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1-05-26 发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 3 课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
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
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核心概念里面提到:不同的物
质可以通过它的特性来辨认,有些物质可以组合而形成新的与原有物质特性不同
的新物质,称为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
化学变化这一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
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的白醋的变化》、
《铁生锈了》等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品尝米饭(馒头),米
饭(馒头)、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主要通过米饭、淀粉
和碘酒的变化认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之一——改变颜色 。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以及知识基
础,对于米饭(馒头)非常熟悉,但是对其味道不一定能够认真地去品味过,有
一部分的学生还有这样的经验,咀嚼米饭(馒头)的时间长了,口腔内的米饭(馒
头)还会出现甜味,甚至于有些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知道米饭、馒头里有淀粉,
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色;并且学生已经熟悉了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器官进行细致观
察的探究方式。再加上本课的活动内容生动有趣,所以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合理,
整堂课里学生自始至终会在比较轻松的情形之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
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 / 3
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
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 : 老师给大家玩一个魔术, 看谁能最快猜出其中的秘密。
2.演示实验 : 把碘酒溶液迅速喷射在用淀粉溶液写的字的纸上。
3.引入新课 : 对了。 这个秘密一个喷壶里一个在纸条上, 字条上涂有
淀粉溶液,当碘酒溶液喷射在淀粉上,他们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淀粉”2
个字就显现出来了。板书 : 淀粉+碘酒--------变蓝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二、 学习新课
1.会变味的米饭
(1) 出示预习题 : 老师来检查预习题完成的情况。
(2) 交流汇报 预习中的发现。
板书 :米饭+唾液--------变甜
2.米饭、淀粉和碘酒。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 / 3
过渡 : 下面我们把米饭上滴一滴, 你们猜它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1)实验验证 : 每组一套实验材料(米饭、碘酒、记录单)
(2)交流汇报。
(3)提问 :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寻找淀粉的踪迹。
(1)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自带的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实验验证。
(3)汇报交流。
小结 : 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成分都是淀粉, 淀粉可以给我们提供人
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作业设计】
同步练习册
【板书设计】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152021-05-26 00:27:092页
- 【英语】2018届二轮复习话题写作:科2021-05-26 00:25:097页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2021-05-26 00:24:125页
- 正数和负数教案2021-05-26 00:23:022页
- 人教PEP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2021-05-26 00:22:205页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 小数的加减2021-05-26 00:22:086页
- 23七颗钻石教案22021-05-26 00:21:422页
-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设计2021-05-26 00:21:2012页
-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版教案2021-05-26 00:20:4714页
- 八年级物理全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2021-05-26 00:19:1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