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4.36 KB
- 2021-05-26 发布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昆虫记》
【作者其人】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1823 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
家庭。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
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7 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后来,法布尔家又几
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 岁时,
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课堂教学之
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法
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昆
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
蝎子、蝉等等。
【作品概说】
《昆虫记》,又译成《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
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
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是一部科普著作。它揭示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得
以了解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主题思想】
《昆虫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作品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一种求真精神(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艺术特色】
(1)《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
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2)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精彩赏析】
1.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
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豉虫在水塘里的热闹场面。
2.那池水浅浅的,温温的,水中露出的土丘就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岛屿。
赏析:温馨的叠词,表现作者对池塘的喜爱,比喻句表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
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甲虫和石蚕的斗争,“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4.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
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
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赏析:这段话通过比喻,列举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将昆虫的样子展现在读者眼前,将它们“可以
吓退天敌”的原因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我颇羡慕而且嫉妒它这种百折不挠的品
质。
5.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甲虫的胸翼。
6.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
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甲虫和石蚕的斗争,“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7.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赏析: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石蚕的鞘的完美。
8.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赏析:以这样一句结尾,让人感慨非常,蝉是聒噪的,但同样也是勇敢的。
9.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
赏析:简单的一句话,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浓厚的兴趣与热爱。
10.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赏析: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四年和一日作对比,突出蝉生命的不易,表现出对蝉的喜爱,对
美丽一生无悔一生的叹服。
11.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
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赏析: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表现出石蚕的艺术才能,让人会心一笑。
12.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
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
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赏析: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
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
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一幕,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还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13.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赏析:用简短的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
14.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
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持手法,形象的描绘了螳螂的前爪。
15.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
迅速而有力。
赏析:把池鳐的泳姿比作裁缝的缝针,凸显其迅速有力和熟练。
【真题训练】
一、填空。
1.《昆虫记》的主题是: 。
2.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
的 ,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 。
3.由于《昆虫记》中精确地记录了法布尔进行的试验,揭开了昆虫生命与生活习惯中的许多秘密,达尔文
称法布尔为“ ”。
4.《昆虫记》在第三卷中写到的三种垒筑蜂分别是 , , 。
5.《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
“ ”、“ ”、“ ”等桂冠。
6.在作者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
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 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
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7.作者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 在地下潜伏 4 年才能钻出地面,在
阳光下歌唱 5 个星期; 善建巢穴,管理家务; 善于捕食、织网; 善于利用“心理
战术”制服敌人; 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二、简答。
8.《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出 3 个来。
9.《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这离不开作者法布尔的功劳,你从他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10.腾讯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请你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
一篇精彩的推荐语。
三、中考真题训练。
11.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
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 200 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12.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段的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
