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50 KB
- 2021-05-25 发布
第31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考纲
考点
考法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重点)
2.认识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
3.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难点
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5年2考)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表现
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外迁
工业结构变化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自身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有何变化?
提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2.城市化水平越高,是不是工业化水平就越高?
提示:不一定。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即工业化水平还不算高,但城市化水平已经偏高了,如南美洲许多国家。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相应的工业化水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根据所处条件的不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化的影响,可结合下表逐一分析。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2015·高考上海卷)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到2012年间,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增加,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A正确。第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A正确。
答案:1.A 2.A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年2考)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发展条件的比较
发展历史
工业中心
工业部门
相比状况
国内腹地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长江三角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上海、南京、杭州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大
强
强
大
广州、深圳
小
弱
弱
小
珠江三角洲
起步晚、发展快
、珠海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③(受南岭影响)国内市场腹地狭小。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2017·南京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 )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
B.城市化水平高
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D.工业发达
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
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解析:第1题,对比两图可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占一半以上,而产业结构不足四分之一,说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落后。第2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来看,该区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高,产值比重较低,说明农业落后。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技,降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并非只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
答案:1.C 2.A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和三角坐标图等形式。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图1 某市1978年和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2 某地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图
图3 四地三大产业比重构成图
1.结合三大产业的构成,判断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判断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3.结合产业的变化特点,分析其成因。
(2017·武汉模拟)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的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
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 (1)A (2)B (3)B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与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的比值。读我国S省区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2009年产业产值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最有可能表示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的是( )
(2)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对劳动力的转移影响较大。如果仅考虑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1)根据概念可知,比较劳动生产率=行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2009年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约为0.3,第二产业约为3,第三产业约为1。结合各产业产值比重图推断,S省区2009年产业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约占一半,第二产业约占1/6,第三产业约占1/3。(2)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
劳动力转移人数越多。图中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值最大的是第一、第二产业,故劳动力转移规模最大的方向可能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答案:(1)B (2)A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5地球的公转2021-05-25 20:34:0714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5-25 10:24:524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4 18:31:492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17:23:51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14:32:04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2 02:14:476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1 20:21:553页
-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2021-05-21 00:53:123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5-19 14:26:2532页
- 安徽省长丰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届高2021-05-12 22:53:4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