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00 KB
- 2021-05-26 发布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35 分钟)
[合格基础练]
1.如图表示细胞核内某生理过程,其中 a、b、c、d 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需要能量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正常情况下,a、d 链都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D.b 链中(A+G)/(T+C)的值一定与 c 链中的相同
C [DNA 分子中不存在尿嘧啶脱氧核苷酸,A 项错误;真核生物细胞中,DNA
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 项错误;a、d 两条链分布到两个
DNA 分子中,DNA 分子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正常情况下 a、
d 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C 项正确;由题图可知 b 链中(A+G)/(T+C)的值与
c 链中的不相同,互为倒数,D 项错误。]
2.一个被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以含 14N 的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
复制 3 次,则含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
A.1/2 B.1/4
C.1/6 D.1/8
D [DNA 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 3 次形成 8 个 DNA 分子,则
含 15N 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 2 条,则其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2/16=1/8,
选项 D 正确。]
3.如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 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A [从图中可以看出 DNA 分子复制有多个起点,但不是同时开始的,因为复
制环有大有小,所以 A 不对。图中 DNA 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
生物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参与。真核生物的 DNA 分
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
4.DNA 分子能够自我复制的结构基础是( )
A.DNA 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B.配对的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C.磷酸和脱氧核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D.DNA 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A [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地进行。]
5.某个 DNA 片段由 500 对碱基组成,G+C 占碱基总数的 34%。若该 DNA
片段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1 155 B.1 320
C.2 310 D.2 640
B [由于 G+C 占总数的 34%,所以 A+T 占 66%,A 与 T 各占 33%,整个
DNA 片段中含有 500 对碱基,该 DNA 片段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33%×1 000=330 个,在第三次复制时需新合成 8 条 DNA 单链,相当于 4 个 DNA
分子,因此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330×4=1 320(个)。]
6.已知某 DNA 分子含有 500 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 A∶C∶T∶G=
1∶2∶3∶4。该 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 G 的脱氧核苷酸 4
500 个,则该 DNA 分子已经复制了( )
A.3 次 B.4 次
C.5 次 D.6 次
B [先要计算一个 DNA 分子中含有 G 的数目,其中一条链上 G 的数目=500
×4/(1+2+3+4)=200,则另一条链上 G 的数目=500×2/(1+2+3+4)=100,所
以 DNA 双链上共有 G 300 个,n 次复制结束后共消耗 G 的数目为 4 500 个,4
500/300=15,即 DNA 分子增加 15 个,复制后 DNA 的数目是 16=24,则 n=4。]
7.DNA 分子片段复制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 a、b、c、d 表示脱氧核苷酸链
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 和 c 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B.a 和 c 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C.a 中(A+T)/(G+C)的值与 b 中(A+T)/(G+C)的值相同
D.a 中(A+G)/(T+C)的值与 d 中(A+G)/(T+C)的值一般不相同
B [a 和 d 互补,b 和 c 互补,如果不发生变异,a 和 c 及 b 和 d 的碱基组成
相同。某条脱氧核苷酸链上(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相同,而(A+
G)/(T+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一般不相同,所以 C 项和 D 项中的说法均正确。]
8.用 15N 标记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双链 DNA 分子,其中有胞嘧啶 60 个,该
DNA 分子在含有 14N 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4 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 15N 的 DNA 分子占 1/8
B.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600 个
C.含有 14N 的 DNA 分子占 7/8
D.复制结果共产生 16 个 DNA 分子
C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在含 14N 的培养基中复制 4 次后,产生 16 个 DNA
分子,其中含 15N 的 DNA 分子有 2 个,占 1/8,A、D 项正确;经计算,该 DNA
分子中 A=40 个,则复制过程中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5×40=600(个),B 项正
确;含 14N 的 DNA 分子有 16 个,占总数的 100%,C 项错误。]
9.如下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的几个基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 R、S、N、O 在果蝇所有体细胞中都表达
B.R、S、N、O 互为非等位基因
C.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D.基因 R、S、N、O 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比值一般相同
B [R、S、N、O 控制果蝇不同的性状,互为非等位基因。]
10.下列关于 DNA、染色体、基因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经复制后每条染色单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
B.每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基因在 DNA 分子双链上成对存在
D [基因是 DNA 分子双链上的片段,在一个 DNA 分子上不会成对存在。]
11.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元素(a)―→
b
c
d ―→e―→基因(f)―→g――→
+h
i
(1) 细 胞 内 的 遗 传 物 质 是 [ ]________ , 基 因 和 g 的 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 和 g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3) 遗 传 物 质 的 主 要 载 体 是 [ ]________ , 基 因 和 i 的 关 系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 的 成 分 与 RNA 的 成 分 相 比 , 主 要 差 异 在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 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________,若其中(C+G)/(T+A)=1/2,则 A 占
总碱基数的比例为________,其单链中(C+G)/(T+A)为________。
(6)g 的功能可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g 是 DNA,h 是蛋白质,i 是染色体,e 是
脱氧核苷酸,b、c、d 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 是组成
元素 C、H、O、N、P。(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2)脱氧核苷酸是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DNA 彻底水解后可用字母 b、
c、d 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i),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DNA 与 RNA 在组成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5)DNA
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因为 DNA 双链中,A=T,G=C,则 A 占总碱基数的比
例为 A/(A+T+C+G)=A/(2A+2G),由(C+G)/(T+A)=1/2 得出 A=2G,所以,
