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9 MB
- 2021-05-26 发布
专题四 生活与哲学
第十二课时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
考点扫描 悟规律
]
瞄考纲 有的放矢
析命题 探寻规律
考点展示
学习目标
真题分布
考核素养
高考频率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①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判断:
2016·04
,
T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1
考
②
识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判断:
2019·04
,
T8
、
2017·11
,
T8
、
2017·04
,
T8
、
2016·10
,
T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4
考
哲学的基本问题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判断:
2018·11
,
T8
选择:
2016·04
,
T2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2
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判断:
2018·04
,
T8
、
2015·10
,
T8
选择:
2019·04
,
T26
、
2016·10
,
T27
、
2015·10
,
T2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5
考
世界的物质性
①
识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5
年
8
卷
0
考
②
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选择:
2017·04
,
T2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1
考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①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选择:
2017·04
,
T27
、
2015·10
,
T29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2
考
②
应用: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要求
选择:
2019·04
,
T27
、
2018·04
,
T26
、
2016·10
,
T28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3
考
③
理解: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选择:
2018·11
,
T27
、
2016·10
,
T28
、
2016·04
,
T29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3
考
意识的本质
①
理解: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判断:
2017·11
,
T9
选择:
2018·11
,
T26
、
2018·04
,
T27
、
2017·04
,
T29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4
考
②
理解:物质决定意识
5
年
8
卷
0
考
意识的作用
①
应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综合:
2016·10
,
T39(2)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1
考
②
应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选择:
2017·11
,
T27
、
2017·04
,
T32
、
2016·10
,
T31
科学精神
5
年
8
卷
3
考
命题分析预测
1.
高频考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派别、世界的物质性及存在方式、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2.
关注热点:生态文明建设、黑洞新发现、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主题教育、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
五四运动
”
100
周年纪念、故宫文创、人工智能、建国
70
周年成就展等
真题回放
【例
1
】
(2019·04
,
8)
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
(
)
解析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故上述说法正确。
答案
正确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将教材中的某一概念换成其外延,对基本观点进行变通
(
如:将
“
具体科学
”
换为
“
自然科学
”
)
,以判断的形式呈现,试题不是简单的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更多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的考查
【例
2
】
(2016·04
,
8)
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
)
解析
每个人都有世界观,但都是朴素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家是把这些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故本题判断错误。
答案
错误
方法点拨: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
联系
备注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
≠
世界观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不能将哲学简单化,也不能将哲学神秘化
哲学与具体科学
各自研究领域不同,揭示的规律或本质也就不同,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基础,其进步推动哲学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既不能轻视哲学,也不能认为哲学是
“
科学之科学
”
1.
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
(
)
解析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故此题观点错误。
答案
错误
母题变式
2.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
量子是哲学上的物质。
(
)
解析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
量子是哲学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不是哲学上的物质,这种观点本质上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本观点错误。
答案
错误
真题回放
【例
3
】
(2018·11
,
8)
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
)
解析
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所以题中观点片面。故本题判断错误。
答案
错误
【例
4
】
(2019·04
,
26)
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①
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
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
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
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
题肢
①
中,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说明了人的主观感觉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排除;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说明了客观理念通过模仿,分有了现实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题肢
②
排除;世界是由水、火、土、气等构成,说明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题肢
③
说法正确;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说明了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题肢
④
说法正确。本题选择
B
选项。
答案
B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试题属于引文式选择题,将几种观点设置为题肢,要求考生既需要正确理解所学基本观点,还要对题肢中的每一观点作出准确理解和判断,可谓双向考查,即知识理解和观点分析的能力考查
温馨提示:
≠
或=精准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派别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3)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
(4)
不可知论
≠
完全不知。
(5)
可知论
≠
唯物主义,不可知论
≠
唯心主义。
(6)
唯物主义
≠
完全正确,唯心主义
≠
完全错误。
3.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
(
)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故题中观点正确。
答案
正确
母题变式
4.
