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6.00 KB
- 2021-05-26 发布
[考什么]
考查
范围
①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⑤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考查
重点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怎么考]
选择题
①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对策,考查考生对市场失灵、如何配置资源,以及宏观调控的手段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②结合党和政府在适应经济新常态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考查考生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解
③结合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为,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
主观题
①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综合考查考生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政策的综合把握
②结合我国对外开放中的政策措施以及遇到的贸易保护主义,考查考生对如何扩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考点一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市场调节
1.(2016·全国卷Ⅱ) 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 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
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部分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择手段,违反法律,属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而非滞后性,①错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②错误;市场调节的弊端需要国家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材料体现的是国家采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2.我国工业经济领域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这充分反映了市场调节存在的固有弊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市场调节盲目性的是( )
A.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择手段
B.价格涨跌→调整生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
C.供求失衡→闻价而行→可能导致两极分化
D.信息不全→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一哄而上
解析:选D A项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B项体现了市场的滞后性。两极分化强调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是市场配置资源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D项体现了盲目性,故D项正确。
侧重点法区分市场调节的弊端
弊端
侧重点
自发性
为了挣钱,不择手段,制假售假,坑蒙拐骗
盲目性
信息不灵,多赔少赚,一哄而上,没有主见
滞后性
事后调节,浪费时间,耗费资源,农业多见
科学的宏观调控
3.(2015·全国卷Ⅰ)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
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的题眼是“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一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主要是企业应该采取的行为,不符合题意;③“限制”的说法错误。
4.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 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如图为某市PM 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解析:选C 分析该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可以看出,燃煤和机动车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是行政手段或法律手段,不符合题意。
关键词法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手段
关键词
经济手段
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和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法律手段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
行政手段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
[备课札记]
考点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典例] (2013·全国卷Ⅱ)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题中的关键词“生产环节”“生产者”可以判断,农业补贴向生产者转变可以直接增加生产者收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以稳定市场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而不是缩小供需缺口,①④入选,③排除。农业补贴重心的转变是从供给角度采取的措施,②是需求角度,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深化·点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及措施
具体内容
意
义
个人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企业
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国家
①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关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④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措
施
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备课札记]
1.2017年5月5日, 国产C919大飞机在上海浦东机场试飞成功,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国内22个省份200多个企业、36所高校参与设计研发;同时,有16家外资、合资公司参与提供零部件。中国大飞机制造走过了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艰辛历程。C919的研发表明( )
A.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更加具有技术优势
B.引资引技引智依然是中国技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C.战略性产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体作用
D.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引进来”而不是走出去,A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引资引技引智不是创新的根本途径;C项错误,企业是主体而不是政府;D项正确。
2.(2018届高三·东营联考)世界上有三大知名“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意义在于( )
①提高开放水平,提高外资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
②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③统一城市市场,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
④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联动与扩散的效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 ①表述无关,题目中没有表述提高外资经济的国民经济地位,排除。③表述错误,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不能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题目中,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意义在于协调区域发展,促进商品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发挥集聚、联动与扩散的效应,②④正确,故选B项。
考点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例1] (2017·全国卷Ⅱ)图a和图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图a到图b的变化说明( )
①中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
②亚洲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日本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增强
④国际贸易从多边贸易为主向双边贸易为主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由两幅图可以看出,1995年到2014年,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由美国变为中国,说明中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亚洲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在图中没有显示;④说法错误,图中主要体现了多边贸易,而未体现从多边贸易为主向双边贸易为主转变。
[答案] A
[深化·点拨]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影响对象
影响表现
消费者
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消费水平;扩大商品消费,促进就业
企业
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树立竞争优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学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对外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国民经
济发展
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弥补我国资源不足,推动经济结构转变;扩大外需,拉动出口,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1.(2017·全国卷Ⅲ)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
299.2亿人民币元,居世界第二位,近10年平均增幅超过25%。中国对外投资蓬勃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 )
①减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汇率风险
②促进投资对象国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③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
④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投资国的就业和经济发展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是个双赢的结果,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①错误,中国对外投资增加不会减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对汇率的变化没有直接影响;③错误,对外投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2.(2016·全国卷Ⅲ)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2015年,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参与国经济带来的益处是( )
①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丰富且价格实惠的外国商品
②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变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下降
③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参与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④企业对区内投资增加,投资收益率随之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通过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从而降低了相关外国商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丰富且价格实惠的外国商品,①符合题意;市场准入限制的取消和实行开放投资,能够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参与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③符合题意;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下降”和“投资收益率随之上升”,②④排除。故选A项。
3.2017年5月12日,欧委会就对华无缝钢管反倾销案做出终裁,对中国出口的无缝钢管征收29.2%~54.9%的反倾销税。今年以来,欧盟已经连续对华不锈钢管件、中厚钢板、热轧板卷和无缝钢管等钢铁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在这些案件中,欧委会继续使用不公平、不合理的“替代国”方法,人为地裁出高额反倾销幅度,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利益。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应该( )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B.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C.对欧盟企业相关产品进行倾销调查
D.减少对外出口,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解析:选B 面对欧盟的做法,我国企业应该学会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故选B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也避免不了欧委会的不公平对待,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不是有效解决贸易纠纷的途径,排除。
综合考查对外开放(主观题常考点)
[例2] (2016·全国卷Ⅰ·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14分)
[尝试答题] (先做后比对答案,找差距学规范)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经济生活
主体限定
沿线国家、中国
设问方式
说明类
内容限定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分值定点
本题两个主体,共14分,需要5~7个得分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从“国际产能合作”到“联合行动”
第2层
从“2015年底”到“合作协议”
第3层
从“开展”到“走出去”
第4层
从“埃及”到“产业园区”
第5层
从“合作区吸引”到“工作岗位”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于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与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
由上述关键词→产品销售市场扩大→扩大了产品市场
第3层关键词句:传统优势产业、富余产能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优势产业、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由上述关键词→优势产能“走出去”
由关键词“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国外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第4层关键词句:企业入驻、形成产业园区
由关键词“企业入驻”→提供产品和服务→扩大产品供给
由关键词“形成产业园区”→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相关产业技术水平
第5层关键词句:销售额、纳税、工作岗位
由关键词“销售额”“纳税”→经济发展→税收增加
由关键词“工作岗位”→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1)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2)中国:扩大产品市场;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考法归纳]
(1)命题方式:本知识点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以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新形式或国家提高开放水平的政策、举措为素材,考查其意义;二是以企业或国家在经济发展或对外开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素材,从“怎么做”的角度考查应对措施。
(2)答题关键:解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与材料的联系,材料是考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可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如果是考查国际背景的,可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如果联系到国内角度,考查创新、经济结构、生态环保等知识,应该还能用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甚至市场经济的知识。
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记答题公式不漏点
基本目标+转变方式+基本战略+基本原则+风险意识+科学发展观
(二)背答题术语保规范
(1)基本目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转变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4)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5)风险意识:主动适应国际惯例,敢于和坚决应诉,利用国际贸易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6)科学发展观: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三)用时政术语很靓眼
(1)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2)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3)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