归线每年大约以14.4米的速度由北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南移的结果是( )
A.黄赤交角数值增加 B.回归年周期变长
C.温带面积扩大 D.全球气温更加升高
答案 C
解析 回归线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依题意,黄赤交角度数不断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2018·黄冈调研)下表为2015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3~5题。
日期
项目
城市
10月22日
M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甲
11小时13分
47°14′
13小时55分
78°28′
乙
11小时30分
56°16′
13小时20分
87°30′
3.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4.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 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5.天文辐射是指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下列选项中,天文辐射最少的是( )
A.10月22日的甲城
B.M日期的甲城
C.10月22日的乙城
D.M日期的乙城
答案 3.C 4.D 5.A
解析 第3题,两地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城为47°14′,乙城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为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第4题,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此时秋分过后一个月,昼长比12小时短47分;M日期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4月22日距离春分日刚过一个月,白昼约12小时47分左右,而甲地昼长13小时55分,所以该日最可能为5月22日。第5题,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北半球,说明当北半球冬半年的时候天文辐射较少;甲城10月22日的白昼时间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获得的天文辐射更少。
(2018·山东泰安期末)2017年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于北京时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9月3日15时30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举行。据此完成6~7题。
6.峰会期间( )
A.厦门昼长夜短,夜渐短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南移
C.悉尼昼长夜短,昼渐长
D.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近秋分点
7.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时,金砖其他四国首都( )
A.新德里(77°E),旭日东升
B.莫斯科(37°E),正午时刻
C.比勒陀利亚(28°E),夕阳西下
D.巴西利亚(47°W),夜幕笼罩
答案 6.B 7.D
解析 第6题,峰会期间为9月3日至5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
球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A错误,B正确;悉尼位于南半球,此时间段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C错误;地球7月初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此时间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错误。第7题,峰会开幕时间为北京时间9月3日15时30分,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区时,新德里(77°E)位于东五区,区时比东八区晚3小时,此时为12:30,不可能旭日东升,A错误;莫斯科(37°E)和比勒陀利亚(28°E)均位于东二区,比东八区晚6个小时,此时为9:30,与正午时刻、夕阳西下的描述不符,B、C错误;巴西利亚(47°W)位于西三区,比东八区晚11个小时,此时应为4:30,秋分日之前南半球6:00之后日出,与夜幕笼罩的描述相符,D正确。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9.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第9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该地,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2019·郑州名校期中)图中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①点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 330 km。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
A.3:20 B.8:40
C.15:20 D.20:40
11.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①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分界线,②点位于东半球,则①点经度为160°E。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地球1月初位于近日点,南半球昼长夜短。根据EF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可知,EF线为晨线。所以①点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北京时间120°E比160°E晚2小时40分,因此北京时间为3时20分,A正确。第11题,①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是3 330 km,三点均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经度差1°,纬线长差111 km),可知①点与②、③点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②与④位于同一经线,在①点西侧,因此④点地方时较①晚2小时。结合上题知④点地方时为4:00,④点位于晨线上,所以④点的昼长约为16小时,D正确。
(2019·山东临沂初考)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三位同学,在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内容时,对观察到的事象用不同形式做了记录。据此完成12~14题。
12.小明日记中的那天所在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3月
C.5月 D.11月
13.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
A.春分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14.小强拍摄照片的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答案 12.C 13.B 14.B
解析 第12题,北京(40°N)某高中学校,小明日记中的那天当地时间18时太阳在西面山顶消失,说明此时并未真正日落,昼长夜短,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正确。第13题,小华进行的三次测量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与北京逐渐远离,向南移动,其中当正午太阳高度为50°
时,太阳直射赤道,三次测量中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说明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秋分日。B正确。第14题,小强向东拍摄照片,照片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天空,应该为当地上午时间,B正确。
15.(2019·河南信阳质检)周朝时期,周公在河南登封(34°N)“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日影,定四时”,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测量二十四节气,其观测结果正确的是( )
A.一年中冬至日杆影最短
B.春分日杆影长与杆高相等
C.每两个节气间影长变化幅度相等
D.杆影变长期间,当地昼渐短
答案 D
解析 北半球一年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杆影最长,A错误。春分日,在纬度为45°的地区,正午杆影长与杆高相等,B错误。虽然节气的时间间隔是一样的,约15天一个节气,但影长的变化幅度是不相等的,正午太阳高度大的时段影长变化幅度小,正午太阳高度小的时段影长变化幅度大(见下图),C错误。登封属于北温带地区,杆影变长期间,太阳高度变小,太阳直射点南移,当地昼变短,故选D。
(2018·济南模拟)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地平面上表示正西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甲、丙
18.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6.B 17.D 18.C
解析 第16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时均位于③位置,说明③为南方,相反方向的①为正北,②为正西。第17题,读图可知,四地均位于北半球,乙和丁出现极昼现象,且丁全天太阳高度不变,应位于北极点上,纬度最高;乙出现极昼,位于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丙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应位于北回归线上;甲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且太阳位于南方,应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故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依次为丁、乙、甲、丙。第18题,身影旋转角度越小,说明昼长越短,读图,结合上题分析,丙纬度最低,昼长最短,所以身影在地面旋转的角度最小。
(2017·全国文综Ⅱ)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
19.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小时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伊瓦洛的纬度大约为68.5°N,据此可推算出该地会出现极夜现象,有些日子只能在夜间进行测试;极夜期间没有太阳,3月22日至4月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日出东北方向;冬季时经常受到来自北冰洋强冷空气的影响;极夜时该地昼长为0,4月份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在最佳测试期内,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小时。
(2018·山东临沂一中期初)纽约曼哈顿街区,每年7月12日前后,在天气晴朗的日落时分,就会出现太阳悬在城市街道上空的现象,被称为“曼哈顿悬日”(下图)。据此完成下题。
20.“曼哈顿(西五区)悬日”出现在当地时间19时左右,此刻光照图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
答案 B
解析 7月北半球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同时曼哈顿(西五区)地方时为19时时,180°为12时,故选B。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地理:选修2021-05-26 16:06:241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件2021-05-26 15:15:3381页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26 13:25:265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2021-05-26 13:03:245页
-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2021-05-26 10:34:12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2021-05-26 00:50:33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