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95 KB
- 2021-05-26 发布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6月月考(期末适应性)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完全分散开来,从而有利于观察
B.应该先漂洗,后染色,若漂洗不充分,则不利于后面步骤的进行
C.染色的目的是使染色体被染成深色,可用醋酸洋红染液
D.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多个视野中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发现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的情况是: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判定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 )
A.是否出现四分体 B.是否出现细胞板
C.是否出现星射线 D.是否出现赤道板
3.下列有关无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猪的红细胞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 B.T2噬菌体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C.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DNA的复制 D.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的形成
4.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B.在细胞周期中可以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C.阻断核苷酸供给可使细胞停滞在分裂期
D.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可能不同
5.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具有产生和传递兴奋的作用,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两者所含的各细胞器数量不同 B.两者所含的特定蛋白种类不同
C.两者所含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D.两者所处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6.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与它承担的功能有关
B.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凋亡完成
D.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仍可被龙胆紫染色
7.与正常细胞相比,下列哪项不是癌细胞具有的特点( )
A.细胞分裂次数不受限制 B.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膜成分发生了改变 D.原癌基因开始转录翻译
8.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大豆的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山羊的直角对弯角是显性。要鉴定一株紫花大豆和一只直角山羊的基因型,可采用最简便的遗传方法分别是( )
A.自交、测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杂交、杂交
9.某同学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在甲乙两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其中10个标上D,10个标上d)等大的正方体模块并混合,然后分别从甲乙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模块并记录组合,直至抓完桶内模块,但组合结果DD∶Dd∶dd不等于1∶2∶1。下列建议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把立方体模块换为材质、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C.抓后放回原桶摇匀,重复50~100次保证样本数目足够大以减少实验误差
D.将其中一只桶内的D和d应减少至5个,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10.比较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有关两实验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来研究②研究的性状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③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④都设计了F1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A.①②③④均是 B.仅①②③三项 C.仅①②④三项 D.只有①④两项
11.下列有关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均可以控制性别
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男性X染色体来自母亲并传给女儿
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与卵细胞中
12.某显性遗传病,男女均会患病,但女性患病机会明显多于男性,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 )
A.常染色体上 B.X染色体上 C.Y染色体上 D.线粒体上
13.某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碱基组成比例如图,下列生物中最可能是( )
A.T2噬菌体 B.乳酸菌 C.HIV病毒 D.马铃薯
14.已知绵羊角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双亲均无角,则子代中可能含有角个体
B.若双亲均有角,则子代个体都不出现无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 Rr,则子代有角约占一半
D.绵羊角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15.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DNA分子,那么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个四分体含有( )
A.4条姐妹染色单体 B.2对同源染色体
C.4个单链DNA分子 D.8个游离磷酸基
16.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当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A.发生了交叉互换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基因复制时出错 D.染色体联会紊乱
17.细胞中核DNA分子含量与其已分化的体细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的一组是
A.次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卵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
18.端粒是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会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够修复端粒,它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在正常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受到严密管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才含有端粒
B.造血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比肌细胞低
C.端粒酶中的蛋白质最可能为逆转录酶
D.细胞衰老与端粒长短和损伤程度有关
19.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暗红眼雄蝇的比例应是
A.1/2 B.1/4 C.3/8 D.1/8
20.由50个脱氧核苷酸构成的DNA
分子,按其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可区别为多少种?这表明了DNA分子的什么特性?( )
①50种 ②450种 ③504种 ④425种
⑤遗传性 ⑥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⑦分子结构的稳定性
A.①⑤ B.②⑦ C.④⑥ D.②⑥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如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庭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22.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人类红绿色盲研究
C.萨顿的蝗虫实验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23.基因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tRNA(反密码子为GCU)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A.丙氨酸 B.苏氨酸 C.丝氨酸 D.精氨酸
24.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信使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AUUCGAUGAC…(不含终止密码子的44个碱基)…CUCCCUAGAUCUAA,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由一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个数为( )
A.16 B.17 C.18 D.19
25.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26.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7.下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未加倍
B.③→④过程的细胞中仅发生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C.⑤阶段细胞中着丝点数与核DNA数相等
D.③→⑤过程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8.某双链DNA分子共含有碱基10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G+C)=2:3,该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则第n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300×(2n-1)个 B.600×(2n-1)个
C.300×(2n-1)个 D.600×(2n-1)个
