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 MB
- 2021-05-26 发布
经济生活
必修
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01
课 前 预 习 案
供求关系
“
物以稀为贵
”
“
货多不值钱
”
货币表现
等价交换
价值
高档耐用品
互补商品
产量
生产要素
1
.
“
物以稀为贵
”“
货多不值钱
”
,这些都说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起决定作用。
(
)
2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耗费的时间越长,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
)
3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会增加,价值总量不变。
(
)
4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
)
5
.当某商品价格变动时,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呈反方向运动,与它的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呈正方向运动。
(
)
6
.商品的价值总是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围绕价格上下波动。
(
)
×
×
×
×
√
×
1
.原售价为
1.5
~
3
元一支的菊花在
2019
年清明节期间涨到了
4
~
5
元一支。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传统习俗影响商品的价格
B
.生产条件影响商品的价格
C
.国家政策影响商品的价格
D
.气候影响商品的价格
答案
A
2
.目前中国手机的持有量稳居世界第一,可是
20
年前,买一部手机需要花
2
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
20
年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
700
多元便买了一部手机,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
.手机质量提高使产品需求增加
B
.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
.科技进步增加了商品的技术含量
D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答案
D
3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从下面的示意图中可得出以下结论
(
)
①
价格与供求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②
价值规律是理论上的抽象,现实中没有等价交换
③
合理的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④
每一次商品交换不可能是等价交换,但从长远来看,价格与价值是相符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答案
B
4
.如果牛奶价格大幅度上升,则会导致
(
)
①
人们对豆浆的需求会上升 ②市场对豆浆机的需求会上升 ③人们对豆浆的需求会下降 ④市场对豆浆机的需求会下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A
5
.由于冬季蔬菜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所以农民主动建大棚生产蔬菜,及时解决冬季
“
吃菜难
”
的问题。这主要说明
(
)
A
.农民只能在冬季生产蔬菜
B
.大棚蔬菜成本高,价格必定高于价值
C
.价格变动能有效地调节产量
D
.价格变动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答案
C
6
.
2019
年春节过后,受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某地鸡蛋价格连续回落。鸡蛋价格的上述变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
①
养殖户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价值量 ②养殖户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鸡蛋的供应量 ③以鸡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会增加该要素的使用量 ④以鸡蛋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会大幅度缩减生产规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B
1
.
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02
课 堂 探 究 案
考点一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重难点
分类
因素
表现
决定因素
商品价值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直接因素
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
提醒
]
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分类
因素
表现
间接因素
货币供应量
与价格成正比。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反之,则会引起通货紧缩,物价下跌
国家政策
国家一般采取逆向调节的方式
货币币值
一般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其他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文化因素等
2
.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重难点
[
提醒
]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但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有利于增加单位时间的商品价值总量。个别生产者为追求额外的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竞相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最终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
.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
提醒
]
正确理解等价交换
在物物交换阶段,指商品和商品的价值量相等;在商品流通阶段,指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等价交换并非指每一次交换都是等价的,而是作为一种趋势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实现的。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提醒
]
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两种特殊表现形式
(1)
文物、名画、邮票等特殊商品的价格也会上下波动,但是总是高于其价值,这是因为它们的价格的变化不能引起该商品的扩大生产。
(2)
国际贸易中的
“
剪刀差
”
现象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经济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剥削发展中国家,使发达国家的制成品长期高于其国际价值,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长期低于其国际价值。
1
.
(2018
·
全国卷
Ⅰ
·
12)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下表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向一 价值决定价格
A
序号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
价值量
商品数量
商品价
值总量
①
缩短
降低
增加
不变
②
缩短
降低
增加
增加
③
不变
增加
降低
不变
④
不变
降低
增加
增加
解析
①
判断正确: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呈正比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数量呈正比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变化,该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②③④
判断均存在错误,排除。
有关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口诀为:提高用
“
+
”
法,降低用
“
-
”
法;正比用
“
×
”
法,反比用
“
÷
”
法。
(1)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
成反比,用除法
)
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
÷(1±
变化了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
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
(2)
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商品总数量
(
使用价值总量
)
(3)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
成正比,用乘法
)
使用价值量=原来的使用价值量
×
(1±
变化了的劳动生产率
)(
提高用加法,降低用减法
)
(4)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货币本身价值的关系
(
成反比,用除法
)
单位商品价值量=该商品原来的价值量
÷(1±
变化了的货币价值
)(
升值用加法,贬值用减法
)
(5)
单位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
(
物价上涨率
)
的关系
(
成正比,用乘法
)
单位商品的价格=该商品原来的价格
×
(1
+通货膨胀率
)
2
.