孟子说:
“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人之所不学而能也,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下列说法与孟子的世界观相似的是
(
)
①
气者,理之依也
②
心外无物
③
存在即被感知
④
理生万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孟子观点的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①
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②③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
。
答案
C
真题回放
【例
5
】
(2017·04
,
27)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这一说法
(
)
A.
主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
承认运动常在事物可变
C.
把意识当作世界的终极存在
D.
只见绝对运动不见相对静止
解析
题目中,常制不可以待变化,刻船不可以索遗剑,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实际变化的情况进行制度的修订,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故
B
选项表述正确入选。
A
、
C
、
D
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B
【例
6
】
(2015·10
,
29)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
)
①
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
②
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不包含运动
③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
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
题干中的诗句的大意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于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公里,合八万华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
“
巡天
”
,这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相互包含,故
①③④
正确;运动包含静止,静止也包含运动,故
②
错误。故选
D
。
答案
D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引文式选择题,以名言名句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名言名句的准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对所学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试题由于采用四选三的组合式选择,难度较小
名师指津:准确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关系
错误倾向
表现
物质与运动
密不可分
离开物质谈运动
——
唯心主义
三和尚讨论
“
风动幡动
”
问题,慧能曰:
“
不是
‘
风动
’
,也不是
‘
幡动
’
,而是
‘
心动
’
”
离开运动谈物质
——
形而上学
刻舟求剑
运动与静止
相互包含
承认运动否认静止
——
相对主义或诡辩论
欧布里德借钱不还
承认静止否认运动
——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飞矢不动
5.2019
年
2
月
13
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启示我们
(
)
①
人类要利用自然必先改造自然
②
改造自然要保持自然界的原貌
③
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
④
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进一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启示我们,利用自然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④
符合题意;人类利用自然就要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先改造自然和保持自然界的原貌,
①②
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D
。
答案
D
母题变式
6.
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下列与此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D.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解析
材料中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
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的哲理,因此
A
符合题意,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与题意主旨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
B
不合题意,
“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与题意主旨蕴含的哲学道理不同;
C
不合题意,
“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与题意主旨蕴含的哲学道理不同;
D
不合题意,
“
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
”
没有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与题意主旨蕴含的哲学道理不同。故选
A
。
答案
A
真题回放
【例
7
】
(2019
·
04
,
27)
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渠,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们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
)
①
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②
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
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
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从材料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哈尼族人在建设梯田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规律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系统,表明了他们利用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也说明了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题肢
①③
说法正确。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此点,题肢
②
排除;联系是有条件的,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而非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题肢
④
错误,故排除。本题选择
C
选项。
答案
C
【例
8
】
(2018·11
,
27)
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陈宏和他的团队经过三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成功掌握无性繁殖珊瑚技术,种下
16
万余株珊瑚,在海底
“
造林
”
,使我国在珊瑚繁殖成活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这表明
(
)
A.
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造客观世界
D.
人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解析
人工培育珊瑚苗,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在中国南海变成了现实,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故
B
符合题意;
A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C
错误,改造世界要想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仅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D
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消灭、改造和突破规律。故本题答案为
B
。
答案
B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以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成功案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予以说明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
规律总结:
(1)
规律前面慎用动词:可用尊重、发现、认识、利用、违背等词,勿用改变、改造、创造、消灭、突破、发明等词。
(2)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密不可分,这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前者,结果导致盲干、蛮干,缘木求鱼,实质唯心论;缺少后者,导致因循守旧,无所作为,实质机械唯物主义。
7.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历史性突破。
“
嫦娥四号
”
团队承压前行,历经挫折,创新突破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核心关键技术,终将
“
可上九天揽月
”
变为现实。他们的成功在于
(
)
①
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②
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改变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③
透过事物的具体特性探究各自内在的本质特征
④
创造出了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母题变式
解析
①③
符合题意,材料中
“
嫦娥四号
”
团队承压前行,历经挫折,创新突破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核心关键技术,终将
“
可上九天揽月
”
变为现实,他们的成功在于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透过事物的具体特性探究各自内在的本质特征;
②
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规律;
④
不合题意,
“
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
”
不是成功的原因而是表现;故选
A
。
答案
A
8.
