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50 KB
- 2021-05-26 发布
[学业达标]
1.“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
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被称为“转折点”的
事件发生在( )
A.1971 年 B.1972 年
C.1978 年 D.1955 年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联合国”“击败了美国”可以判断这一事件
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A 项。
2.1970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
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 12 月 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
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
在( )
①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②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
境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僵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故①正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恶劣,中苏关系破裂,资本主义
国家敌视中国,缓和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故②④正
确;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
改善中美关系可以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故③正确。故 D 项符合题意。
3.1970 年 1 月的某天,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对美国国务院发
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眼很疑惑,基辛格
听后笑着回答:“大使先生,难道你不认为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么?”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此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中国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
D.两大阵营间的矛盾相对缓和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转为守势,因而
调整对外战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故选 C 项;1971 年 10 月,中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A 项错误;B 项与题干不符;D 项说法不
符合史实。
4.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 )
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反对霸权主义的
威胁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
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①正确;依据所学,中美双
方在公报中申述了各自的原则立场,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②正确;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都表示要反对
霸权主义的威胁,③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
府”属于 1978 年 12 月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的内容,
④错误。故 D 项符合题意。
5.1972 年 7 月 10 日,中国上海舞剧团受邀赴日演出,日本方面
做了异乎寻常的高规格招待,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还亲自接见了中国
剧团。这一事件( )
A.推动了尼克松的访华 B.展现了中日民间友好
C.标志着中日建交实现 D.推动了中日正式建交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建交前的“芭蕾外交”,相当于中美关
系缓和之前的“乒乓外交”,推动了 1972 年 9 月田中角荣的访华和中
日正式建交,故 D 项正确。该事件发生在尼克松访华之后,受到了中
美关系缓和的推动,A 项因果倒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官方高度重视
中国客人,并非单纯的民间友好,故 B 项错误;中日建交的实现以田
中角荣访华并签署《中日建交公报》为标志,故 C 项错误。
6.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陈营日益强大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
时代主题,故选 C 项。A 项提出于 20 世纪 50 年代,B、D 两项与史
实不符。
7.2014 年 11 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与目标,做出了启
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勾画了建设亚太互联互通网络的新蓝
图。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
点是( )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组织合作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对促进亚太地
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做出重大贡献,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
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推进新型区域组织合作。故 B 项符
合题意。
8.俗话说“家有芳邻满园春”“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
居”“与邻为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突出体现这种
思想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 B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的区域性国
际组织,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举行的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不只是中国的周边国家;C、D 两项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发生的,均排除。
9.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活动的是( )
①派遣维和部队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
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参加维和行动以及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都是以联
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而朝核六方会谈和上海合作组织会议都
属于区域性的外交活动,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故选 D 项。
[等级提升]
10.1969 年 7 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
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议员、记者、教师、学生、科学家和医生六类
人员可以访问中国。这一规定反映( )
A.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B.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1969 年 7 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
管制,并放宽了到中国旅行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试图调整
对华政策,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支持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
“1969 年 7 月”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美建立战略合作
伙伴关系,故 D 项错误。
11.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毛泽东曾形象地
说:“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这主要说明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非洲国家控制联合国
C.第三世界力量壮大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答案 C
解析 “这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主要说明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在第三世界的支持下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反映了第三
世界力量的壮大。故选 C 项。
12.“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
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挫败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认可
D.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从前门进来”是指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合
法程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后门接纳”是指保留台湾的中华民
国的席位,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时间是
1972 年;C、D 两项材料未体现。
13.下面漫画中“High Lob”翻译成中文即“吊高球”,其反映的
实质问题应该是( )
A.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
B.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
C.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
D.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片信息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谋求双方关系的
正常化,“乒乓外交”揭开了其序幕,1972 年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
美关系,其外交活动绕开了日本,在日本朝野引起很大震动,故选 C
项。A、B 两项不符合题意;日本于 1972 年与中国建交,并非中美建
交的障碍,故 D 项错误。
14.80 年代中期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
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
……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
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应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B.中国的主要任务是争取世界和平
C.中国应该领导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新时期中国外交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答案 D
解析 材料意在强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和平的国际环境,故 D 项正确。
A、B 两项对材料解读不完整,故排除;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但不会领导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 项排除。
15.中国倡议建立的亚投行以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和
经济一体化为目的,创始成员却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大
洋洲。至 2017 年 3 月,亚投行成员总规模达到 70 个,已经成为仅次
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从外交政策角度来看,这
( )
A.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思想
B.有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睦邻友好与互相信任
C.说明中国的发展不以牺牲他国发展机会为代价
D.说明中国以自身发展带动他国发展及共同繁荣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疑难之处是不能正确理解“平等互利”的原则。亚
投行创立目的是促进亚洲区域的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主要
体现了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思想,故答案为 A 项。亚投行成员遍及五
大洲,B 项中的“睦邻友好”明显错误。题干要求从“外交政策角度”
回答,C、D 两项强调中国发展与他国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主权独立和领土完
整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赋予一国的最基本权利。对中国人民而言,没
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更为重要。相信经历过南北战争的
美国人民,不难理解统一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和珍贵。毋庸置疑,
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
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存在的一些敏感问题,
不断增强互信基础。
——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开幕式上的致辞(2010 年 5 月)
材料二 胡锦涛在讲话中就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合作提出重
要意见。这些意见包括:巩固团结互信,夯实本组织发展的政治基础;
加大反恐力度,构筑本组织发展的安全环境;深挖合作潜力,增强本
组织发展的持续后劲;扩大友好交流,巩固本组织发展的人文基础;
完善内部建设,健全本组织发展的决策机制;秉承透明开放,营造本
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胡锦涛在讲话中表示,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
一道,为创造本地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成就作出更大努力。
——新华网(2010 年 6 月 11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之间最“敏感”的问题是
什么。原因何在?依据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二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策略。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倡导和组织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二战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中你可以得出哪些启
示?
答案 (1)问题:台湾问题。
原因:台湾问题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美国欲以台湾
为基地威慑中国,维护其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阶段:二战后初期,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
国采取遏制新中国的政策,发动朝鲜战争,中美交锋;20 世纪 70 年代,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建交;21 世纪以来,结成战
略协作伙伴关系。
(2)策略: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
的关系;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开展“反恐”外交。(答出两
点即可)
目的: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3)启示: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地区
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解析 第(1)问,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维护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统一”等可看出“敏感”问题是台湾问题;
其原因和中美关系的发展阶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
“新时期”即改革开放以来,由材料及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中国这一时
期的外交策略;其目的要据材料回答。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回
答时言之成理即可,注意不应脱离材料。
相关文档
- 电梯电气装置接地电阻检测记录2021-05-26 11:31:431页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黔之2021-05-26 11:31:185页
- 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2021-05-26 11:28:4010页
- 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同步检测燃料及2021-05-26 11:22:1311页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清检测内容2021-05-26 11:17:445页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2021-05-26 11:10:278页
- 高考数学必背公式与知识点过关检测2021-05-26 11:07:4113页
-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四单元2021-05-26 11:03:3414页
- 安徽省黄山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质量2021-05-26 11:02:3915页
-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九单元检测题2021-05-26 11:02:0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