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00 KB
- 2021-05-26 发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对应学生用书P55)
1.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基本实现。(×)
3.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基本要求。(×)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5.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问候语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你吃了吗”;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下了吗”“发了吗”等;21世纪初是“买房了吗”“炒股了吗”等;现在是“你好吗”“买车了吗”“你旅游了吗”等。上述问候语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B.我国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C.我国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答案:A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要求有( )
①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基本实现现代化 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3.读下面漫画《拔》。从实现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漫画寓意要求( )
A.坚持第一要务,促进经济发展
B.把握核心立场,实现人民共享
C.转变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
D.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新产业
答案:C
4.由于环境污染以及天气等因素影响,近两年中国雾霾天气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治理雾霾我们必须( )
①绿色消费,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
②转变生产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③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它作为国家工作中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5.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我国耕地板结化、酸性化严重,危害农业生态环境,威胁粮食安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
A.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B.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C.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D.提高耕地产出效率
答案:C
(对应学生用书P56)
考点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小康社会
(1)总体小康: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2)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3)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5)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
要义
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核心
立场
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基本
要求
全面协调
可持续
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根本
方法
统筹兼顾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考向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
1.(2017·全国卷Ⅰ·14)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解析:选D D对:GDP计算必须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应计算在内。A排除:本国居民为家人提供的劳务用于了消费,不属于生产,故不能纳入GDP计算范围。B排除:本国居民购买的清代瓷器属于流通环节,不能计入中国GDP。C排除:中国企业在外国工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不在本国领土范围内,所以不能计入中国GDP。
2.(2016·江苏卷·5)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从材料可知,我国政府此举的主旨在于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上的差距,主要目的不在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①不选;缩小城乡医疗保险服务水平上的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体现,②③正确;缩小城乡服务水平上的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政府还要加大财政支出,④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选择C。
考向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2015·天津卷·6)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因此人为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①;保护环境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因此②观点片面,应排除;材料表明解决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科技创新有助于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睛:注意科学发展观在主观题中的统率和贯穿作用
(1)体现类,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是“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原因类,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3)措施类,答案的表述一般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2015·四川卷·3)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 3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 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 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材料中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增加值比重超过上年,说明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从而分析出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由此判断①正确;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②观点错误;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的就业人数不断增长,③观点正确;本题材料没有涉及创新问题,④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命题者说]————————————————————————————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是本考点中学生最易出错的知识点,由于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易造成凭借字面意思答题,使答题南辕北辙。命题人往往利用考生的这一认知误区来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1.(2018·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2015~2017年消费相关数据,从中可以推断出( )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注:2017年出境人数达1.22亿,境外消费(旅游费、住宿费、购物费)7 600亿元。
①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②经济增长以消费拉动为主
③消费品工业生产供不应求 ④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 通过我国消费品总额的不断增长,说明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故①正确。通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说明了经济发展主要靠消费拉动,故②正确。材料只体现消费品总额,没有涉及供求关系,排除③。消费增长体现了消费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降低,排除④。
2.(2018·唐山模拟)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与个人发展和享受相关的支出增长迅猛。其中,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13.7%,购买汽车等交通工具支出增长19.8%,居民人均用于家政服务和旅馆住宿的支出分别增长24.7%、11.7%。上述变化意味着( )
A.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B.我国居民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C.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D.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从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
解析:选B 通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说明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支出增长,没有涉及如何支出,排除A项。材料只强调消费,没强调收入,排除C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还达不到享受型的程度,排除D项。
3.(2018·桂林检测)国家有关部门编制的《关于推进停车设施与充电设施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意见》,强制存量停车场开展充电设施建设改造,支持充电设施运营商开展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建设运营。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量,提高相关企业的利润
B.方便群众日常生活,努力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C.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D.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解析:选D
材料中有关规定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群众出行成本,而在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A、B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并不涉及传统产业,C项也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4.(2018·黄冈模拟)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重点贫困地区,黄冈市扶贫攻坚责任重、压力大。经过一年的努力,黄冈地区已率先探索并建立了“政府+市场主体+贫困户+金融+保险”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已初见实效。该扶贫模式( )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贫困户致富的积极性 ②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业优先,实现贫困劳动力的妥善安置 ③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支持贫困户购买商业保险,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贫困人口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通过“市场主体”,体现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故①正确。材料强调通过政府帮扶和市场激励,促进扶贫开发,没有涉及劳动力的安置,排除②。购买商业保险是劳动者自身的行为,排除③。通过扶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故④正确。