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哲学依据是
(
)
①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
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③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二是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自然规律就会遭到惩罚,这就是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因,
①③
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造规律,
②
表述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④
排除。故选
C
。
答案
C
真题回放
【例
9
】
(2017·11
,
9)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
)
解析
关于意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必须知道,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物质从其自身的发展中产生出思维的生物,进而产生出意识,是物质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故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故本题表述正确。
答案
正确
【例
10
】
(2018·11
,
26)
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
)
A.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解析
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说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会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故
D
正确;选项
A
、
B
强调的是意识的产生,与题意无关,不选;
C
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不是完全反映现实。故本题答案为
D
。
答案
D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题干依托古人对考试落第的不同看法,四个选项为同一个考点,即考点明确,引导考生运用所学基本观点去识别和分析材料所含有的实际问题,试题既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所学知识,还要正确分析判断材料反映的实际问题,试题难度适中
识破天机:人脑、人工智能与意识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只有人脑才会产生意识,但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因为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2)
人工智能是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其实就是一堆电脑代码,本质物质,而非意识。
9.
意识来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
(
)
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来源于客观存在。故题目的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
错误
母题变式
10.
中国首届世界进口博览会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取名为
“
进宝
”
与
“
进博
”
谐音,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还暗含着
“
招财进宝
”
的吉祥寓意。这表明
(
)
A.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
C.
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D.
意识活动的内容是随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解析
中国首届世界进口博览会吉祥物主体形象为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取名为
“
进宝
”
与
“
进博
”
谐音,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还暗含着
“
招财进宝
”
的吉祥寓意,这表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
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和链接纽带,
B
错误;
C
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意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会随人们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D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
答案
A
真题回放
【例
11
】
(2017·11
,
27)
漫画《塑造》
(
作者:盖桂保
)
启示我们
(
)
A.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要全面认识客观实际
C.
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
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
解析
漫画《塑造》中,雕刻家在开始雕刻时,意识中想象的原型比较大,后来随着雕刻深入,雕刻的原型发生变化,不断缩小,也就是说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并没有完全正确的反映,以至于不断变化,最终没有正确雕刻出雕像,说明雕刻家没有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启示我们要全面认识客观实际,故选
B
。
答案
B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以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风趣丰富的漫画为题干,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漫画寓意的能力,对漫画讽刺或者抨击某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能否正确作出判断,直接决定考生是否能做出正确选择
【例
12
】
[2016·10
,
39(2)]
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奋起,杀透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不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结合材料,说明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意识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解读设问,女排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应材料信息,可以从教练对球队的改造和影响、高昂精神对球员的激励和影响两个方面组织语言。
答案
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就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②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术水平发挥到极致,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命题透析
核心素养
命题方式
科学精神
试题以当年奥运女排夺冠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限定知识范围,考查考生全面准确理解所学基本原理能力,以及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然后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的能力,试题的选材既能增强考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更能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方法点拨:精准、全面掌握意识能动作用
认识世界
(
能动反映
)
从深度上看
既能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本质
从跨度上看
既能
“
复制
”
当前对象,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从进程看
随实践发展,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改造世界
(
能动反作用
)
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从意识与人自身关系看
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1.
右图为
2019
年男篮世界杯会徽。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
——
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这一设计创意表明
(
)
①
人的思想意识都是正确的
②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
艺术灵感源自于生活实践
④
艺术源自于创作者的想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母题变式
解析
2019
年男篮世界杯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
——
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这一设计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灵感源自于生活实践,
②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人的思想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①
错误;艺术源自于创作者的生活实践,而不是源自于创作者的想象,
④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
答案
C
12.
