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 MB
- 2021-05-25 发布
绵阳中学高 2011 级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
地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读沿着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
A.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 D.太平洋、大西洋
2.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是( )
A.a B.b C.c D.d
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 3~4 题。
3.图中虚线框内的区域可能位于( )
A.菲律宾群岛 B.东非 C.冰岛 D.安第斯山脉
4.图中①~④中,地震多发的区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的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 5~6 题。
5.①沿岸气候类型为(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对图中①②③三地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有关
B.②地 7 月份炎热干燥,1 月份温和多雨
C.③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影响③地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带
读“东南亚局部图”,回答 7~8 题。
7.图中①--④代表的四个城市气候方面的相同点
是( )
A.气候类型 B.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
C.全年盛行风向 D.全年高温
8.中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出国境后称之为( )
A.湄公河 B.萨尔温江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伊洛瓦底江
读下列某区域图,回答 9~10 题。
9.图示地区沿海的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A.南北纬 30°——40°大陆东岸
B.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
C.南北纬 30°——40°大陆中岸
D.以上三个地区都有分布
10.当图示沿海地区受西风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大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湿润
B.巴西热带草原草木茂盛,一片生机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北印度洋盛行顺时针的
大洋环流
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完成下面 11~12 题。
1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2.日本一月 0℃等温线与北纬 38 度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 0℃等温线与北纬 33 度纬线基
本吻合,该事实说明( )
A.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B.日本南北温差大
C . 日 本 一 月 平 均 气 温 受 冬 季 风 影 响 大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 13~14 题。
13.甲区域是世界主要农业区,该地 ( )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农业类型属资金、技术密集型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4.乙海域 ( )
A.石油资源丰富
B.分布有世界性的大渔场
C.是世界飓风、风暴潮的多发区域
D.沿岸多世界著名港口,海运繁忙
15.在南亚有号称“宝石之国”和“黄麻之国”的称号的国家是( )
A.斯里兰卡、孟加拉国 B.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C.锡金、印度 D.马尔代夫、孟加拉国
16.有关英国、日本在地理特征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
①两国都是处在北纬 40° ——60°的岛国
②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气候
③英国能源丰富,而日本矿产资源贫乏
④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航运方便的沿海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下面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 17~19 题。
17. 导 致 年 日 照 时 数 自 乙 地 向 甲 地 变 化 的 是
( )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18.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19.下列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区高原的海拔多在 1 000 米以上,比北非的地势高
B.该区的气候炎热干燥
C.该区的热带草原面积广阔
D.这里的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黄金、金刚石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读“世界咖啡主要户地分布图”,回答 20~21 题。
20.影响咖啡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水分
21.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国,
其咖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城郊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粗放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2.关于德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②工业部门齐全,布局均衡,近些年来,工业由北部向南部扩展 ③
农业不占重要地位,农业现代化侧重机械化和生物技术 ④铁、铝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大量
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右面“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 23~25
题。
23.图中 a、b、c、d、e 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
业地域类型的是( )
A.a、b、c B.c、d、e
C.a、b、e D.a、c、d
24.图示①—⑤城市中,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5.下列关于美国工业和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
B.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区
C.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区
D.城市①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下图为南半球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26~28 题。
26.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极大陆
27.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
A.5°S B.18°S
C.35°S D.50°S
28.关于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
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受洋流的影响
B.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5~10 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D.11 月~次年 4 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位于信风的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
压带控制
下图中的四国均有回归线穿过,回答 29~31 题。
29.上述四国中没有..沙漠分布的是( )
A.a B.b C.c D.d
30.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 a 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图 b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早雨季分明
C.图 c 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图 d 有世界最长的河流经过
31.下列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 a 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
B.图 b 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C.图 c 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图 d 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2004 年 7 月 28 日,中国首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E)在挪威斯匹次
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举行落成仪式。目前,连同位于南极的长城站(62°12′S,西经
58°57′W)、中山站(69°22′S,76°23′E)以及 2009 年建立的昆仑站(80°25′S,
77°06′E),我国已有四座极地科考站。据此完成 32~
33 题。
32.北京分别位于黄河站、长城站的( )
A.东南方、西北方 B.东南方、东北方
C.西北方、东南方 D.西南方、东北方
33.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黄河站纬度高于中山站,年均气温低于中山站
B.黄河站的区时比中山站的区时晚约 4 小时 18 分
