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5-26 发布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政治 教师:刘小菊 授课时间:第 2 周 星期 四 2016 年 9 月 8 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本节课题
第三课时 纸币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纸币概念。 2、理解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爱护人民币的责任意识,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保持人民币的整洁。
提炼的课题
纸币的本质及其发行规律
教学重难点
纸币发行规律及流通量的计算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的运用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课
堂
导
入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2、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纸币?
2、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教师点评:(1)纸币的产生: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学生朗读: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合
作
学
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交
流
展
示
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职能),然后一一讲解纸币的职能(纸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部分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咱们来练习一下。
练一练:
1. 当前,统一的欧元日益显示其强大竞争力。从本质上看,欧元是( C ) A、货币
B、一般等价物 C、价值符号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欧元是纸币,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纸币的优点 (1)成本低
(2)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3)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纸币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纸币的缺点:易出现假币;具有时效性;易破损。 但是纸币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且现在世界各国还没有找到一种比纸币更方便的东西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正因如此,所以世界各国均用纸币取代金属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纸币具有同货币一样的职能呢?(不是)
课堂检测内容
见PPT展示。
课后作业布置
识记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确定: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和纸币流通次数。
预习内容布置
自主预习课本第7页,完成导学案预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