经典名著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读《水浒传》,我们结识了景阳冈打虎的_________,在他身
上我们看到了草莽英雄的血性与气概;《西游记》,我们认识了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 ________,被他桀骜
不驯、爱憎分明的性格所吸引:读《 _________》,我们和尼摩船长一起航行,领略了海底的奇妙与美丽:读《昆
虫记》,我们了解了昆虫生活的奥秘,也被_________(作者)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感动……徜徉书海,
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我们的思想变得深刻。
13.名著选读。
神秘池塘
法布尔
①这个停滞不动的池塘,虽然它的直径不超过几尺,可是在阳光的孕育下,它却犹如一个辽阔神秘而
又丰富多彩的世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它多能打动和引发一个孩子的好奇心啊!让
我来告诉你,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怎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并激发起我的好奇心。
②小时候,家里养了一群小鸭,我是放鸭的牧童。
③小鸭们一到池塘就飞奔过去寻找食物,吃饱喝足后,就到水里去洗澡,它们常常把身体倒竖起来,
尾巴指向空中,仿佛在跳水中芭蕾。我美滋滋地欣赏着小鸭们优美的动作,看累了,就看看水中别的景物。
④那是什么?在泥土上,我看到有几段互相缠绕着的绳子又粗又松,黑沉沉的,像重满了烟灰,我走过
去,想拾一段放到手掌里仔细观察,没想到这玩意儿又粘又滑,一下子就从我的手指缝里滑走了。我花费
了好大的劲,才认出它们是蝌蚪。
⑤接着我的注意力又被別的东西吸引住了.我看着泉水流到小潭,江成小溪,突发奇想,如果把溪水看
作一个小小的瀑布,定能去推动一个水磨,于是,我用草做成轴,用两个小石块支着它,成功地做了个磨
子,可惜只有几只小鸭来欣赏我的杰作。
⑥接着,我在石头的窟座里发现了一些劫烂而美丽的东西.它使我想起神龙传奇的故事.难道它们就是
神龙赐给我的珍宝吗?要给我数不清的金子吗?为了纪念我发现的“宝藏”,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我把石头
装进口袋里,塞得满满的。
⑦ 在回去的路上,我尽情地想着我的蓝衣甲虫一一像蜗牛一样的甲虫,还有那些神龙所赐的宝物、可
是一踏进家门,父母的反应令我一下子大失所望。
⑧“赶紧把这些东西扔出去!”父亲冲着我吼道。
⑨“小鬼,准是什么东西把你迷住了!”那是大自然的魔力。几可怜的母亲,她说得不错,的确有一种
东西把我速住了年后,我知道了那个池塘边的“钻石”,其实就是岩石的品体;所谓的“金粒”,也不过是云
母而已,它们并不是什么神龙赐给我的宝物,尽管如此,对于我,那个池塘始终保持着它的诱感力,因为
它充满了神秘,那些东西在我看来,其魅力远胜于钻石和黄金。
(1)法布尔记忆中的第一个池塘里,有哪些具体的事物激发了他的好奇心?(2 分)
(2)仔细揣摩文中的关键词句,说说法布尔具有哪些优良的学习品质。(2 分)
(3)从法布尔后来的成就看,“那些东西”的魅力为什么远胜于“钻石和黄金”?(2 分)
(4)请准确列举出法布尔《昆虫记》目录中出现过的四种昆虫名称。(2 分)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后两句。(2 分)
14.阅读《昆虫记》片段(一),回答问题。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
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
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
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
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
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
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
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
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
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 本 文 选 自《 》, 作 者 是 ( 国 家 ) 的 ( 人 名 ),被 誉 为
“ ”。( 2 分)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4 分)
(3)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2 分)
(4)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
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3 分)
15.阅读《昆虫记》片段(二),回答问题。
杰出的建筑师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
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
隐居在这里面吧!”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
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
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
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
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
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
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
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
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
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
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
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
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
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
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
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
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
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
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
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
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根据《昆虫记• 蟋蟀》删改)
(1)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
(2)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
(3)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
虫穴居深达 0.6 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 3~5 个供产卵用的支穴,
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
各自分别掘穴。”
16.读三则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人们在荒僻地和那些远离居住区的地方都从未发现过麻雀。(甲)麻雀,同鼠类一样,眷恋人类的住宅。
它们在树林里,在广袤的田野里都不乐意。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城里的麻雀比乡村还多。它们乐于待
在人多的地方,以便依靠人们生活。我们集散种子的各处自然成为它们喜欢出入之处。它们又多又贪,它
们尽干蠢事;它们的聒噪令人心烦,它们的欢跃给人添乱;它们一文不值,它们的羽毛一无所用,它们的
肉不好吃。因此,它们到处被驱赶,人们甚至不惜花很高昂的代价将它们轰走。
(节选自布封《动物素描》,有删改)
【材料二】
麻 雀
法布尔
麻雀属于鸟类,而不是昆虫,但是,它们与人朝夕相处,所以,我心血来潮,在观察研究昆虫的同时,
又想到了它们:麻雀在哪儿搭窝筑巢呢?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具备一门生命攸关的建筑技艺,以便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可使用的场地。
在尚未有屋顶和墙壁的年代,麻雀是利用树洞来作为其栖息之所的,因为树洞较高,可以避开不速之
客的骚扰,而且树洞洞口狭窄,雨水打不进来,但洞中却别有一番洞天,宽敞得很。因此,即使后来有了
屋檐和旧墙,它仍旧对树洞情有独钟。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树洞,麻雀就只好不辞劳苦地一点一点地搭建自
己的窝巢。
令人惊叹的是它筑巢时所使用的材料。它的那张床垫可谓形状怪异,由一堆乱七八糟的羽毛、绒毛、
破棉絮、麦秸秆等组成,这就需要有一个固定而又平展的支撑物来支撑。这种困难对麻雀来说,简直是小
事一桩,它会想出一个大胆的方案来:它打算在树梢上,仅用三四根小枝丫作为依托,建窝搭巢。它的这
个窝巢悬于半空中,摇摇晃晃的,要想让它不掉下来,可得具有高超的建筑技艺呀!