“
五四精神
”
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爱国主义、振兴中华是其核心。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其主旨各不相同。青年运动只有在它适应历史发展要求,担负起时代的任务时,才能具有深刻的内容和历史的意义。
2019
年
5
月
4
日,是五四运动一百年纪念日。我们纪念百年
“
五四
”
,不是要去重复当年的斗争口号和斗争方式,而是要继承、弘扬
“
五四精神
”
,把
“
五四精神
”
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阐释新时期弘扬
“
五四精神
”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阐释新时期弘扬
“
五四精神
”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的相关知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然后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弘扬
“
五四精神
”
,把
“
五四精神
”
注入到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五四精神
”
是热血青年们自发并逐渐形成的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纪念百年
“
五四
”
,不是要去重复当年的斗争口号和斗争方式。把这些知识点与材料有机结合,形成试题答案。
答案
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新时期弘扬
“
五四精神
”
,有利于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②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新时期弘扬
“
五四精神
”
,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1.
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1)
表格厘清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含义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特点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一般是零散的、不自觉的
系统化、理论化
共同点
①
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
均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2)
表格厘清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
共性
)
具体科学
(
个性
)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
哲学
2.
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派别
(1)
哲学基本问题
◆时政+知识
“
嫦娥
”
带你去看月球背面
@
时政:
2019
年
1
月
3
日,
“
嫦娥四号
”
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
“
鹊桥
”
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
知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2)
一个标准突破哲学派别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
存在
(
唯物主义
)
对物质概念理解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具体物质形态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原子且不可再分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客观实在
)
思维
(
唯心主义
)
对意识概念理解不同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3.
世界的物质性与存在方式
(1)
世界的物质性
(2)
物质与运动
二者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运动与静止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时政+知识 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
@
时政:
2019
年
7
月
15
日,国新办就
2019
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半年经济增速
6.3%
,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
知识:
经济社会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错误倾向
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或突破规律的制约
二者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尊重客观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片面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导致做事情难以取得成功
◆时政+知识 建设生态文明 助力绿色发展
@
时政: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019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
知识: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应尊重生态规律;同时,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助力绿色发展,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
意识的本质
◆时政+知识 意念操控电脑、电灯将成为现实
@
时政:
2019
年
7
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旗下的《机器人技术》
(Science Robotics)
刊登了脑机接口
(BCI)
领域的一项突破性成果
——
第一款非侵入式的意念控制机械臂。想要依靠意念控制外物,离不开脑机接口技术。所谓的脑机接口技术是指脑、机、接口三者的结合,是将大脑的信息通过适当的接口技术进行读取,并操控外部设备的动作。
@
知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6.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系
内容
方法论要求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增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
两个依据:
①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
两个要求:
①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两个结合:
①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
两个反对:
①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②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时政+知识 以高度自觉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
时政:
2019
年
6
月
12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对于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
知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学习《纲要》,有利于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学习《纲要》有利于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
一、以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和学生的科学精神等素养
预测押题
1.
(
科学精神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科学的系统化的世界观。
(
)
解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该判断错误。
答案
错误
2.
(
科学精神
)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可见哲学是最高的科学。
(
)
解析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最高的科学,本题观点错误。
答案
错误
厘清误区 谨防陷阱
世界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系统化理论化后形成的哲学同样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最高概括,而不是最高科学。
时政头条:美国科技学家在
“
垃圾
”
DNA
中发现孤独症新原因
二、依托最新科学发现或名言俗语,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和学生的科学精神等素养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所谓的
“
垃圾
”
DNA
的突变会导致自闭症。这项研究发表于
2019
年
5
月
27
日《自然
·
遗传学》,这是第一次在功能上将这些突变与神经发育状况联系起来的最新发现。
预测押题
3.
(
科学精神
)
2019
年
5
月
27
日《自然
·
遗传学》发文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人员已经证明,所谓的
“
垃圾
”
DNA
的突变会导致自闭症。这一新发现证明
(
)
A.
思维决定存在
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思维都能正确反映存在
D.
