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 MB
- 2021-05-25 发布
荒漠化的危害和措施: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荒漠化的含义和形成: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4·
课标全国
Ⅰ
,
36(2)
2015·
江苏,
27(5)
2009·
浙江文综,
10
2010·
安徽文综,
28
2014·
广东文综,
3
。。。
命题分析
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材料,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影响、措施等。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荒漠与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类型:沙漠、戈壁、岩漠、盐漠等
荒漠化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荒漠与荒漠化的成因:
荒漠的成因:原生荒漠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次生荒漠的成因多是自然原因。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3
、我国荒漠化的类型及分布: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化,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相交处的农牧交错地带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红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干旱、半干旱、半湿润灌溉农业区的盐碱化等
二、考点精讲
4
、西北地区的干旱的自然特征:
(
1
)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原因:
①
③
②
规律: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
原因: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减小。
(
2
)西北地区的植被类型:
自东向西
①
____
②
____
③
_____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荒漠
(
3
)西北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
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显著
二、考点精讲
6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
1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2
)不当的人类活动。
7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直接人为原因:
①
_____
②
_____
③
_____
④
_____
⑤
_____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①
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
②
多沙质土地,土质松散,土壤发育差,肥力低。
③
地表水缺乏;
④
植被稀少。
二、考点精讲
8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等。
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1
)自然原因:
(
2
)人为原因:
①
地形起伏大;
②
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
粉砂质土壤,土质疏松,黄土遇水易分散;
④
植被覆盖率低。
⑤
地质灾害频繁,多滑坡、泥石流、塌陷
①
人口增长迅速,生产力水平低,人均耕地不断减少;
②
轮荒、生产建设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③
农业垦荒规模的扩大、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
辅
[2015
·
江苏,
27(5)
,
3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
“
中巴铁路
”
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
1
为
“
中巴铁路
”
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
2
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
1
、
提取信息:
“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
2
、
解读信息:
印度河流域
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因素造成的荒漠化
。“启示”指人类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
3
、
调动知识: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
辅
[2015
·
江苏,
27(5)
,
3
分
]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
“
中巴铁路
”
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
1
为
“
中巴铁路
”
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图
2
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
4
、
地理判断:
该区域气候干燥,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的土地荒漠化等,因而我国绿洲地区在发展时要注意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注意生态保护等。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
辅
(2014
·
广东文综,
3)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1
、
提取信息:
“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2
、
提取信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
3
、
地理判断:
植被的出现,增加了地表的粗糙程度,从而降低风速,风速降低则会使侵蚀变弱。
4
、
提取信息:
“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
5
、
地理判断:
风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沉积堆积能力增强。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
辅
(2014
·
广东文综,
3)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6
、
提取信息:
“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
7
、
地理判断:
风速降低,携带风沙的能力变弱、侵蚀也变弱。
8
、
提取信息:
“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
9
、
地理判断:
风速降低,并能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因而沉积作用增强,形成沉降。
D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
辅
[2014
·
课标全国
Ⅰ
,
36(2)
,
5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5
分
)
1
、
提取信息:
“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
2
、
解读信息:
易起沙
,沙源丰富、植被覆盖率低、多大风等
。
3
、
提取信息:
“
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
4
、
地理判断:
冬春季
盛行西风,且多大风
。
5
、
提取信息:
“铁路西临错那湖,东面山脉多东西走向”;
6
、
地理判断:
西风经过湖面,摩擦力小,湖东北部地区为河谷,由于狭管效应
多大风
。
五、真题演练
(
四川地理
)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
29%.
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88
0
1
、
提取信息:
“
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
2
、
解读信息:
“
说明”不需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3
、
调动知识:
根据图文信息可判断出该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主要是森林,覆盖率为
29%
。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对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答案: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五、真题演练
(2013重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9~11 题。
9.在阔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
c
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
1、
提取设问信息:
“
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
2、
调动知识:
水土流失的条件从地形、地质、降水、植被等方面分析。
3、
地理判断:
四个选项中只有降水量分布图最合适。选项B正确。
B
五、真题演练
(2013重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9~11 题。
10.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A
,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
测定一年内范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
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
.
