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17 KB
- 2021-05-26 发布
大题增
分
6
交通与发展类
图
D6-1
知识串连
1.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
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
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
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①地质条件
:
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
,
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
,
交通建设难度大
,
安全性差
,
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
,
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
,
避开向斜。
②地形条件
: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
,
工程造价较低
,
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
,
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
山区地势起伏大
,
地质条件复杂
,
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
,
工程造价高
,
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
,
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或隧道
。
③
气候条件
: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
,
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
,
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址在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
(3)
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
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
,
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
(
5)
科学技术因素
在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
,
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
;
在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
,
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
,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
2.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思维模型
宏观
决策
社会经济
(
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及经济布局
)
资源开发与调配
,
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合理布局交通网
,
等等
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
(
地质、地貌、气候、水文
)
趋利避害
,
减少工程量
,
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
,
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影响选线
科技
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保障因素
微观
选线
铁路、高速公路
线路平直
共同原则
:
方便快捷
,
少占好地
,
减少对居民区不必要的干扰
地方性公路
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管道
利用现有管道
,
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
,
尽量避开山脉、河流
3.
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
,
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
,
导致洪涝灾害
;
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
,
会破坏山区的地表状况
,
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2)
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
,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
;
乳畜业、园艺业等农业的产品容易变质
,
需要及时运输。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
,
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
范围。
(
3)
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运输对工业的影响十分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支出
,
因此
,
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
(4)
对聚落的影响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
(
铁路、公路、河道
)
扩展
,
即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
同时
,
某种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5)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的分布首先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
,
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
其次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
,
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
如下图所示
:
图
D6-2
(6)
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
,
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7)
对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一般来说
,
交通便利的地方
,
人口分布的密度较大
;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时空距离
,
减少了人口迁移的困难
,
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
4.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
看城市地价高低
:
在地价最高处
,
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
在次高峰处
,
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
看城市路网密度
:
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
,
人流、物流量大
,
商业网点密集。
(3)
看城市道路网格局
:
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
,
交通便利
,
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
,
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4)
看建筑的密度
:
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
,
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5)
看车流量
:
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
,
夜晚相反
,
可能是商业网点密集地区。
例
[2018•
福建南平高中信息卷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
,
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
图
D6-3
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古代
,
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
(
骆驼躯体高大
,
极能忍饥耐渴
),
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
图
D6-3
典例探究
(1)
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
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
(2)
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
(3)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
,
推测驼队通过该国的最佳季节
,
并说明理由。
[
答案
]
(1)
该国自然带大致呈东西延伸
,
南北更替
,
典型植被自北向南依次主要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植被的需水量越来越少
,
说明该国年降水量大体上由北向南递减。原因是该国水汽来源于北冰洋
,
且北部多山
,
多地形雨。
(2)
该国古代交通运输落后
,
主要交通工具为车和牲畜
;
该国气候干旱
,
草原、荒漠广布
,
盛产骆驼
;
沿途水、草等资源短缺
,
不适合选择马、牛运输
;