思维可以不依赖于存在
解析
A
选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研究人员新发现证明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这也就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正确;思维不一定都能正确反映存在,
C
错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依赖于存在,
D
错误。故选
B
。
答案
B
4.
(
科学精神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
①“
气者,理之依也
”
与
“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②“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
与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③“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与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④“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与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
正确且符合题意;
①
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④
体现了矛盾观与静止观,都不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
答案
B
时政头条:蓝天保卫战 我是行动者
三、依托蓝天保卫战等其他社会治理案例,考查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科学精神
2019
年
6
月
5
日,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杭州召开。今年环境日主题是
“
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
,旨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践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共同守护好蓝天白云。
预测押题
5.
(
科学精神
)
2019
年
“
世界环境日
”
中国确定的主题是
“
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
。这一主题表明
(
)
①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③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
人应该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客观属性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解析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故题肢
①④
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题肢
②③
不符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
答案
B
6.
(
科学精神
)
2019
年我国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
(
)
①
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②
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③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
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人们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是基于人们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故
①④
入选;
②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造规律;
③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
B
。
答案
B
判定材料是否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
逆推法:既然做事情要取得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材料中有关做事的行为如果取得成功或一定会取得成功,我们就可以断定材料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者尊重了客观规律,或者做到了二者的结合。
(2)
常见句式:针对
……
,采取
××
措施;根据
……
,加强
××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
时政头条:名副其实的新
“
赌神
”
四、结合科技的进步或技术的新发明,考查意识的本质、作用和学生的科学精神等素养
近年来,人工智能挑战人类的事件并不算少。
2019
年
7
月
11
日,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脸书公司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
Pluribus
,在六人桌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多名世界顶尖选手,其中包括世界冠军达伦
·
伊莱亚斯和克里斯
·
弗格森,成为了现实中名副其实的新
“
赌神
”
。
预测押题
7.
(
科学精神
)
2019
年
7
月
11
日,人工智能
Pluribus
,在六人桌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多名世界顶尖选手,成为了现实中名副其实的新
“
赌神
”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
A.
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替代人脑
B.
人工智能也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C.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D.
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思维的高度
解析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
正确且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并不可以完全替代人脑,
A
说法错误;人工智能不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
B
说法错误;人工智能并不能超越人类思维,
D
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C
。
答案
C
8.
(
科学精神
)
2019
年
7
月
11
日,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脸书公司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
Pluribus
,在六人桌德州扑克比赛中击败多名世界顶尖选手,成为了现实中名副其实的新
“
赌神
”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人工智能的诞生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
人工智能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③
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已经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④
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具备了与人类差不多的思维和想象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人工智能的诞生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工智能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①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是实践的主体,人工智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不能成为实践主体,
③
说法错误;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但不具备人类的想象力,
④
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
答案
A
坚持原则不动摇
人工智能无论怎么挑战人类,表现非凡的
“
聪明
”
,它也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其
“
智慧
”
只是程序的运作,不是意识,其活动也不具有社会性,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只有人类的活动才具有社会性。
时政头条: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守好
“
三农
”
战略后院
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实,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学生的科学精神等素养
2019
年
7
月
3
日,湖北省委围绕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主题,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马国强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要求,坚决守好
“
三农
”
这个战略后院,着力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扎根
“
农
”
字,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尊重市场规律和农民意愿,加快引进农业生产龙头企业,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模式,下大力破解
“
一家一户
”
小农户生产和大市场对接难题。
预测押题
9.
(
科学精神
)
“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湖北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推进
“
虾稻共作
”
全程机械化。这说明湖北省各地
(
)
①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
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各地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推进
“
虾稻共作
”
全程机械化。这一做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按规律办事,
①④
正确;
“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
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②
错误,排除;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③
中的
“
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
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B
。
答案
B
10.