29.为证明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研究人员参照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将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B.若沉淀物含大量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若混合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可导致上清液含少量放射性
D.还需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之对比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30.一对夫妇生了一对异卵双生的孪生兄弟,取名“明明”和“朗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明明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
B.朗朗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C.他们的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形状都是相同的
D.这对孪生兄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数目都是相同的
31.大肠杆菌的拟核是一个含有470万个碱基对的环状DNA,内含大约4288个基因,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细胞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等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其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
C. 大肠杆菌DNA含有470万个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其中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G和C含量较多的DNA分子更难以解旋,但大肠杆菌不含染色体
32.如图是教材中荧光标记染色体上基因的照片,标记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的荧光颜色一样,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是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最直接的证据
B.从荧光点的分布来看,图中是一对含有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C.相同位置上有同种颜色荧光点,说明这四个基因是相同基因
D.该图可以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3.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采用荧光标记法测定基因位置
B.果蝇中朱红眼与深红眼不是相对性状
C.1条染色体上分布有许多基因
D.该染色体最可能是果蝇的X性染色体
34.某火鸡饲养场饲养的优良品系火鸡中出现一种遗传性的白化症,受一对显隐性基因R、r控制。工作人员把正常雄性火鸡和白化雌性火鸡交配,F1代全正常,F1再自交所得的F2代中正常雄性火鸡 123只,正常雌性火鸡59只,白化雄性火鸡0只,白化雌性火鸡62只,则F2代精子中具有R和r及卵细胞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
A.精子R∶r=1∶1;卵细胞R∶r=3∶1
B.精子R∶r=3∶1;卵细胞R∶r=3∶1
C.精子R∶r=1∶1;卵细胞R∶r=1∶1
D.精子R∶r=3∶1;卵细胞R∶r=1∶1
35.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丙→丁”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进行这两个过程
B.能进行“乙→甲”过程的生物的核酸中含有5种碱基
C.假如丙所表示的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60个,且碱基可以任意排列,则理论上该分子有4100种
D.乙中共显示2个密码子;能特异性识别密码子的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与乙相同
36.将TMV型病毒的RNA与HRV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 )
A.TM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B.HRV型的蛋白质和TMV型的RNA
C.TMV型的蛋白质和TMV型的RNA D.HRV型的蛋白质和HRV型的RNA
37.下列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
A.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C.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8.已知杏的离皮(A)对黏皮(a)为显性,离核(B)对黏核(b)为显性。现将黏皮、离核的杏(甲)与离皮、黏核的杏(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杏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39.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
40
.玉米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种子的红粒和黄粒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关系的相对性状。从玉米种群中挑选两株进行实验,一定能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显隐性状的是( )
A.可用红粒植株和黄粒植株分别自交
B.可用红粒植株和黄粒植株正、反交
C.红粒植株自交和红黄粒两植株杂交
D.红粒植株和黄粒植株进行自由交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41.(10分)下图一中①→②→③表示豚鼠的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图二为tRNA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细胞中游离的核苷酸与基因模板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的mRNA从模板链上释放,这是基因表达中
[ ]__________阶段(“[ ]”填图中番号)。
(3)如果a、b是mRNA的两端,那么过程③进行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a→b”、“b→a”或“无法确定”);RNA与DNA相比,在化学组成上两者共有的物质是鸟嘌呤(G)、腺嘌呤(A)、____________________。
(4)tRNA转运氨基酸的时候,氨基酸结合在图二中的______(甲/乙)位置。
(5)③过程最多有__________种tRNA参与,在完成③过程时,一条mRNA分子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0分)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两病的致病基因都不位于X与Y的同源区段上,其中I2和Ⅱ8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为Ⅰ1和Ⅰ2无甲病,生出Ⅱ6患甲病,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2)Ⅱ7号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Ⅱ7和Ⅱ8再生一个男孩患两病的概率为 。
(3)Ⅱ5和Ⅱ6所生的三个子女性状多样,请从有性生殖的角度说明原因: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_____________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43.(10分)牵牛花的花瓣颜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三品种,遗传机理为:白色→粉红色→红色,其中,粉红色由基因G控制,红色由基因H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看,控制花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那么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的所有白花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从F2中任意选取一株白花植株做母本,授以纯合的某花色植株甲花粉,进行单株隔离种植,然后根据F3中的实验结果就可以准确鉴定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选择的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3中可能的实验结果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5)经分析检测,牵牛花花瓣的红色与液泡中的花青素有关,但花青素不是蛋白质,综合上述遗传机理可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可以是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5ABDDC 6-10BDADA 11-15CBCBD 16-20CABCC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25CDDBC 26-30CBCBB 31-35CCADD 36-40CDDA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41.(共 10分)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1分) 半保留复制(1分)
(2)RNA聚合(1分) [②]转录(1分)
(3)a→b(1分) 胞嘧啶(C)、磷酸(1分)
(4)甲(1分)
(5)61(1分) 少量的mRNA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肽链(或蛋白质)(或答“提高蛋白质合成速率”,2分)
42.(共10分)
(1) Ⅰ3患甲病但Ⅱ8不患病(或3号患者的儿子不患病)(2分)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答“性染色体”不得分)
(2)AAXBXb或AaXBXb(2分) 1/12(2分)
(3)染色体(1分) 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1分)
43.(共10分)
(1)GGhh×ggHH(1分)
(2)不同对的(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答非同源染色体数)(1分,答“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得分)
(3)3(1分) 1(1分)
(4)GGhh(1分) ①子代全为红花;(1分) ②子代全为粉红花;(1分)
③子代既有红花又有粉红花(1分)
(5)①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G基因和H基因共同控制红色性状)(1分);
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花青素的合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