(2016
·
全国卷
Ⅱ
·
12)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
《
三都赋
》
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
“
洛阳纸贵
”
的由来。若用
S
、
D
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
“
洛阳纸贵
”
的是
(
)
考向二 供求影响价格
B
解析
“
洛阳纸贵
”
是因为人们争相购买,需求增加,改变了供求关系,从而使其价格上涨,故
B
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洛阳纸张的供给变化,故排除
C
、
D
;
A
表示的是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与题意不符。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判断是供给变化还是需求变化,其次明白变化量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是曲线右移,减少是曲线左移。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判断是供给变化还是需求变化,其次明白变化量增加还是减少,增加是曲线右移,减少是曲线左移。
[
易错练
]
1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某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
5
元,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
4
元
(
按该国货币计价
)
。该国政府决定放开土豆的进出口贸易。假定不考虑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该国国内土豆供求变化对国际市场土豆价格的影响。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
4
元,该国为土豆出口国
B
.当该国政府大力宣传土豆营养价值时,该国土豆产量将会增加
C
.当该国土豆种植技术有大幅改进时,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D
.当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上涨
50%
时,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将为每千克
5
元
C
解析
材料表明,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为每千克
5
元,而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
4
元,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该国土豆对外贸易不具有比较优势,该国应为土豆进口国,
A
项错误;宣传土豆的营养价值,并不是它的供给量增加,而应该是需求量增加,
B
项错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国土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世界土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土豆的价格不会改变,
C
项正确;当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上涨
50%
时,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与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一致,应为
4
×
(1
+
50%)
=
6
元,
D
项错误。
[
提醒
]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2
.自
2018
年
9
月
3
日
24
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
(
标准品
)
每吨分别上调
180
元和
170
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使成品油需求发生变化。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在下图中,正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
)
B
解析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故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例,呈负相向,
C
、
D
错误;根据题意,燃油价格上升,人们对燃油的需求量减少,
B
图符合题意;
A
图表示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
提醒
]
需求曲线表示价格变化影响需求,是反比例关系。供给曲线表示价格变化影响供给,是正比例关系。
[
模拟练
]
3
.
(2019
·
山东青岛检测
)
动漫衍生品是指利用卡通动漫、网络游戏、手游中的原创人物形象,所开发制造出的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产品。随着动漫日益受到人们的喜欢,动漫衍生品销售强劲,价格持续攀升。由此可见,动漫衍生品
(
)
①
与动画片是互为替代商品 ②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③价格受供给和需求的直接影响 ④价值取决于动漫产品的市场火爆程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D
解析
动漫衍生品与动画片不是互为替代商品的关系,
①
排除;动漫衍生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
符合题意;各种间接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价格受供给和需求的直接影响,
③
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④
说法错误。
4
.
(2019
·
湖北武汉调研
)
鲁迅在
《
藤野先生
》
中写道:
“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
‘
胶菜
’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被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
‘
龙舌兰
’
。
”
不考虑其他因素,图中
(D
表示需求曲线,
S
表示供给曲线,
E
表示变化前的均衡点,
E′
表示变化后的均衡点
)
能对上文所述现象给出恰当经济学解释的是
(
)
A
解析
物以稀为贵强调的是供给量减少引起价格上升,因此在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供给曲线左移,均衡价格上升,故选
A
项;
B
、
C
、
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
.
(2019
·
河南洛阳模拟
)
假设某国
M
产品只由甲乙两家企业提供,售价为
10
元。
2018
年,甲企业生产
500
万件,乙企业生产
400
万件。
2019
年,甲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产品的价格和社会总价值分别是
(
)
A
.
5
元
9 000
万元
B
.
10
元
9 000
万元
C
.
5
元
18 000
万元
D
.
10
元
18 000
万元
A
解析
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该商品的价格为:
10÷(1
+
100%)
=
5
元。社会总价值为
(500
+
400)
×
(1
+
100%)
×
5
=
9 000
万元,故选
A
。故排除
B
、
C
、
D
。
1
.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
一般理论: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
不同商品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考点二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
相关商品理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
提醒
]
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同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会上升;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反向的,即商品价格上升,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下降。
2
.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
调节产量,这是从企业生产的角度讲的。
“
价格、利润、生产、供求
”
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2)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商品生产者在生产时会增加价格低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减少价格高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3
.
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函数图像
重难点
1
.
