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1 KB
- 2021-05-26 发布
考点46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b
2.常见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b
3.盐类水解的应用
b
b
一、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盐对应的酸或碱的强弱(越弱越水解)。
2.外因:
(1)温度:盐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4)外加水解盐:发生双水解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外界条件对FeCl3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的影响
条件
移动方向
H+数
pH
现象
升温
向右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深
通HCl
向左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浅
加H2O
向右
增多
增大
颜色变浅
加NaHCO3
向右
减小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二、盐类水解的重要应用
1.判断离子能否共存
若阴、阳离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水解程度较大而不能大量共存,有的甚至水解完全。常见的水解相互促进的反应进行完全的有:Fe3+、Al3+与AlO、CO(HCO)。
2.判断盐溶液蒸干时所得的产物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和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CuSO4(aq)蒸干得CuSO4(s);Na2CO3(aq)蒸干得Na2CO3(s)。
(2)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得Al(OH)3,灼烧得Al2O3。
(3)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Ca(HCO3)2、NaHCO3、KMnO4、NH4Cl固体受热易分解,
因此蒸干灼烧后分别为Ca(HCO3)2→CaCO3(CaO);NaHCO3→Na2CO3;KMnO4→K2MnO4和MnO2;NH4Cl→NH3↑+HCl↑。
(4)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O2氧化。如Na2SO3(aq)蒸干得Na2SO4(s)。
(5)弱酸的铵盐蒸干后无固体。如NH4HCO3、(NH4)2CO3。
3.保存、配制某些盐溶液
如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Fe(OH)3沉淀,常加几滴盐酸来抑制FeCl3的水解;在实验室盛放Na2CO3、CH3COONa、Na2S等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胶塞。
4.利用盐类的水解反应制取胶体、净水。
如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明矾净水的原理为A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水中悬浮物而聚沉。
【例1】 向CH3COONa稀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许X物质,其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变化如表所示(溶液温度不变),则X物质可能为( )
微粒
H+
OH-
CH3COO-
CH3COOH
物质的量浓度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A.氯化氢 B.氢氧化钠 C.蒸馏水 D.醋酸
【解析】 醋酸钠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CH3COO-+H2OCH3COOH+OH-,A选项加入氯化氢,H+浓度增大,OH-浓度减小,CH3COO-的水解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H3COO-浓度减小,CH3COOH浓度增大,A错误;B选项加入氢氧化钠,OH-浓度增大,H+浓度减少,CH3COO-的水解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H3COO-浓度增大,CH3COOH浓度减少,B正确;C选项加入蒸馏水,CH3COO-、CH3COOH浓度减小,由于该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后碱性减弱,OH-浓度减小,而水的离子积常数为定值,故H+浓度增大,C错误;D选项加入CH3COOH后,CH3COOH浓度增大,水解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H3COO-浓度增大,OH-浓度减小,H+浓度增大,D错误。
【答案】 B
【提炼】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注意离子浓度变化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温度、浓度、外加酸碱或水解呈酸碱性的盐,解题时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判断。特别注意稀释盐溶液时并不是所有的离子浓度都降低。若酸性溶液,则c(H+)减小、c(OH-)增大;若碱性溶液,则c(OH-)减小、c(H+)增大;若中性溶液,则c(H+)、c(OH-)均保持不变。
【例2】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Na2S溶液和Al2(SO4)3溶液反应制取Al2S3固体
B.用加热蒸发K2CO3溶液的方法获得K2CO3晶体
C.用Na2S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制取CuS固体
D.在通HCl气体的氛围中加热MgCl2溶液制取MgCl2固体
【解析】 A选项Al3+与S2-会在溶液中发生双水解:2Al3++3S2-+6H2O===2Al(OH)3↓+3H2S↑,得不到Al2S3,故A说法错误;B选项K2CO3的水解方程式:K2CO3+H2OKHCO3+KOH,KHCO3+H2OH2CO3+KOH,因生成的KOH为可溶性强碱,故蒸干后为原物质,B说法正确;C选项由于CuS溶解度很小,Na2S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以生成沉淀的反应为主,C说法正确;D选项MgCl2会水解:MgCl2+2H2OMg(OH)2+2HCl,加热时水蒸发,HCl挥发最后得到的是Mg(OH)2或者是MgO,得不到MgCl2,通入HCl气体后可以抑制MgCl2的水解,有利于制取MgCl2固体,D说法正确。
【答案】 A
【提炼】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涉及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点。双水解反应分为部分双水解及完全双水解两类。若水解产物易形成沉淀或气体,则水解较彻底。常见的易发生强烈双水解反应的离子组合为Al3+与S2-(HS-)、AlO、CO(HCO);Fe3+与CO(HCO)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Fe3+和S2-在溶液中主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Cu2+和S2-在溶液中易形成CuS沉淀。
【例3】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H2OHC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解析】 A.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水解平衡常数不变,A不正确;B.通入CO2,发生反应CO2+2OH-===CO+H2O,OH-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C.水解反应吸热,升高温度,平衡向右移动,增大,C不正确;D.加入NaOH固体,OH-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D不正确。
