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9.50 KB
- 2021-05-25 发布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38讲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
1.关于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B.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大,该分子越稳定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D.某晶体溶于水后,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2.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6个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合铜离子的模型如图甲所示,1个水合铜离子中有4个配位键
B.CaF2晶体的晶胞如图乙所示,每个CaF2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
C.H原子的电子云图如图丙所示,H原子核外大多数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动动
D.金属Cu中Cu原子堆积模型如图丁所示,为最密堆积,每个Cu原子的配位数为12
4.下理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熔点:NaF>MgF2>AlF3
B.晶格能:NaF>NaCl>NaBr
C.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
D.硬度:MgO>CaO>BaO
5.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为( )
A.3:9:4 B.1:4:2
C.2:9:4 D.3:8:4
6.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正确的是( )
7.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CsCl晶体中,距Cs+最近的Cl-有6个
B.在CaF2晶体中,Ca2+周围距离最近的F-有4个
C.在SiO2晶体中,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Si原子和8个O原子
D.在SiO2晶体中,最小环上有12个原子
8.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正确的是 ( )
9.下表给出几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NaCl
MgCl2
AlCl3
SiCl4
熔点/℃
801
714
190
-70
沸点/℃
1413
1412
180
57.57
有关表中所列四种氯化物的性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氯化铝在加热时能升华 ②四氯化硅在晶态时属于分子晶体 ③氯化钠晶体中粒子之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④氯化镁的熔沸点比氯化钠低,主要是受堆积方式、键的极性、晶格能等影响
A.仅② B.仅③④
C.仅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如图是蓝色晶体MxFey(CN)6中阴离子的最小结构单元(图中是该晶体晶胞的八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M呈+2价
B.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化学式为MFe2(CN)6
C.该晶体中与每个Fe3+距离相等且最近的CN-为12个
D.该晶体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M+的个数为4个
11.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
A.10个 B.18个
C.24个 D.14个
12.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还以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84、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90年代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肯定要比C60高
B.据估计C60熔点比金刚石和石墨要高
C.无论是球碳分子,还是管状碳分子、洋葱状碳分子,都应看作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D.C60的熔点低于C90
二、非选择题
13.元素X位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3p轨道上有4个电子。元素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的3倍。
(1)X与Y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右图所示。
①在1个晶胞中,X离子的数目为________。
②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在Y的氢化物(H2Y)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
(3)Z的氢化物(H2Z)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大于H2Y,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与Z可形成YZ。
①YZ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②写出一种与YZ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的氯化物与氨水反应可形成配合物[X(NH3)4]Cl2,1 mol该配合物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
14.
(1)钒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晶胞中实际拥有的阴、阳离子个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V2O5常用作SO2 转化为SO3的催化剂。SO2分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________对,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SO3气态为单分子,该分子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SO3
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该结构中S—O键长有两类,一类键长约140 pm,另一类键长约为160 pm,较短的键为________(填图2中字母),该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σ键。
(3)V2O5 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也可以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3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5.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且有3个能级,B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的电子为半充满结构,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氢原子相同,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基态D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BC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用文字描述)。
(3)1 mol AB-中含有的π键个数为________。
(4)如图是金属Ca和D所形成的某种合金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则该合金中Ca和D的原子个数比________。
(5)镧镍合金与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类型的晶胞结构XYn它们有很强的储氢能力。已知镧镍合金LaNin晶胞体积为9.0×10-23cm3,储氢后形成LaNinH4.5合金(氢进入晶胞空隙,体积不变),则LaNin中n=________(填数值);氢在合金中的密度为________。
16.(1)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FeO________NiO(填“<”或“>”);
②铁有δ、γ、α三种同素异形体,各晶胞如下图,则δ、α两种晶胞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
(2)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与Cu同族,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位置,则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数量之比为________;该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________。
(3)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1所示,以A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等时,这种化合物具有CMR效应。
①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
②已知La为+3价,当被钙等二价元素A替代时,可形成复合钙钛矿化合物La1-xAxMnO3(x<0.1),此时一部分锰转变为+4价。导致材料在某一温度附近有反铁磁—铁磁、铁磁—顺磁及金属—半导体的转变,则La1-xAxMnO3中三价锰与四价锰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镧、锰、氧分别位于周期表f、d、p区
B.氧的第一电离能比氮的第一电离能大
C.锰的电负性为1.59,Cr的电负性为1.66,说明锰的金属性比铬强
D.铬的堆积方式与钾相同,则其堆积方式如图2所示
17.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包括Na、Mg、Al、Si、P、S、Cl、Ar 8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磷原子核外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2)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大小顺序绘制的柱形图(已知柱形“1”代表Ar)如下所示,则其中“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8”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氢化镁储氢材料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 g·cm-3,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晶胞的体积为________cm3(用ρ、NA表示,其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4)实验证明:KCl、MgO、CaO三种晶体的结构与NaCl晶体的结构相似,已知NaCl、KCl、CaO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晶体
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
786
715
3401
则KCl、MgO、CaO三种晶体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其中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近且等距离的Mg2+有________个。
(5)Si、C和O的成键情况如下:
化学键
C—O
C===O
Si—O
Si===O
键能/(kJ·mol-1)
360
803
464
640
C和O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CO2分子晶体,而Si和O之间则易形成含有单键的SiO2原子晶体,请结合数据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BCAB C DCCD D B
13:(1)①4 ②ZnS (2)sp3
(3)水分子与乙醇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4)①正四面体 ②CCl4(或SiCl4等)
(5)16 mol(或16×6.02×1023个)
14:(1)4 2
(2)3 V形 sp2杂化 sp3杂化 a 12
(3)正四面体形 NaVO3
15:(1)CCaO>KCl 12
(5)碳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803 kJ·mol-1×2=1 606 kJ·mol-1)大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360 kJ·mol-1×4=1 440 kJ·mol-1),故碳与氧之间易形成含双键的CO2分子晶体;硅与氧之间形成含有双键的分子放出的能量(640 kJ·mol-1×2=1 280 kJ·mol-1)小于形成含单键的原子晶体放出的能量(464 kJ·mol-1×4=1 856 kJ·mol-1),故硅与氧之间易形成含单键的SiO2原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