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1-05-26 发布
www.ks5u.com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能力1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18·全国卷Ⅱ改编)澳门是中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陆地面积狭小,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街道名称也反映了填海造陆的痕迹。下图示意澳门半岛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
(1)澳门填海造陆体现了 ( )
A.城市化 B.郊区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从填海造陆的历程来看,澳门的城市化水平 ( )
A.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B.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C.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D.目前处于中期阶段
【解析】(1)选A,(2)选B。第(1)题,澳门填海造陆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的表现,体现了城市化;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都有市中心人口外迁的现象,澳门并未出现该现象;再城市化是为了防止市中心继续萎缩,实施城市复兴计划,使人口再次迁回市中心。第(2)题,澳门面积狭小,缺乏农业用地,城市化水平为100%,不仅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一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2
A.看郊区用地变化
B.看市域范围内总人口变化
C.看城市用地扩展
D.看人口迁移方向
(2)
突破1
A.看澳门海岸线长度
B.看澳门经济结构
C.看澳门新造陆地用途
D.看澳门地势起伏
答案:(1)D (2)BC
【备用真题】
(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 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
【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使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由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 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答案: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突破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图示表达
起步时间
早(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
发展趋势
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
合理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突破2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
(1)郊区城市化。
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
(2)逆城市化。
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2所示。
(3)再城市化。
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2020·南京模拟)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都市区在发展的II阶段可能会出现 ( )
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
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
2.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 ( )
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
B.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C.新兴产业不断兴起
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读图可知,II阶段都市边缘区人口增加,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人口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从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向边缘区迁移;但是城市总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不会得到改善;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等问题,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人们开始向城市边缘区迁入。第2题,从Ⅲ到Ⅳ阶段过程中,
都市核心区人口又明显增加,说明为再城市化阶段,由于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再城市化。
【加固训练】
(2019·银川模拟)半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镇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社会。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港、澳、台资料暂缺)。读图完成(1)~(3)题。
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1)随着甲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该地的半城镇化率将 (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波动
(2)半城镇化可能会使 ( )
A.城镇化水平下降
B.城镇交通压力减小
C.商品流通规模减小
D.治安状况下降
(3)缓解我国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 ( )
①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
②限制人口流动规模
③提高城镇服务能力
④推动农业产业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选B,(2)选D,(3)选C。第(1)题,半城镇化率的高低与迁入人口的数量呈正相关性,读图可知甲地目前半城镇化率最高,说明迁入人口数量众多。同时,由于迁入人口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文化素质较低,当甲地进行产业升级后,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该部分人口会随着产业的迁出而迁出,导致半城镇化率降低。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半城镇化会增加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会增加城市的消费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流通规模会扩大,同时也会加剧城市交通的压力,使治安管理的难度增大、治安水平下降。第(3)题,鼓励城镇人口迁入农村无法解决城市务工人员的问题;限制人口流动的规模无法解决部分城市务工人员没有城市户籍的问题;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是将非户籍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避免同在城镇工作而社会福利等有巨大的差异,所以应该提高城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能力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天津高考改编)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回答(1)、(2)题。
(1)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 )
①工业污染加剧 ②就业岗位减少
③居住区较偏远 ④交通压力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的有效对策是 ( )
①加强环境监测 ②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③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④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工业用地比重增加,可能导致工业污染加剧,不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居住用地比重增加且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距离合适;两种用地比重都增加,说明城市化水平提高,交通压力增大。第(2)题,针对上题中的问题,应当加强环境质量检测和完善交通网络,无需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和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2
A.产生环境质量问题
B.产生城市社会问题
C.产生城市住宅问题
D.产生城市交通问题
(2)
突破3
A.减少污染 B.增加就业岗位
C.加强交通建设 D.开发新区
答案:(1)AD (2)AC
突破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突破2 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质
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
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繁;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
宅问题
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
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突破3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020·南京模拟)下图是世界部分国家城市化率比较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城市化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经济一定发达
B.城市化率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多
C.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严重
D.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
2.城市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
①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
②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
③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④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1选D,2选C。第1题,阿根廷的城市化率较高,但是它是发展中国家,并且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为年轻型;城市化率高的国家环境污染不一定严重,如荷兰;城市化率的根本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城市化率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第2题,城市化促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能够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增加就业机会,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因此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促使产业由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二、三产业,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城市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但是不一定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尤其是工业化前期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伴随交通通达度提高,人口迁移有利于城乡之间交流,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加固训练】
(2019·临沂模拟)2016国际海绵城市建设论坛暨第十四届泉州市科协学术年会于12月25日在泉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让城市不再看海”为主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下图为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
(1)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水循环整个环节影响最明显的是 ( )
A.下渗 B.地表径流
C.降水 D.水汽输送
(2)活水公园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有 ( )
①缓解热岛效应
②减轻城市内涝
③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
④提供工业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公园中荷花池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中最主要的功能是 ( )
A.美化城市环境 B.增加下渗量
C.调节小气候 D.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选B,(2)选A,(3)选B。第(1)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井,将雨水收集起来,直接影响了雨水汇集,形成地表径流。雨水收集对下渗影响小;对降水和水汽输送没有直接影响。第(2)题,建造的荷花池增加了城市湿地面积,有利于缓解热岛效应;活水公园将雨水收集,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处理后进行合理利用,有利于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提供工业用水,不属于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第(3)题,公园中荷花池利于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起到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属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的功能。
相关文档
- 2019高中教学实习报告范文2021-05-26 13:54:456页
-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2021-05-26 13:50:007页
- 202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试模拟试题2021-05-26 13:49:099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2021-05-26 13:47:3411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窦娥冤课时作业7含解2021-05-26 13:45:115页
- 高中地理最易错考点系列考点4我国2021-05-26 13:44:597页
- 高考数学总复习系列—高中数学必修2021-05-26 13:42:2917页
- 2019版高中语文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2021-05-26 13:42:266页
- 高中语文第10课短文三篇课件3 人教2021-05-26 13:42:1430页
- 高中物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优秀教2021-05-26 13:41:17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