它在几根枝丫的树杈间把所能找到的东西——碎布头、碎纸片、绒线头、羊毛絮、麦秸秆、干草根、
枯树叶、干树皮、水果皮等等——全都聚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很大的空心球,一旁有一个小小的出入口。
这个球形窝体积庞大,因为它的穹形窝顶需要有足够的厚度来抵御雨水。这个窝布置得很乱,没有一定之
规,没有艺术性,但却非常结实,能够经受得住一季的风吹雨打。
我家屋前有两棵高大的梧桐树,树枝垂及屋顶。整个夏季,麻雀都飞到这儿来栖息,生息繁衍。梧桐
树交相掩映的碧绿枝叶,是麻雀飞出其家屋的第一站。(乙)小麻雀在能够飞翔觅食之前,总是在这第一站
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吃得肚子滚圆的大麻雀从田间同来也先在此歇息;成年麻雀经常在这儿开 “碰头会”,
照管家中刚刚出巢的小麻雀,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麻雀夫妇常在这儿吵嘴;还
有一些麻雀常在此议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它们从清晨一直到傍晚,络绎不绝地在梧桐树和屋顶之间飞来
飞去。然而,12 年中,我仅见过一次麻雀在树枝间搭窝的。一对麻雀夫妇忙碌着,辛辛苦苦地在一棵梧桐
树上搭建空中巢穴,但是,它们好像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满意,因为第二年我就没看见它们再搭了。瓦
屋顶提供的庇护所既牢固又省力,何需再费心劳神地去搭建什么空中楼阁呢?看来,麻雀们更加偏爱这种
省时省力而又牢固的屋檐下的窝巢。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材料三】 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人间鼠雀多(丰子恺)
(选自《护生画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年版)
[注释]画中诗句出自明代方孝孺的《百雀诗》:“曲巷高檐避罗,朝来饱啄陇头禾。但令四海常丰稔,不嫌
人间鼠雀多。”稔(rěn):庄稼成熟。
(1)三则材料中,作者对麻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各出于什么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详略得当地说明了麻雀是如何利用不同场地筑巢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甲、乙两处都用了拟人的方法,但语言各有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一、1.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2.社会人生、关爱之情、赞美之情 3.“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4.
石垒筑蜂、灌木蜂、棚檐垒筑蜂 5.“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6. 杨
柳天牛、小甲虫、小麻雀 7.蝉、蟋蟀、螳螂、蜘蛛、樵叶蜂
二、8.示例: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
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等。
9.热爱大自然,热爱细小生命的生活态度,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10.示例:《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
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 生动活泼,充满了
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三、11.示例:
尊敬的法布尔先生:
您好!我是您的一位忠实读者,最近拜读了您的作品《昆虫记》,收获良多!
我也喜欢昆虫,读完此书兴趣更浓,也从书中学到您的一些观察方法。在观察蚂蚁的时候,您伏在地
上用放大镜观察了四小时;爬到树上观察螳螂活动,别人误解来抓时才惊醒过来!这样全神贯注,耐心细致,
沉浸其中,才有了详尽真实的多彩记录。向您学习!
最后,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看到您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也让我们学会如何
去观察和热爱。
此致
敬礼
一位忠实的读者
X 年 X 月 X 日
12.(1)武松 (2)孙悟空 (3)海底两万里 (4)法布尔
13.(1)小鸭、蝌蚪、小溪、岩石的晶体、云母等。
(2)观察力、想象力、好奇心、创造力等。
(3)那些东西虽然不是什么真正的“宝藏”,但它却激发了幼年法布尔心中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是未来科
学事业的起点和萌芽。所以,在他看来,那些东西的魅力远胜于钻石和黄金。
(4)参阅《昆虫记》目录。
(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国家)的 法布尔(人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
(2)①如“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
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②如“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
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
著地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3)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唱歌;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勤劳的生产者
等。
(4)“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
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
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的淋漓尽致,童年。
15.(1)安全(隐蔽) 舒适 稳固
(2)不能,因为“最多”表示程度限制(最大限度),用在原文是指这个隐蔽的隧道最深处不超过九寸,(不
是很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后就变成这个隧道深九寸,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
(3)不能删去。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作比较(或对比),突出蟋蟀的
建筑技艺高超(聪明,更会选址)。
(4)本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 而《辞海》中
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16.(1)材料一中,作者厌恶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一无所用,反给人们带来干扰和损失;材料二中,
作者欣赏麻雀,因为作者认为麻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能充分利用 ,可使用的场地;材料三中,作者宽
容爱护麻雀,因为作者希望丰收,人能与麻雀共享丰收的果实。
(2)作者非常简略地说明了麻雀利用屋檐和旧墙筑巢,因为这种窝巢省力又牢固;作者较为简略地说明了
麻雀利用树洞来筑巢,为了表现麻雀善于利用场地;作者详细说明了麻雀在树枝间筑巢,为了充分表现麻
雀具备高超的建筑技艺。
(3)甲处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如“眷恋”“不乐意”等词语,表现出麻雀对人类的依赖;乙处语言生动而
富有情趣,如“一边训诫不听话的孩子,一边鼓励胆怯的孩子”,具体细致地描摹了麻雀的生活情态。
相关文档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水浒传2021-05-20 13:56:538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西游记2021-05-10 21:34:0218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海底两2021-04-23 20:20:4810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儒林外2021-04-21 21:36:2811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傅雷家2021-04-21 14:34:4210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红星照2021-04-14 02:55:396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钢铁是2021-02-26 22:14:199页
-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简爱》2021-02-26 21:19:53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