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
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1、
提取设问信息:
“
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
2、
解读设问信息:
流域年产沙量指一定时间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
3、
地理判断:
流域年产沙量最宜选择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取泥沙总量。选项D正确。
D
五、真题演练
(2013重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9~11 题。
11.图 4 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
提取设问信息:
“
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2、
提取图示信息:
横坐标是坡度,纵坐标是单位面积产沙量,则图象表示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的关系。
五、真题演练
(2013重庆)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 9~11 题。
11.图 4 是几位同学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
地理判断:
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大迅速,当坡度未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A
荒漠化的危害与措施: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5·
山东文综,
5
~
6
2011·
浙江文综,
37(1)
2014·
课标
Ⅰ
,
36(3)(4)
2012·
海南地理,
14
~
15
2013·
江苏地理,
11
~
12
。。。
命题分析
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材料,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分布、影响、措施等。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
2
)利用生产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
5
)控制人口增长
2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的措施:
①
营造薪炭林;
②
兴建沼气池;
③
推广省柴灶;
④
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等。
3
、在绿洲的不同的位置如何构筑防护体系:
①
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进行封沙育草;积极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②
在绿洲前沿地带营造乔、灌结合的防沙林带;
③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二、考点精讲
4
、在农作区、牧区、河流沿岸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
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
牧区,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③
干旱的河流沿岸,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5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荒漠化(红漠化和石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强度大;土壤贫瘠;植被难恢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荒漠化。
人为原因:
贫困压力大;毁林开荒;单一种植、陡坡开垦;过度樵采。
6
、灌溉农业区的盐碱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降水水,淋盐作用弱;气候干燥,蒸发强。
人为原因:
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盐上升,盐分在土壤表层聚集。
二、考点精讲
7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的治理措施 :
(1)
护坡:
(2)
保塬:
(3)
固沟:
①
工程措施:
②
生物措施:
③
农业技术措施:
①
工程措施:
②
生物措施:
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封坡育林育草,拦截、涵蓄坡面径流
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
营造防田林网,造林以用材林、果木为主,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
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①
工程措施:
②
生物措施:
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
辅
(2015
·
山东文综,
5
~
6)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1)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
、
提取信息:
“
(1)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
2
、
提取信息
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
3
、
解读信息: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
,即地下水资源短缺的过程
。
4
、
地理判断: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
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
。
C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
辅
(2015
·
山东文综,
5
~
6)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2)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5
、
提取信息
: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
6
、
提取信息
: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
;
7
、
地理判断:
荒漠区
,水资源短缺,不适宜树木生长
。
8
、
提取信息
:
“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
;
9
、
地理判断:
交错带
,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
辅
(2015
·
山东文综,
5
~
6)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完成
(1)
~
(2)
题。
(2)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10
、
提取信息
:
“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
;
11
、
地理判断:
禁止开采地下水
,不能使绿洲生态和经济发展
。
12
、
提取信息
:
“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
13
、
地理判断:
“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
D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分析:
(2012·
海南地理,
14
~
15)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1).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第(
1
)题,考查提取信息能力。该地生态恶化,由图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
B.
B
四、课后作业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第(
2
)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沙地面积大、盐碱地面积大,选项
A
错。耕地比重小,选项
B
错。黄土高原中部水土流失严重,过度开垦,选项
C
错。
D
(2).
该区域可能位于
( )
A.
云贵高原东部
B.
松嫩平原中部
C.
黄土高原中部
D.
内蒙古高原西部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
辅
[2014
·
课标
Ⅰ
,
36(3)(4)
,
13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
分
)
(2)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
分
)
1
、
提取信息:
“
(1)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
2
、
解读信息:
要求明确“
风沙
”要从多大风和多沙分析;注意“铁路”和“运行列车”
。
3
、
地理判断:
(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
辅
[2014
·
课标
Ⅰ
,
36(3)(4)
,
13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7
分
)
(2)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6
分
)
4
、
提取信息:
“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
5
、
解读信息:
要求从应对“大风”和“多沙”分析,或从
“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
。
6
、
地理判断:
(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
高立式沙障
)
。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五、真题演练
分析: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
第
(1)
题,由表可知,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且中度、重度盐渍化加重尤为突出。
第
(2)
题,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灌溉、排水工程、控制垦荒和恢复林草植被等方面入手回答。
(
1
)分析该区域
1990〜2010
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
2
)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答案: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五、真题演练
(2014
海南卷
)
图
14
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
年至
2010
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答: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
2
分)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
2
分)(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2
分)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答对其中
1
项得
2
分,答对其中
2
项即可得
4
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部分得分不超过
4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荒漠化的影响,措施
明确判断过程
:根据材料和图示,该区域是干旱地区 ,过度开垦引起的环境问题从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分析,结合图示信息“沼泽、湖泊等”。应对措施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分析。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材料和图示信息、分析
:
五、真题演练
(
2012
年广东
)
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1
、
提取信息:
“
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
2
、
解读信息:
“
这种危机
”指草地退化,“措施”可以从原因分析;
3
、
提取信息:
“
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
”
4
、
调动知识:
借鉴西北荒漠化的防治。
答案:退耕还林还草;兴修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放牧,种植人工草场;防治土地退化;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实行轮牧、舍饲养殖;控制人口增长。
五、真题演练
(2014
高考题上海卷
)
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问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据图可以推断,从
1976
年到
2010
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
A.
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
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
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
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土地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明确判断过程
:由图可,
1976—1998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都很小,所以改善缓慢。
1998-2010
年变化率大,故改善明显
3.
选择答案
C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相关文档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北美(242021-05-25 19:39:4824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5 18:53:1311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强2021-05-24 23:34:0035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4 12:43:1737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2 20:36:0656页
- 2018届福建省罗源一中人教版高中地2021-05-22 13:22:3530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1 18:46:5189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2021-05-20 23:03:1388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2021-05-20 20:30:3953页
-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2021-05-20 14:11:29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