(
科学精神
)
大石村四面环山,风光秀丽,清清溪流穿村而过,因地势较低,曾经十雨九涝。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该村党支部围绕“河道+旅游+精准扶贫”做文章,带领村民打造“五彩大石”美丽乡村,配套完善休闲旅游设施,开发以“爬山观瀑”为主题的森林公园,铺设集扶贫与旅游观光于一体的
2.6
千米光伏长廊……利用独特自然资源,经过深度开发生态旅游,大石村从一个市级贫困小山村,变为小有名气的乡村旅游休闲地,留住了“绿水青山”,赢得了“金山银山”。
结合材料,说明大石村在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解析
本题设问指向大石村在发展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大石村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
答案
①
大石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河道治理和旅游开发。
②
大石村村干部和群众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势利导打造美丽乡村。
③
大石村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作为,留住了
“
绿水青山
”
,赢得了
“
金山银山
”
。
坚持原则不动摇
对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的考查,高考常以非选择题形式呈现,一般是问
“
材料中的做法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
,或者问
“
应该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因此要掌握其具体要求,可以使用代入法,将
“
事物
”“
规律
”
等用材料中的具体的事物、具体的规律进行替换,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模板
8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设问方式
材料
××
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题要素
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科学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
答题要点
①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
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③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热点点击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
为完成我国探月工程
“
三步走
”
战略部署,秉承探月精神,
2019
年
1
月
11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正常工作。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通过
“
鹊桥
”
中继星发送了拍照遥控指令,地面接收图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学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有效下传,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在月球探测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至此,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信息提取
理论对接
信息
①
:在我国探月工程
“
三步走
”
战略部署和探月精神的指导激励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
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信息
③
:搭载科学实验项目顺利开展,达到工程既定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
④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并发回清晰图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科研人员根据导航相机拍摄的着陆周围
地形信息,对巡视器进行了路径规划
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
科研人员既尊重规律又发挥了主观能
动性
注:将信息提取或理论对接补充完整,使其一一对应。
1.
(
科学精神
)
嫦娥四号着陆器经过长期研究准备,克服了重重科研难题,终于圆满完成任务。这一成功表明
(
)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C.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变革
D.
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解析
题目中,经过长期研究准备,克服了重重科研难题,最终获得成功。这表明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选
D
。
A
选项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材料反映的是改造世界,未反映认识世界,
B
选项错误。
C
选项没有体现。
答案
D
2.
(
科学精神
)
我国探月工程从立项至今已历时
14
载,其实施及计划如表:
阶段任务
卫星编号
发射时间
主要任务
“
绕
”
嫦娥
1
号
2007
年
10
月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验证探月关键技术,获取月表三维地图
嫦娥
2
号
2010
年
10
月
“
落
”
嫦娥
3
号
2013
年
12
月
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并分析月球内部物质
嫦娥
4
号
2018
年
12
月
“
回
”
嫦娥
5
、
6
号
2021
年后
无人及有人着月并采样返回,建立有人常驻深空探测基地
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及计划表明
(
)
①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
探月三步曲
”
各有其任务
②
发展具有普遍性,
“
探月
”
在量变和质变的交替循环中向前推进
③
矛盾具有特殊性,
“
探月
”
需要分析其各阶段矛盾的特点
④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可以改变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
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及计划表明发展具有普遍性,
“
探月
”
在量变和质变的交替循环中向前推进,矛盾具有特殊性,
“
探月
”
需要分析其各阶段矛盾的特点,
②③
符合题意;
“
探月三步曲
”
各有其任务体现矛盾的特殊性,而不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①
错误;改变客观规律说法错误,排除
④
。故选
B
。
答案
B
3.
(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
10
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的规划设想。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指导思想一直非常明确,就是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国民经济能承受的限度来发展。不管是幕后的科学家还是无畏的航天员,都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完成这份神圣的使命。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我国在探月工程上能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探月工程上能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是因为我们重视并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根据材料和意识能动作用的两大方面表现,可将其一一对应,并组织答案。
答案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探月工程上能取得重大进展,是因为我们在航天事业上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非常明确,并且确定了
3
个阶段规划设想,以及科学家和航天员发挥了高度的革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