C.黄河站一年中极昼、极夜的天数多于中山站
D.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34~35 题。
34.X 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12 月至次年 1、2 月 B.3~6 月
C.6~9 月 D.9~12 月
35.沿 X—Y—Z 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读右图,回答 36~37 题。
36.形成图中海岸线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海浪侵蚀 D.地壳下陷
37.甲地气候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异明显,这主要是受
( )
A.气压带的影响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读某地理事物的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 38~
40 题。
38.该地理现象是( )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39.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
A.豫 B.琼 C.藏 D.晋
40.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
A.东南亚 B.中美洲 C.孟加拉湾 D.几内
亚湾
二.综合题(共 40 分)
41. (9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
县映秀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 10 余省的地质
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见下表)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
(1)此次汶川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为 11 度(标准为:毁灭,房屋大量倒塌,道路堤岸大段崩
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左右。烈度是指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
________、________、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状况等。(2 分)
(2)据材料二,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1 分)为主。分析当地这
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2 分)
(3)震后,受灾者 90%都是在最初的 24 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 24 小时”之称。为了争
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_________(双选)。(1 分)
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
B.先难后易。先救重度伤员和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
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
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
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
(4)西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减轻滑坡灾情的措施。(3 分)
42.(17 分)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跨 11 个时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读下
列俄罗斯相关地图,回答问题。
(1)在“俄罗斯地形剖面示意图”上,字母 B 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1
分);俄罗斯东西地形的分界线是 ____________河(1 分)。
(2)俄罗斯地区的气候类型以 ________________(1 分)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农业发展的
主要不利影响是 (1 分)。
(3)俄罗斯东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的资源,除了水资源、森林资源外,还
有多种能源资源,它们是 、 (1 分)等(至少填写两种)。最大的
____________(1 分)油田也位于该地区。
(4)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 ____________(1 分)为主,并解释河运不占主要地位的原因(3
分)。
(5)根据图 3,简要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3 分)。
(6)简述图中河流 a、b、c 的三角洲地区形成大面积沼泽地的原因(4 分)。
43.(14 分)读某地河流分布图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 A 名称是 (1 分);河流 B 名称是 (1 分);两河共
同的补给类型是 (1 分)、 (1 分)和地下水。
(2)2005 年 10 月 8 日 C 地发生了 7.6 级大地震,死亡 4 万多人。该区域多地震的原因是:
(1 分)。
(3)概述该区域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原因。(6 分)
(4)说明 G 处等温线的走向特征及原因(3 分)。
绵阳中学高 2011 级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
地理答卷
41、(9 分)
(1) (1 分); (1 分)
(2) (1 分);
原因(2 分):
(3) (1 分)。
(4)(3 分)
42、(17 分)
(1) (1 分); 河(1 分)
(2) 气候(1 分);主要不利影响:
(1 分)。
(3) 、 (1 分) ; 油田(1 分)。
(4) (1 分);
原因(3 分):
(5)根据图 3,简要评价俄罗斯亚洲部分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3 分)
(6)简述图中河流 a、b、c 的三角洲地区形成大面积沼泽地的原因(4 分)
43、(14 分)
(1)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2)原因:
。(1 分)
(3)概述该区域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原因。(6 分)
(4)说明 G 处等温线的走向特征及原因。(3 分)
绵阳中学高 2011 级高二下期第二学月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共 60 分)
1~5 ACACC 6~10 BDCBB 11~15 BADCA 16~20 CCBBC
21~25 BBDDB 26~30 BCAAA 31~35 CBCCB 36~40 BDBBD
二、综合题(共 40 分)
41.(9 分)(1)震源深度 (1 分)震中距 (1 分)
(2)滑坡(1 分) 构造活跃;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任选两点得 2 分)
(3)CE(1 分)
(4)植树造林(1 分)、减少人为工程量(1 分)、加强预警措施(1 分)。
42. (17 分)
(1)西西伯利亚平原(1 分);叶尼塞河(1 分)
(2)温带大陆性(1 分);光热不足(1 分)
(3)石油、天然气、煤、水力(任选 2 种得 1 分);秋明(1 分)
(4)铁路(1 分)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
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1 分),国内运输主要货运流向为东西向。河流虽多,但结冰期长(1
分),且多为南北流向,与东西货运流向不一致(1 分)。
(5)优势条件:面积广大(1 分);自然资源丰富(1 分)。劣势条件:气候严寒。(1 分)
(6)凌汛造成河水泛滥(1 分);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1 分);地形平坦,水流不畅(1
分);地下有永久性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1 分)。
43. (14 分)
(1)印度河(1 分) 恒河(1 分);大气降水(1 分)、冰雪融水(1 分)。
(2)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1 分)。
(3)特征:夏季普遍高温(1),北部地区气温变化明显(1 分),高温中心出现在西北部(1
分)。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全区域南北太阳辐射强烈(1 分);北部地区受地形因素(地势
差异)影响,气温变化明显(1 分);西北部出现高温中心是因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烈(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 分)。
(4)等温线在 G 处向北(沿河谷)凸出;(1 分)
原因:① 河谷地势低(1 分); ② 西南季风沿河谷北上,使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夏季气温
较高(1 分)。
相关文档
- 甘肃省天水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2021-05-25 19:20:2513页
- 福建省南安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2021-05-25 19:19:3911页
- 高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Word版)2021-05-25 17:35:046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2021-05-25 16:25:0320页
- 四川省树德中学2020-2021高二地理12021-05-25 16:09:185页
- 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2021-05-25 14:09:0111页
- (人教版)2021年高考高二地理一轮复2021-05-25 03:00:3611页
-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20-2021高2021-05-25 01:04:2710页
-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 2016-2021-05-24 23:42:5413页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2016-2017 学2021-05-24 21:25:3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