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5-25 发布
•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
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蜕
皮是因为蚕的身体要长大了,表
皮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四次
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
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幼虫
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
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家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
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象睡着了一样称为眠。
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
段构成 ,青白色。
头
胸部 腹部
胸足 腹足
蚕的外形:白色,呈圆筒状。
头:较小,呈扁圆形,位于蚕体的最前方。
胸:是头部后面的三个环节,每个环节腹面
长有一对足,称为胸足。
腹:胸部后面的十个环节。第6、7、8、9
节及第13节各有一对腹足,第13节腹足因为
在尾部,因此也叫尾足。
科学知识1
头部:较小,位于蚕体的最前方,呈扁圆形。
蚕如何吃桑叶?视频
口器: 蚊子
口器:
若蚕的口器和蚊子的口器一样,行吗?
咀嚼式口器
蚕是怎么吃桑叶的?
• 胸部的3对足能够把持桑叶帮助进食,腹部的4对足能够
使身体前进,腹部最后的1对尾足可以和腹足附着在物体
上,使身体的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
腹部:
由 10个环节组成 ,第3、4、
5、6、节各节各生有一对腹
足。为蚕的运动器官,使身体
前行。第10节有一对尾足,可
用来夹持物体。共5对腹足,第
8节背后面生有尖形肉质突起,
称尾角。在胸部第1节和腹部前
8节两侧各生有1个小黑点是气
门,是蚕的呼吸器官。
腹足
尾角 气门
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
用是把持桑叶。
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
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呼吸用的。
运动: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吐丝前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
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藏在茧内。
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科学知识2
• 蚕的形态是圆筒形的
• 分头、胸、腹3部分。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
• 蚕的呼吸器官——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气门),
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
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
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
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
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
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这样做
比较残忍,不提倡学生去做。
• ①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
• ②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
• ③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
• ④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
• ⑤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 ⑥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胸足
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 。每一胸节的腹面有一
对胸足共三对胸足。
作用: 协助口器把持桑叶取食。
蚕的腹足及其钩爪
蚕
的
腹
足
及
其
钩
爪
老熟的蚕食欲下降,前部消化器官空虚,胸部呈
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
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
找营蚕场所。吐丝后,观察到蚕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蚕宝宝用腹足抓住眠的场所,
抬起身体的前半部分静止不动。
外形特征 食 物 时 间
卵
蚕
蛹
蚕蛾
共记多少天
椭圆形,
紫黑色等
不动 不吃
圆筒形,有
环节,青白
色
爬行 吃桑叶 35天
纺锤形、褐
色、有环节
56天
不动 13天 受刺激才
动
不会飞,但
会振动翅膀
不吃 8天
白色,分头、
胸、 腹三
部分
行 动
• 吐丝前 身上颜色很深 桑叶的绿色 吐丝时身上几乎透明
了。
• 吐丝后 有了翅膀变成蛾
相关文档
-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结冰了》2021-05-25 21:30:3826页
-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2 折形状-苏教2021-05-25 21:28:4927页
-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经典同步课件2021-05-25 21:19:1226页
- 四年级科学下册3硕果累累2021-05-25 21:18:4011页
- 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总2021-05-25 21:09:4414页
- 三年级科学下册2可爱又可恨的风2021-05-25 21:09:137页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水到2021-05-25 20:58:4114页
- 2020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2021-05-25 20:55:276页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2021-05-25 20:55:278页
-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课件-5运动与摩2021-05-25 20:52:24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