A 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 A/3A=1/3;根据(C+G)/(T+A)的特点知,DNA 单链中(C
+G)/(T+A)的值与双链中(C+G)/(T+A)的值相同。(6)基因的功能是贮存、复制、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答案] (1)g DNA 基因是 g(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2)e 是 g 的基本
单位 b、c、d
(3)i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5)双螺旋 1/3 1/2 (6)贮存、复制、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
12.图甲中 DNA 分子有 a 和 d 两条链,将图甲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可看出 DNA 复制方式是________。
(2)图甲中,A 和 B 均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 B 能将单个
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 A是________酶,B 是______
酶。
(3)图甲过程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
(4) 图 乙 中 , 7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DNA 分 子 的 基 本 骨 架 由
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而成;DNA 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__连接
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原则。
(5)具有 N 个碱基对的一个 DNA 分子片段中,含有 m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该片段完成 n 次复制需要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该片段完成第 n 次
复制需要________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填字母)
A.(2n-1)(N-m)
B.2n-1(N-m)
C.2n-1( N
2-m)
D.(2n-1)( N
2-m)
[解析] (1)(2)图甲表示 DNA 分子复制过程,A 的作用是使 DNA 分子的双螺
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 DNA,因此 A 是解旋酶;B 能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
氧核苷酸链,因此 B 是 DNA 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都含有
一条模板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因此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3)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 DNA 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进行 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4)图乙中,7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
核苷酸,DNA 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 DNA 分子的骨架,两条链
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的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5)已知 DNA 分子片段中有 N 个碱基对,m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
酸,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N-m,完成 n 次复制需要(2n-1)(N-m)个游
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完成第 n 次复制需要 2n-1(N-m)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
苷酸。
[答案] (1)半保留复制 (2)解旋 DNA 聚合
(3)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4)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与脱氧核糖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 (5)A B
[等级过关练]
13.假设将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并供给 14N
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4 个精子中,含 15N 标记的 DNA 的精子所占
比例为( )
A.0 B.25%
C.50% D.100%
D [精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 1 个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一对同源染色体
含两个 DNA 分子,经过间期的复制,2 个 15N 标记的 DNA 分子变成 4 个 DNA 分
子,每个 DNA 分子中一条链是含 15N,另一条链含 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含 2 个 DNA 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结
束后,形成 4 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含 1 个 DNA 分子,这个分子中一条链含 15N,
另一条链含 14N。因此,4 个精子中都含 15N 标记的 DNA,因此选 D。]
14.将全部 DNA 分子双链经 32P 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 2N)置于不
含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
的标记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 1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则进行的一定是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则进行的一定是减数分裂
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分析 DNA 复制后
各 DNA 链的走向。若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中都含有 32P 标
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带有 32P 标记的染色体也
随机进入 2 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 4 个子细胞中,含 32P
染色体的子细胞可能为 2 个或 3 个或 4 个,A 错误;若进行减数分裂,经过连续
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 4 个子细胞,说明 DNA 只复制一次,因此含 32P 染色体的子
细胞比例一定为 1,B 正确;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 32P,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
C 错误;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 32P,则进行的一定不是减数分裂,D 错误。]
15.DNA 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通过设计实验来
证明 DNA 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 14N 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分子均为 14N-DNA(对
照)。
b.在氮源为 15N 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 15N-DNA(亲
代)。
c.将亲代 15N 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 14N 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
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 DNA 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
置上。
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Ⅰ代能分辨出两条 DNA 带:一条________带
和一条________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不能肯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Ⅱ代 DNA 密度鉴定:若子Ⅱ
代可以分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
为半保留复制;如果子Ⅱ代不能分出________密度两条带,则排除____________,
同时确定为________。
[解析] 从题目中的图示可知,深色为亲代 DNA 的脱氧核苷酸链(母链),浅
色为新形成的子代 DNA 的脱氧核苷酸链(子链)。因此全保留复制后得到的两个
DNA 分子,一个是原来的两条母链重新形成的 DNA 分子,一个是两条子链形成
的子代 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母链,一
条链为子链;分散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 DNA 分子的单链都是由母链片段和子代
片段间隔连接而成的。
[答案] (1)轻(14N/14N) 重(15 N/15 N) 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全保留复
制 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一条中密度带 一条轻密度带 中、轻 半保留
复制 分散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