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1-05-26 发布
高三政治复习学案
课 题
辩证法总复习
编制人
张鸽
审核人
陈尧堂
学习
目标
与
评价
设计
目标及要求
是否达标
识记
理解
应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重点
难点
如何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学生纠错(教师点拨)
学 案 内 容
【预习时间】 min。
【我的问题】请同学们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写出来。
【我的纠错】请同学们记录自己的错题并分析原因。
【基础梳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含义、表现、方法论要求
2.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表现、方法论要求
3.联系的多样性:原因、表现、方法论要求
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5.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方法论
6.系统的含义及其特征
7.系统优化的方法论要求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②人类社会是发展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对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注: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提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 前进 和 上升的趋向性。
3发展的途径(细化理解道路是曲折的和前途是光明的)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第 1页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编号:30
学 案 内 容
学生纠错(教师点拨)
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①含义②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③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5.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含义、联系、方法论: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含义、联系、方法论: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两点论: 重点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 (2)意义
四、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的内涵2.辩证否定的特点3.辩证否定的实质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4.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5. 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6.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五.创新
1.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如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如何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微课助学】
梳理知识体系
【合作互学】
要求:针对自主复习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小组成员科学合作,解决疑问。积极识记基础知识,并相互检查。整理并及时反馈未解决的问题: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第 1 页
课 堂 探 究 学 案
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
【课堂探究案】
1. “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A. 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2. [2014·安徽卷] 20世纪30年代,喜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①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④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3)与普通微信群不一样,“日行一善”微信群有个特别的群规,群友发出的红包不能抢。所有微信红包里的钱,都被用来帮助贫困人群,日行一善,积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因时而变的 ④量变引起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8)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
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5. 谚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同时,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这说明(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0)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下列诗句中蕴涵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第 3 页
学生笔记
学 案 内 容
巩 固 学 案
8. 从儿童时期开始,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是“非黑即白”:只有标准答案是对的,其他答案则不被允许和接受。长此以往使得我们只求被动接受“标准答案”,不敢尝试新事物。这给我们的反思是( )
A.应善于寻找新思路,适度否定现存一切事物
B.要以创新思维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推动教育的发展应创造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
D.需在实践中推翻真理,实现真理的自我超越
8.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某校高三某班打算开展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2014年,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仍在推进中,力求将全民阅读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全民阅读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对于阅读立法,社会上存在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国民阅读水平,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反对者认为,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第 4 页
参考答案
CAADB ABB
【答案】①评析赞成者: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统率部分。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是立足全局的表现,有利于实现最优目标。(6分,若从普遍联系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1至2分)②评析反对者: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阅读需要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6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阅读立法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实施起来不会一帆风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