骆驼适合在干旱缺水的环境驮载货物。
(3)
季节
:
冬季。理由
:
沿途需跨越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
骆驼难以涉水通过
;
该国纬度较高
,
冬季寒冷
,
河面冰层厚度大。
[
解析
]
第
(1)
题
,
森林、草地、荒漠植被耗水量不同
,
该国自然带大致呈东西延伸
,
南北更替
,
典型植被自北向南依次主要是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
植被的需水量越来越少
,
说明该国年降水量大体上由北向南递减。这是因为该国水汽来源于北冰洋
,
且北部多山
,
多地形雨
;
南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
降水少。第
(2)
题
,
该国古代交通运输落后
,
主要交通工具为车和牲畜。该国气候干旱
,
草原、荒漠广布
,
盛产骆驼。沿途水、草等资源短缺
,
不适合选择马、牛运输。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
骆驼躯体高大
,
便于从浅处通过。骆驼极能忍饥耐渴
,
适合在干旱缺水的环境驮载货物。 第
(3)
题
,
沿途需跨越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
夏季水量大
,
骆驼难以涉水通过。该国纬度较高
,
冬季寒冷
,
河流结冰
,
河面冰层厚度大
,
从冰面上通过更容易。所以最佳季节是冬季。
[
2019•
山东宁阳四中
6
月七模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7
年
11
月
2
日
,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华。在其跟习近平主席的会面中
,
一个颇具亮点的概念进入公众视线
——
中国和俄罗斯“冰上丝绸之路”。“冰”是指北冰洋
;
所谓“冰上”就是通过北极洋向欧洲开辟北极航道
;“
冰上丝绸之路”就是穿越北极圈
,
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一般我们所说的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
,
如
图
D6-4
所示
。
应用提升
图
D6-4
材料二 在我国
,90%
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要依赖海运。开设海上航道、发展海上航运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
,
未来中国和俄罗斯“冰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图
D6-5
为我国主要远洋航线分布图。
图
D6-5
(
1)
指出两国共同开发的“冰上丝绸之路”表示的航道名称
,
并说明该航道的建设和运营至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的原因
。
(2)
分析未来中国和俄罗斯“冰上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
(3)
未来北极航道开发的前景广阔
,
但有人从环境方面考虑
,
对北极航道的开发持反对态度。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答案
]
(1)
东北航道。纬度高
,
气温低
,
海面结冰时间长
,
通航时间短
;
航线上可能有大量的浮冰、冰山
,
威胁船舶的航行安全
;
沿途自然环境恶劣
,
补给点少
,
基础设施落后。
(2)
它是连接东亚与西欧的最短海上航线
,
缩短了航程
,
节省了运行时间
,
降低了运输成本
;
弥补了我国通往欧洲的远洋航线相对较少的不足
,
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和北亚影响力的扩大。
(3)
赞同开发。理由
: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
,
北极海冰融化
,
北极航道年内通航时间增长
,
商业价值升高
;
北极航道沿线资源丰富
,
未来开发潜力巨大。
反对开发。理由
:
北极地区环境脆弱
,
北极航道的开发可能会造成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
带来无法恢复的生态损失
;
通航船舶数量的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
观点任选其一即可
)
[
解析
]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图中暗色部分为海洋
,
亮色部分为大陆。图中东北航道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
,
又被俄罗斯称作“北方海航道”
,
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东北航道纬度高
,
气温低
,
海面结冰时间长
,
通航时间短
;
航线上可能有大量的浮冰、冰山
,
威胁船舶的航行安全
;
沿途自然环境恶劣
,
补给点少
,
基础设施落后
,
因此东北航道开发成本高
,
且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故建设和运营至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第
(2)
题
,
如果按照传统的航运路线走
,
中国要想和欧洲等国进行贸易往来
,
最短航线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
,
如果油轮重量超过
21
万吨
(
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
),
则还要绕更远的路
,
从非洲好望角走
,
费时费力费钱。相比之下
,
北极东北航道作为东亚连接北欧、东欧及西欧地区的最短航线
,
它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航程。航程缩短
,
就意味着航运的油耗等成本降低。中国的远洋航线虽然不少
,
但是通往欧洲的航线有限
,
且面临着各种成本、安全等问题
。
目前
,
我国去往欧洲的传统的航运线路
,
正是要途经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区域
,
这部分地区包含的种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极其复杂
,
恐怖主义、极端事件频频发生
,
海盗猖獗
,
不稳定因素极多
,
对航运安全是很大的威胁。相较之下
,
东北航道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地区
,
不稳定因素相对减少。同时
,
由于北极圈的特殊地理环境
,
船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免遭海盗的侵袭
,
提升航行安全程度。因此东北航道的开辟有利于弥补我国通往欧洲的远洋航线相对较少的不足
,
确保我国航海安全。第
(3)
题
,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赞同主要从社会经济效益考虑。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
,
北极海冰融化
,
北极航道年内通航时间增长
,
商业价值升高
;
北极航道沿线资源丰富
,
未来开发潜力巨大。不赞同主要从环境效益考虑。北极地区环境脆弱
,
北极航道的开发可能会造成北极海域的环境污染
,
带来无法恢复的生态损失
;
通航船舶数量的增多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阅
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
1
亿
,
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
年
11
月
20
日
,
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
119.7
亿美元
,
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
,
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
BD6-1
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
教师备用习题
图
BD6-1
(1)
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路网特点及作用。
(2)
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
(3)
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
[
答案
]
(1)
路网特点
:
线路较少
(
密度较低
),
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
作用
:
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和进口商品的运输。
(2)
横贯沿海地区
(
或几乎与海岸线平行
);
连接东、西两条
(
通向内陆地区的纵向
)
铁路
,
构成铁路网。
(3)
钢铁、机械、机车制造、电子通信、管线、建材等与铁路建设和列车制造有关的部门。
(
答出四项即可
)
[
解析
]
第
(1)
题
,
尼日利亚的铁路网特点只能从图中获取信息
,
其特点包括铁路网的密度、空间分布。从密度看
,
该国国土面积大
,
铁路线路稀疏
,
密度小
;
从空间分布看
,
铁路线路多南北
(
或东北
—
西南
)
方向
,
少东西方向
,
尤其是沿海地区。多东北
—
西南向的铁路主要与国内农矿产品、国外商品靠沿海港口进出口有关。第
(2)
题
,
从图中信息看
,
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
(
空间
)
布局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是呈东西走向
,
二是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其目的是
:
东西走向才能与国内多数南北
(
或东北
—
西南
)
走向的铁路线构成铁路网
;
与海岸线平行
,
便于沿海港口货运物资的转运。第
(3)
题
,
与铁路建设相关的工业部门主要有钢铁、水泥、建材、机械器械、管线、电子通信等。
相关文档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2021-05-26 00:50:33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13-1中国地2021-05-25 19:11:0610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15:20:08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5-25 12:48:264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