考点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重难点)
1.必要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措施
重要性
具体措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转到”: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一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新四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战略”: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考向一
创新驱动发展
1.(2016·江苏卷·9)分享经济是指资源所有者适应需求变化,通过社会化平台有偿分享闲置资源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业内预计,未来5年我国分享经济年均增长将在40%左右。发展分享经济( )
①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②有助于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分享经济针对的范围较广,个体经济经营者、私营经济经营者等非公有制经营者均可利用此经济形式,故不能说分享经济是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①不选;人人都可利用分享经济,故分享经济并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它只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②不选;从材料可知,分享经济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这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正确;材料指出分享经济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由此可知分享经济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分享经济可以让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社会协同合作更有效率,从而降低大众创业门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业创新活动中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活力。
2.(2015·海南卷·1)201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表明在我国( )
①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型 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③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 ④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分析材料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加,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比重增加,由此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转型,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创新,③与材料不符合;④说法不符合事实。故选A。
考向二
经济结构调整
3.(2017·天津卷·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项目
地区
PM2.5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年
2016年
2013年
2016年
北京
90
73
2.61
2.57
天津
96
69
1.89
1.85
河北
94
70
2.42
2.37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③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②对: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到2016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④对: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到2016年也是呈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①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此说法夸大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作用。
4.(2014·全国卷Ⅱ·15)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①钢铁产业 ②信息产业 ③保险业 ④汽车产业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④-③-①
解析:选B 该题属于推导类型试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逻辑思维上认真细致。A项中,信息产业可以带动保险业,但不能带动钢铁业;B项中①-④-③上下都可以兼顾,可以入选;C、D两项不能构成产业链的上下协同发展关系,因为保险业作为服务业不能带动汽车业和钢铁产业。故答案为B项。
点睛:对于推导类型试题,首先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其次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变量之间的关系选出。
———[命题者说]————————————————————————————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涉及到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规模速度与效益、消费、投资与外贸等很多问题,是考生最易混淆、理解不明的知识点。命题人往往采用“强加联系”“概念混淆”“主体颠倒”“思维定式”的手段设置干扰选项迷惑考生。
————————————————————————————————————
1.(2018·临汾模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顺应这一深刻变革,我国提出到2025年建立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家。上述举措旨在( )
①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②实现创新载体的多元化 ③扩大制造业的生产规模 ④培育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科技发展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故①正确;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故④正确;材料只强调国家的支持,排除②;制造业科技进步目的在于提高竞争力,而不是扩大生产规模,排除③。
2.(2018·阜阳模拟)解决经济下行压力大的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故①正确;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②正确;通过补贴形式增加出口,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排除③;④说法错误,因为减少居民消费,不利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不利,故排除。故选A项。
3.(2018·潍坊模拟)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请推导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主导转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
①农民转为市民——从事第三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消费主导转型 ②农民转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增加——消费扩大——消费主导转型 ③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业耕地扩大——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现代化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新型城镇化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农民转化为市民,从事非农产业,有利于增加收入,能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农民转化为市民,是从事非农产业而非第三产业,①说法错误;新型城镇化并不能使农业耕地扩大,而是使农村土地集中,③说法错误。故选D项。
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必须着力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向纵深,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聚焦惠民生、补短板、强实体,以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传统引擎升级。通过拓展新需求,做大新亮点,培育新动能,形成稳增长的强大合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围绕企业和群众需要,提升服务业水平,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努力使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继续保持向好势头。
[考题预测]
1.促进和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必须着力以推进结构性改革促结构调整。促结构调整必须( )
①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等驱动 ②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③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同步发展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乡带城的新型工农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知识。①②属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入选;③错在“同步发展”上;④错在“以乡带城”上。
2.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这有利于( )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实现共同富裕 ③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稳质优 ④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与共同富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无直接联系,排除②④。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稳质优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有利于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②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有利于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④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ion,简称GEP):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通过计算森林、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衡量和展示生态系统的状况。
[考题预测]
4.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启动GEP核算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
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②生产者转变经营理念,以生态保护为直接目的
③劳动者树立职业平等观,都努力进入环保行业
④国家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启动GEP核算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就需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绿色经济,①④分别从消费者角度、国家角度指出措施,符合题意;生产经营者的直接目的是利润,故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树立职业平等观,故排除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