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5-26 发布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西周时,周公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推行郡县制
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家国同构的观念
C.分封及宗法意识 D.君舟民水的理想
4.周朝饮酒时有“酒礼”,每献酒一次,宾主之间便有许多礼节,要相互拜一百次之后,一杯酒才能下肚。下列对“酒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繁文缛节,社会落后 B.强调等级森严,贵贱有序
C.意在规范行为,礼治天下 D.说明思想教条,效率低下
5.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丞相 B.廷尉 C.太尉 D.御史大夫
6.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
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8.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
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C.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9.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时期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任期
2.95
4.73
2.47
2.71
2.76
2.20
1.58
1.46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B.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肯定了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C.肯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1.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12.钱穆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 D.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13.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照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A.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 B.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削的合法性
C.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D.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
14.“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据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
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B.选官标准不断放宽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15.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16.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
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
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
17.历史文献资料表明,古雅典公民大会的很多关乎城邦利益的重大决策至少要达到6000票才能通过生效,即公民大会至少要有6000人参加才算合法。假如参加公民大会的人一数达不到法定要求,五百人议事会就会派军队强迫公民去开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公民参政热情不高 B.个人自由从属于城邦利益
C.民主范围极其狭隘 D.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18.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
A.导致了政局的动荡 B.彰显了社会的正义
C.高估了公民的素质 D.实现了绝对的民主
19.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B.扩大公民大会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D.实现村社公平公正
20.公元前5世纪,雅典军队统帅尼斯阿斯曾言:“男人就是城邦。”这里“城邦”的含义是指
A.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B.少数贵族的寡头政治
C.成年男性公民构成的政治联合体 D.雅典的所有男子
21.《十二铜表法》第7表“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此规定
A.体现了罗马注重遵循自然规律 B.说明罗马人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C.说明罗马法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D.反映了罗马经常发生邻里纠纷
22.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A.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 B.混淆了法律责任
C.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 D.体现了公平原则
23.古代罗马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罗马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B.缓解社会矛盾,巩固帝国的统治
C.保护私有财产,笼络上层人士 D.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范本
24.有学者说,查士丁尼编纂的《民法大全》“不加区别地为所有人服务,‘异邦人’的古典概念消灭了,出现了人与人彻底的统一,罗马法对于所有的人成为共同法”。这说明《民法大全》
A.沿袭了习惯法传统 B.贯彻了公民法理念
C.借鉴了雅典的法律 D.体现了万民法精神
25.美国总统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阶级实质不同
④均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6.1889年,英国的索尔兹伯首相的内阁拒绝接受他要对希腊采取军事威胁的行动;1894年格雷斯顿首相削减海军预算开支的政策受到全体阁员拒绝。这表明
A.英国的国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B.英国的首相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C.英国的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D.英国首相的权力受到内阁制约
27.“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政治运动。”该“政治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受美国的爱国者的感染 B.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英国的激进分子的努力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8.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C.开始了内阁制度
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29.1787年美国宪法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似点有
①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
②三权分立学说在两部宪法中都有体现
③一定程度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美国1787年宪法将数字引入政治:参议员每州2名,任期6年,每2年改选其中的1/3;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这些“数字”的规定
A.减少了选举带来的人力物力消耗
B.平衡了大州与小州间的利益
C.避免了议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
D.调和了南方和北方间的矛盾
31.下列法律文献颁布的先后顺序是
①《德意志帝国宪法》 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联邦宪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32.有学者这样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法国
A.共和体制的建立是大革命的结果 B.宪法是各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C.民主制是其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D.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33.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据此可知
A.帝国国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B.德意志帝国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
C.德意志帝国皇帝没有实权 D.德意志民主政治保留了专制残余
34.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其认识应该主要源于
①协定关税 ②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③赔款2100万银元 ④五口通商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5.《南京条约》签订后,与传统的贸易有继承关系的通商口岸是
A.上海 B.福州 C.宁波 D.广州
二、材料题
36.(14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什么制度?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4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
37.(16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日益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1870年以后,法国的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第一步退让是由过去坚决不肯妥协、死死抓住政权不放的保皇党人做出的,这以后,法国就确立了议会的统治;法国也不再发生革命了,开始用协商的手段逐步建立民主制度
——钱乘旦《英法德三国的现代化经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并指出其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B
C
A
D
D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C
C
A
B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D
B
D
B
D
B
B
A
B
31
32
33
34
35
B
B
D
B
D
二、材料题
36.(1)(6分)图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三省六部制。
(2)(4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4分)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材料四: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37.(1)(4分)直接民主;权力制约。
(2)(6分)①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②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③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3)(6分)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系: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