(2018
·
全国卷
Ⅱ
·
12)
甲、乙、丙是三种相关商品,当甲的价格上升后,乙与丙的需求变动如图所示。
这表明
(
)
考向一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A
①
甲与乙是互补品 ②甲与乙是替代品 ③甲与丙是替代品 ④甲与丙是互补品 ⑤乙与丙是替代品 ⑥乙与丙是互补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⑤
D
.④⑥
解析
①③
正确:根据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甲的价格上升,那么甲的需求量会下降。图中乙的需求量也下降,两者的变化方向一致,由此推知甲与乙是互补商品;丙的需求量增加,甲与丙变化方向相反,由此推知甲与丙互为替代品。
②④
判断错误。
⑤⑥
不选:依据图示判断不出乙和丙的关系。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和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是本考点中考生最易出错的知识点。由于考生对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互为替代品与互补商品这两组概念受价格影响的变动趋势不明,往往凭借对经济现象的主观臆断,忽视其中蕴涵的本质,运用思维定式导致答题出现失误,命题人正是利用考生的这一认知误区来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
.
(2018
·
全国卷
Ⅰ
·
14)
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
6
年下滑,
2017
年降至
12.37
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
S
移动到
S′(
如图
)
的是
(
)
①
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向二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B
解析
①③
符合题意:图中反映的是价格不变,快递市场供给量增加。放宽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快递业增多,会导致快递业供给量增加;运用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快递服务的成本,增加供给量。
②④
不符合题意: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会抑制快递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导致服务供给量下降;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快递市场服务供给量增加。
价格变动的影响类试题有时往往涉及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当实现了市场供求均衡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成交量
(
需求量与供给量
)
相等称为均衡数量。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
易错练
]
1
.
“
大米涨价了,也得买
”“
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
”
。这些经济现象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
)
①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变化没有影响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 ③价格变动对高档消费品影响较大 ④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量影响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解析
价格的变动对商品的需求有影响,对不同商品的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②③
符合题意,
①④
是错误的。
[
提醒
]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其需求量不会随价格变动急剧增加或减少。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其需求量会随价格变动发生急剧增加或减少。
2
.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
22 000
元,乙为
18 000
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
50%
。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
A
.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
.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
.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
.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D
解析
A
的说法有道理,但却不能充分说明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故
A
排除;
B
选项中
“
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
,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说法错误,应该是乙的耗材和乙构成互补品,故
C
错误;
D
不但明确甲乙是替代品,而且强调了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是
“
成本低
”
,即
“
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
。
[
提醒
]
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
模拟练
]
3
.
(2019
·
河北石家庄检测
)
假如甲为生活必需品,乙为高档耐用品。如图为两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P
代表商品的价格,
Q
代表商品的需求量
)
,由此可以推断
(
)
①
甲商品需求弹性小,更适合
“
薄利多销
”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
“
降价促销
”
③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生产 ④若经济总体不景气,则乙商品生产会受到更大冲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
解析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甲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不适合
“
薄利多销
”
,
①
说法错误;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乙作为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
“
降价促销
”
,
②
符合题意;甲商品需求弹性小,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不适合扩大甲商品生产,
③
排除;乙商品需求弹性大,若经济总体不景气,则乙商品生产会受到更大冲击,
④
符合题意。
4
.
