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1-05-26 发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文化对人的影响
A 组 专项基础达标
1.2016 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重庆多地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
受艺术与美的熏陶。政府这样做是因为( )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
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
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且①表述不科学,忽略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故不选;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利用博物馆和美
术馆这个物质载体更好地接受艺术与美的熏陶,②正确;文化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错误;博物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人们在博物馆、美术馆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里接
受文化的影响,④正确。]
2.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总会记得要保持一段距离;阿
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②英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截然相反
③英国人与阿拉伯人难以交流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这说明
了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④正确;保持距离和自主靠近等又体现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
方式,①正确。②中“截然相反”、③中“难以交流”表述错误,故排除。]
3.(2017·绵阳质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书香的民族。但据调查统计,
我国成年人年平均读书为 4.4 本,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倡导全民阅读被写入了 2015 年政
府工作报告。政府之所以强调全民阅读是因为( )
①文化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政府强调全民阅读,就是看到优秀的文化能够影响人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
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故②④正确;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故排除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③。]
4.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
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
世的伦理。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这是因为( )
①家风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家风是个人成长中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文化印记
③家风总是以优良的家教家训等方式作为传播载体
④家风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D [家风作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①错误;并非所有的家风都是优良的,故③错
误;家风影响或决定人的一生体现出其持久性影响,家风影响价值观、态度等体现其对实践
行为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
5.2016 年劳动节前后,我国各地开展了各种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宣扬英雄模范和先
进典型的感人故事,使道德可以相互感染、相互支撑、相互温暖、相互传递,并通过报纸、
网络、手机和电视等多种渠道进行投票评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
的文化活动 ③报纸和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的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
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D [通过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让道德相互感染、传递等,这是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
而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②④正确。①③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指向,故排除。]
6.(2017·开封模拟)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A [首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题干中的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其
次,①④诗句都体现文化对人产生的长久的影响,故符合题意;②③中诗句都没有体现文化
深远持久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7.(2017·肇庆三模)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收视率节节攀升。2016
年 2 月 1 日,在冠军决赛当晚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一。该节目在央视热播的同时,在互联网上
也掀起了成语狂欢。关于成语,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②表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具有独特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感召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C [成语属于文学艺术,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具有独特
的语境之美,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夸大了成语的作用,错误。④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激励了几代
中国人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
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表明 ( )
①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③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文化对不同人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故③错误;只有正确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故④错误;①②正确分析了优秀文化在增强的人精神力量方面的作用,故符合题意。]
9.(2017·衡水联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
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
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 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
光》,是上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
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①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故③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故④错误;电影插曲催人奋进和让人精神倍增,体现出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对人
具有塑造功能,故①②正确。]
10.曾国藩说过:“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其中“读书则口不浊”说明(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②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读书则口不浊”大意是说:多读圣贤之书,言行举止有礼有仪,说话条理清晰礼
貌,自然就不会有污言秽语,即体现文化对人的发展、认识、思维等的影响,故②④正确。
①不符合事实,排除;材料未体现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故排除③。]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11.微笑是一朵动人的花朵,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世界精神卫生组织把每年的 5 月 8
日定为“世界微笑日”,希望通过微笑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
增进社会和谐。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认识和行为
④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微笑可以促进人类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
和谐,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正确;传递友善等体现出潜移默化
的影响,故③正确;②与题意无关,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是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量。]
12.(2017·厦门质检)国产动漫剧《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摈弃说教式的灌输,采用“你
懂的”的隐喻手法阐述历史事件,赢得网友赞赏,迅速在网上“走红”。于是,国内动漫界
中,有一种爱国主义叫“幸福并感激着”;于是,越来越多的网生代青少年在现实中成为努
力奋斗的“兔子军”。由此,可以感悟到(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对
人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力,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完美的人 ③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
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④流行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能够
激励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 [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塑造完美的人,故②错误;不是所有的流行文化都是优秀的,也
就不一定能激励人们战胜困难,故④错误;题干中动漫剧让青少年努力奋斗,体现优秀文化
在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上的积极作用,故①③正确。]
13.(2017·武汉调研)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
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
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
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
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
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
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
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
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解析] 第(1)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即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问题;二是全面
梳理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以此调动相关内容组织答案,如校园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对人
影响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人生的塑造作用等。第(2)问,一是明确班会主题指向文化对个人
的影响,而不是其他;二是语言可贴近校园生活与学生实际。
[答案]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各种校园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
道德、慎独自省的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各种文化活
动将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系列文化活动将丰富人的精神世
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答案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道德情操。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
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
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
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解析] 一是注意知识范围,文化作用需要从精神实质、影响社会、影响个人等方面分
析问题;二是仔细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知识来组织答案。
[答案] 传导正确价值取向会将文化转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提供精神动力和
智力支持;倡导的诚信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倡导法治意识有利于政治进步;
倡导责任意识和弘扬美德等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形成正确的认识、思维并指导实践。
相关文档
- 2020高考政治浙江专用大二轮复习考2021-05-26 11:32:538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时2021-05-26 11:32:3313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6 11:31:556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6 11:30:425页
- 2020高考政治攻略大二轮浙江专用讲2021-05-26 11:27:2125页
-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押高考政治2021-05-26 11:26:464页
-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2021-05-26 11:17:326页
- 2021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发2021-05-26 11:12:254页
-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客观题题型2021-05-26 10:54:547页
-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政治新2021-05-26 10:42:49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