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 KB
- 2021-05-26 发布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复习目标: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了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历史条件,理解“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认识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复习方式:比较自主探究
自主填写一、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提出背景
① 19世纪末,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② 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救国主张先后失败
③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④ 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
① 孙中山的多次挫折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提出标志
1905 年 11月创办了机关报《民报》。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确立了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并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核心
民权主义
三大政策
影响(地位)
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②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探究思考:
1、⊙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为了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2、⊙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相同点: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不同点: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与“扶助农工”证词紧密相连。
2、 总结近代先进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层面
洋务派——“中体西用”,兴办洋务
维新派——“君主立宪”、变法维新 制度层面
革命派——暴力革命,创立民主共和
4、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同:
①背 景: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②理论基础: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③影 响: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异:
①侧重点: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设。
②方 式: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激进派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专制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
③效 果:“百日维新”,在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5、你知道孙中山一生中的大事吗?
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与捍卫共和制度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既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小结: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①没有具体的反帝要求→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与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与反帝反封相结合。“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第二讲 毛泽东思想
复习目标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区分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导课: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走什么路?
洋务派—中体西用;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
一条向西方学习的道路。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结果都失败了。
中国之路在哪里?困绕着每一个中国人。
伴随着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马克思主义也最终实现了中国化。
复习过程:
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形成条件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国际基础——十月俄国革命胜利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发展
时期
内容
主要著作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深刻分析了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同盟军及革命的统一战线等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地位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三讲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复习目标: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对党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历史背景
复习导入:《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什么?
复习过程:
一指导学生填写下面两个表格: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同点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庆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
②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实质都是实事求是
不同点
背景
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出现照搬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的“左”倾冒险路线
①1956年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文革”结束,中国面临重大转型
③长期推行计划经济的弊端
①20 C末21 C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②新时期中共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确立
1945:中共七大
1997:中共十五大
2002:中国十六大
解决的问题
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主要内涵
①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理论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④一国两制
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历史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阶段
内容
形成
十二大
最早提出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和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一国两制理论;
十三大
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深化
南方谈话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四大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十五大
(3)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革命任务是什么
怎样进行革命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探究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什么?三个伟人是谁?(2)三位伟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1)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探究思考
1、 为什么说在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时期?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伟大的创举?
3、探究: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逐渐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后来,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议一议: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甲乙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3、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一,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疑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中国的革命只能以武装的和蜜柑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标特征.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共产党人要积聚发展革命力量必须到农村中去,把落后的农村改变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成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第三,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数输的80%以上,使之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革命.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何采取赎买方式进行?
1).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所决定的。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具有两重作用,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又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工人阶级还要和他们保持统一战线的关系。历史上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贡献。
2).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民族资本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从1953年起开展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政策,把民族资产阶级掌握的资产改造为国有资产。到1956年底,对民族资本的改造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的规模进一步发展,国有经济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这一年,国有经济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已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2.2%,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的。十月革命以后,列宁进一步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实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把他们引导上国家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5、探究:毛泽东晚年犯有严重错误,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逐渐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后来,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议一议:甲乙两同学对毛泽东思想产生了争论,甲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乙则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甲乙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试阐述你的观点。
相关文档
-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5-26 10:28:3418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2021-05-26 03:27:4231页
- 2020_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2021-05-26 00:36:0514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4中国古代和2021-05-25 23:54:558页
-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四中2021-05-25 23:47:3411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现代中国2021-05-25 21:25:007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近代中国2021-05-25 21:12:0222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1讲-发达的古2021-05-25 20:46:198页
- 2020届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主题282021-05-25 20:43:5323页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现代中国的2021-05-25 20:21: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