(2019
·
河南洛阳联考
)
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的传导顺序正确的是
(
)
①
商品的价格上涨
——
生产者获利增加
——
生产者扩大其生产规模 ②生产要素价格上涨
——
生产成本提高
——
使用价格低的生产要素 ③商品价格上涨
——
商品本身需求量减少
——
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商品价格下降
——
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增加
——
其互补品生产量猛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A
解析
题干强调商品价格的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因而
①②
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③④
是对生活的影响,排除。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商品价格由
P
A
向
P
B
运动时,价格下降,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
①
正确;该商品价格由
P
B
向
P
A
运动时,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③
正确;本题考查的是需求曲线,是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不是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②④
错误。
03
主观大题 分步突破
[
典例
]
(2017
·
全国卷
Ⅱ
·
节选
)
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场硬仗。
为保障玉米的生产和供给,我国长期实行以保护价
(
对农产品规定最低收购价
)
收购种植户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
2012
年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价格,造成了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和正常流通受阻。
2016
年,国家发改委按照
“
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
的原则对我国玉米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收储制度进行改革,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
“
市场化收购
”
加
“
生产
(
种植
)
补贴
”
的新机制。
2016
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比上年出现下跌。新机制运行扭转了近些年玉米价格不断提高、库存不断增多、补贴和亏损不断增加的局面。
稳定物价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
(8
分
)
[
规范解答
]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经济生活
设问方式
分析说明类
内容限定
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产生的影响
分值定点
本题
8
分,一般需要
4
个得分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
.先将材料分层
第
1
层
从开始到
“
临时收储政策
”
第
2
层
从
“
2012
年以来
”
到
“
正常流通受阻
”
第
3
层
从
“
2016
年,国家
”
到最后
2
.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
·
对接知识
第
1
层
对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
2
层关键词句:国内价格高于国际
由上述关键词
→
应缩小国内外玉米价格差
→
提高国内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减轻进口玉米的压力
第
3
层关键词句:玉米价格下跌,扭转库存增多局面
由关键词
“
价格下跌
”→
生产者获利减小
→
缩小生产
→
供给减少
→
体现价格调节生产
由关键词
“
价格下跌、扭转库存增多局面
”→
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
降低生产成本
→
需求扩大
→
供求平衡
→
体现价格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玉米种植面积下降,供给减少;
(2
分
)
下游企业生产成本降低,需求扩张;
(2
分
)
消化库存,促进玉米供求平衡;
(2
分
)
缩小国内外玉米价差,减轻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压力。
(2
分
)
04
备考锦囊 热点聚焦
1
.分析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
或下跌
)
的原因
[
点拨
]
引起价格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答时,一般从价值和供求两个方面思考,同时也要注意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其他方面的原因。
[
答题要素
]
(1)
价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大,价格高;价值量小,价格低。
(2)
供求: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
货币供应量:若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反之,物价则下跌。
…………………………………………………………………………
◎
(4)
市场调节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会引起物价波动。
(5)
国家经济政策:国家鼓励或限制某些商品生产和消费的政策、措施,也会影响价格涨落。
2
.
分析说明某种商品价格上涨
(
或下跌
)
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
点拨
]
分析价格涨落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可从对生活消费的影响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两个方面思考。具体到某种商品价格涨落的影响,也要考虑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
答题要素
]
(1)
价格涨落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价格的上涨
(
下跌
)
会导致消费者购买量的减少
(
增加
)
。②价格涨落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变动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变动影响较大。③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互补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化,与其替代品的需求呈同向变化。
(2)
价格涨落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可使企业根据价格的涨落,调节生产规模和产量。②可使企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③可刺激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3
.
如何稳定市场价格
(
措施
)
[
点拨
]
稳定物价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可从企业大力发展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政府减少流通环节、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监管、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消费者树立科学消费观等方面思考。
[
答题要素
]
(1)
企业:①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②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政府:①疏通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企业流通成本。②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③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3)
消费者:应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关注物价变动
[
背景材料
]
材料一
继之前的
“
豆你玩
”“
姜你军
”
和
“
蒜你狠
”
之后,最近,由于香菜的价格一路飙升屡破新高,现在又出现了
“
香死你
”
这样的说法。虽然看似滑稽幽默,但这都反映出了农产品的价格之高,也是让一些市民直呼快要吃不起了。
材料二
8
月份,山东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
1.1%
,同比上涨
2.9%
,涨幅比上月扩大
0.4
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分别上涨
2.7%
和
3.5%
;
1
~
8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累计上涨
1.8%
,同比累计上涨
2.4%
。
…………………………………………………………………………
◎
[
命题视角
]
1. 2018
年
8
月全国羊肉价格同比增长
11.7%
。假设羊肉的需求变动情况用曲线
P
表示,
P
1
是与羊肉互为替代品的商品的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
解析
羊肉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羊肉替代品的需求量与猪肉价格成正方向变动。
2
.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要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
“
米袋子
”
省长负责制、
“
菜篮子
”
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答案
①货币供应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所以稳定物价必须要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即货币的流动性。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物价水平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为了保障人民生活,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抑制物价上涨。③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必须搞好流通。价值决定价格,减少流通环节,可以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物价。④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所以政府要管理好市场,把稳定物价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关文档
-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2021-05-26 00:28:468页
- 垃圾分类倡议书高中写2021-05-26 00:27:107页
- 高中语文精品课件人教课标版高中选2021-05-26 00:24:2535页
-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2021-05-26 00:20:3412页
- 2019-2020学年新培优人教版高中历2021-05-26 00:18:247页
- 高考指导高中数学理基础知识归类2021-05-26 00:17:518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2021-05-26 00:16:372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2021-05-26 00:14:547页
- 高中化学学科教研的工作计划2021-05-26 00:11:135页
- 高中生晚自习嗑瓜子检讨书2021-05-26 00:1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