【答案】 B
【提炼】 本题考查了水解平衡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水解平衡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液浓度以及外加酸碱(或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等方式达到。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有改变温度才能使水解平衡常数发生变化。
【例4】 常温下,相同pH的氢氧化钠和醋酸钠溶液加水稀释,平衡时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点溶液的导电能力相同
B.稀释之前,两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C.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与等体积b、c点溶液反应,消耗盐酸体积Vc>Vb
【解析】 NaOH是强电解质,CH3COONa是强碱弱酸盐,加水稀释促进醋酸根离子水解,稀释相同的倍数时,溶液中c(OH-):CH3COONa>NaOH,所以pH变化大的是NaOH,变化小的是CH3COONa。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pH相等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c(CH3COONa)>c(NaOH),因此醋酸钠溶液的离子浓度比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浓度大,c点溶液的导电能力比b点溶液强,故A错误;B.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pH相等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c(CH3COONa)>c(NaOH),所以稀释之前,两溶液导电能力不同,故B错误;C.氢氧化钠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而醋酸根离子浓度越大越促进对水的电离,所以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c>b,故C错误;D.pH相等的NaOH和CH3COONa溶液,c(CH3COONa)>c(NaOH),相同体积、相同pH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与氢氧化钠和醋酸钠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相同体积、相同pH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n(CH3COONa)>n(NaOH),所以醋酸钠消耗盐酸多,消耗盐酸体积Vc>Vb,故D正确。
【答案】 D
【提炼】 对于酸碱以及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稀释的图像题在分析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酸性物质稀释后pH不断升高并逐渐接近于7,相同情况下酸性越强的物质,等pH等量稀释后,其pH变化越大;反之,碱性物质稀释后pH不断降低并逐渐接近于7,相同情况下碱性越强的物质,等pH等量稀释后,其pH变化越大。
【例5】 在氯化铁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FeCl3+3H2OFe(OH)3+3HCl;ΔH>0
(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向这种液体中加入稀H2SO4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断加热FeCl3溶液,蒸干其水分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
(3)在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产生浑浊,应____________。
(4)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浓苯酚钠溶液,预计可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得到Fe(OH)3胶体,加入稀H2SO4,则胶体聚沉而得到红褐色沉淀,当H2SO4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2)加热可促进盐类水解,由于HCl挥发,可使水解进行彻底,得到Fe(OH)3沉淀,Fe(OH)3受热分解,最终产物为Fe2O3。
(3)为防止FeCl3水解,应加入浓盐酸抑制FeCl3水解。
(4)因铁离子和苯酚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
所以生成了红褐色的Fe(OH)3沉淀,同时生成的苯酚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溶液变为紫色。
【答案】 (1)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又逐渐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2)Fe2O3(或氧化铁) (3)加入少许浓盐酸
(4)产生红褐色沉淀,且溶液变为紫色
【提炼】 本题考查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及胶体等相关知识点。由于水解比较微弱,因此Fe3+水解生成Fe(OH)3的量较少,此时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的特性有:①丁达尔现象;②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在分散剂里向阳极或阴极做定向移动);③聚沉现象(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后胶体中胶粒相互聚集成沉淀)等。盐溶液加热蒸干后所得产物依具体情况而定。
相关文档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2021-05-26 00:16:5218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工艺流2021-05-25 23:40:3819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常2021-05-25 17:25:4819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2021-05-25 16:02:438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常见物质2021-05-25 15:23:559页
-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2021-05-25 14:20:2610页
-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化学通用版学案2021-05-25 11:07:1521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能与热2021-05-25 02:16:376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2021-05-24 23:20:165页
-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学2021-05-24 23:03:08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