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00 KB
- 2021-05-26 发布
[基础巩固组]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河流 D.自然资源
2.图中铁路未修成直线,影响其选址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①地形起伏 ②河流流向 ③资源分布 ④居民点的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山麓地区。第2题,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路布局起决定性作用。图中铁路线的选址首先考虑居民点的分布,将主要城镇和村落连接起来;其次考虑地形的影响,尽量绕开不利地形。
答案:1.A 2.D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4.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4题,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的城市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公路等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答案:3.B 4.C
读某岛屿图,回答5~6题。
5.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6.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解析:第5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6题,甲、乙之间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答案:5.B 6.D
7.下图为某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中,形成最早的可能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2)从地形条件来分析,D城市到B城市的公路没有修建成直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示区域山地东、西两侧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导致这种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主要是什么?
解析:根据图中的图例进行判读,找出A、B、C、D四地之间的地形特征,然后结合地形、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第(1)题,早期城市形成于自然条件(地形、河流)优越的地方,A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其他城市则没有这种条件。第(2)题,图中可见B、D之间有山脉。第(3)题,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自然条件是地形、河流。
答案:(1)A 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山地地形的限制。
(3)东侧 东侧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而西侧沙漠广布,且有山脉阻隔。
[能力提升组]
1.展线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的一种修筑形式,通常以延长、伸展的铺设方法来避开地形的不利影响。下图为某地铁路的展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处铁路路面平均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最可能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解析:结合方向标可以看出,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则图示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图示展线走向,②线架应设在①③线的上部,②处地势最高;③线架应设在①线上部,说明①的地势最低。
答案:D
浙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2~3题。
2.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鞍部 B.盆地
C.溪谷 D.山脊
3.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比较闭塞 B.自然景观优美
C.旅游开发落后 D.开发历史悠久
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第3题,从诗句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
答案:2.C 3.A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5.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解析:第4题,图示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河谷。该河谷较宽,应位于河流下游,乙处坡度较陡,为凹岸,侵蚀严重。第5题,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处岩层受侵蚀断裂;甲处位于平均洪水位内,不适合聚落分布。
答案:4.B 5.C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6~7题。
6.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为100 m以下,乙地海拔为200~300 m,丙地海拔为500~600 m,丁地海拔为400~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第7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图中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故B项正确。
答案:6.C 7.B
8.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时间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应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
答案:(1)背斜。 依据: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 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而形成低地。
(3)绘图略。
(4)原则: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地以上河段和以下河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2)指出乙、丙两地的地貌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中北部地区自然环境对发展地面交通的不利影响。
答案:(1)冰雪融水补给。 雨水补给。
(2)乙地为峡谷;丙地为三角洲。
乙地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峡谷。
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图中北部地区为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冻土广布,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造成地面交通建设成本高,且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相关文档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阶段复习课2021-05-25 23:05:5229页
-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易2021-05-25 21:41:554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36:043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20:26:205页
-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13-1中国地2021-05-25 19:11:0610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15:20:085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52021-05-25 12:48:2648页
-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课时2021-05-25 03:05:135页
- 【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区2021-05-25 02:58:4836页
- 2019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第22021-05-24 23:19:4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