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 MB
- 2021-05-26 发布
第 2 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甲地的海拔为 1_500 米,乙地的海拔为 500 米。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 1_000 米。
2.等高线
等高线的概念: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等高距)。
(3)闭合(但图幅内不一定完整展示)。
(4)可重合但不会交叉(重合为崖)。
(5)单位为米。
4.地形基本部位
如图,地形基本部位包括山顶、盆地、山脊、山谷和鞍部。特殊地形部位如陡崖和台地。
1.判读地势特点和地貌类型
判读依据主要是海拔和等高线形态。
(1)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3)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 米,等高线较密集。
(4)高原:海拔高(1 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海岸线海拔为 0 米。
2.判读坡度大小
(1)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图上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
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
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3.判读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判断河流流向
(1)根据“水往低处流”即可判断;
(2)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3)根据支流的流向判断干流的流向
判断水系特征
(1)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2)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3)山脊常形成分水岭并可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4)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判断水文特征
(1)等高线密集的河谷,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能资
源丰富;
(2)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3)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
4.判读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1)气温差异:海拔每升高 1 000m,气温下降约 6 ℃,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
(2)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3)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5.等高线中的补值
(1)按数值变化趋势和等高距补值
(2)局部闭合等高线的补值
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两侧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
值高于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两侧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
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上图中 100 米
相关文档
- 【鲁教版】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2021-05-26 13:25:265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2021-05-26 13:03:245页
-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2021-05-26 10:34:124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2021-05-26 00:50:33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13-1中国地2021-05-25 19:11:0610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15:20:0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