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1 KB
  • 2022-11-22 发布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高校电气实验室是高校电气专业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研发电气技术的重要基地,在电气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气实验室工作是高校电气相关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对科研水平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其专业特点,电气实验室普遍存在着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有些实验还需要在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此外高校电气实验室内还具有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等特点。因此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状况极其复杂,加强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现今,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政策和资金在高校建设中的倾斜越来越大,很多高校都新建和扩建了实验教学楼,大幅度增加实验室面积,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置放到实验室中,这样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以高校电气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威胁电气实验室安全的事故类型及形式进行分析,寻找影响电气实验室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系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1 高校电气实验室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形式

  随着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拓展上投资力度的加大,先进的实验设备、高难度的实验环境以及复杂的实验条件已经成为了诸多高校宣传自己的名牌,然而设备的先进、环境的高难度、条件的复杂性也给实验室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其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难防止,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从而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与其他类型实验室安全事故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电气专业的特性,如火灾类、设备损伤类、偷盗类事故等在电气实验室中也是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其特性表现在事故的发生多与电紧密相连,具有事故危害性大、预防和控制比较困难等特点。

  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分为六大类,分门别类的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掌握此类安全事故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安全管理策略。

  (1) 触电类事故。

  触电类事故在电气实验室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在事故发生前通常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在现代电气实验室中,实验室供配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触电类事故的危险系数也在下降,其中实验人员操作不慎是造成此类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除去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线路设备老化导致导电体外露;设备漏电保护设施不完善;实验室供配电不规范,私拉乱接导线现象严重;对于高电压危险区域没做好有效的危险标识等。

  (2) 机械类事故。

  机械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电机等旋转设备的电力传动实验室中,此类事故危险系数比较高,一旦发生,极大地威胁科研人员人身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在电气实验室中,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高速旋转的机械设备,在实验控制策略失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实验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以及带电操作出现电力事故时发生的。

  (3) 火灾类事故。

  电气实验室中的火灾事故多与用电安全相关,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大功率用电设备长时间通电导致温度过高引起,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引起线路外绝缘皮发热起火,电路散热设计不合理引起热量积聚起火,操作不慎导致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此类由电引起的火灾,将会引发严重的连锁效应,造成实验设备或实验成果的损失。

  (4) 毒害类事故。

  毒害类事故在电气实验室中也是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其主要表现在实验中的绝缘油、冷却油及各种灭弧物质的挥发性致毒。在电气实验中常用的各种绝缘、冷却油以及灭弧物质,如六氟化硫(SF6 )等,在常温下性质比较稳定,但当电气实验失败或灭弧装置泄露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作用下,瞬间的高温将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导致人员中毒,甚至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5) 爆炸类事故。

  除上述提到的爆炸事故外,电气实验室中的爆炸事故还常见于变压器、整流桥、逆变桥等各种电压、电流变换装置中,当其所能承受的电压、电流超过其额定限度时,便会发生电击穿,引发电路短路,进而导致装置过热而起火、爆炸。此类事故通常伴随着较强的爆炸声,对实验人员的心理上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科研及教学的正常进行。

  (6) 偷盗类事故。

  偷盗类事故普遍存在于各类实验室事故中,在电气实验室中,各种贵重实验设备是失窃的主要目标,如高速示波器、阻抗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函数发生器等;此外电气实验室接地设备中的铜排也经常发生失窃,严重威胁实验室的接地安全,进一步威胁实验室正常的科研和教学。

  2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多问题都在时刻影响着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从其客观存在形态来看,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2.1 硬件方面

  (1) 设备陈旧、线路老化。

  在诸多的高校电气实验室中,尚有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实验室,也有后期由教学楼或其他实验室楼改造而成的电气实验室,其供电线路的功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功率实验室设备的需要,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线路老化,造成不少火灾隐患。对于电气实验楼,需要可靠地接地,但由其他实验室改造而来的电气实验室,往往不能满足电气实验可靠接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元器件、设备质量差。

  在电气实验室中,元器件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元器件、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因不能承受额定的电压、电流而起火或爆炸;此外在电气实验室中电线乱接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规范的配电极易造成电路短路,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3)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有些高校电气实验室,其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事故处理,在发生电类火灾时,第一时间要切断电源,然后采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进行救援,而不能采用普通便宜的泡沫灭火器。此外安全保护设施落后也不能对实验人员进行有效的防护,如进行高压和电机实验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网,对实验室人员加以保护。

  2.2 软件方面

  (1)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足。

  在电气实验室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用电安全意识不足,甚至麻痹大意的现象,对电气实验没有采取细致认真的态度,安全观念淡薄,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且不懂得如何自救与防控事故的发展。

  (2) 知识经验不足,实验设计失误。

  电气实验室中的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与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及经验有关。实验人员如果对所要进行的电气实验知识储备或经验不足,在设计实验或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失误,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应是电气科研人员应必备的素质。

  (3) 安全体制不全,责任分工不明。

  从制度层面讲,电气实验室安全体制不健全,对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对实验室的安全监管不力,或者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电气实验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形同虚设,对科研人员起不到应有的安全警示和防护作用。

  3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高校电气实验室存在的诸多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既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又要结合电气专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加强对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强其自身防护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树立牢固的实验室安全观念,同时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加强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

  3.1 加强电气实验知识技能培训

  人为因素在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针对电气实验室要求实验人员具有较高的实验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验实践能力的特点,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加强电气实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面对电气事故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预防事故与减小事故损害的能力。

  3.2 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树立实验室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以实验室师生员工为中心,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从行动上,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认同和实践。

  3.3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应根据校园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管理规定,建立从上到下的实验室安全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故问责制”引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管的力度,对实验室安全形成一种高压的管理态势,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加快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气实验室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在加快,原有的实验室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先进的电气实验设备以及大型开关电气设备的需要,在改造、重建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电气实验室结构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并做好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安装管理规范化、实验室供配电设施的安装规范化,制定电气实验操作实施的规范化流程,加快与国际现代化电气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接轨。

  高校电气实验室是培养高科技电气人才、研发尖端电气设备、服务电力行业的主要场所,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性也关乎电气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电气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进行。无论是高校电气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还是电气实验参与人员,都需要明确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并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方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验室师生员工的人生安全和学校财产避免损失。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现状,提出了解决电气实验室安全的各项规范管理措施,包括电气实验相关技能培训、实验室安全文化培养、政策制度保障等,全方位来保证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从而为高校电气专业创建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

  • 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

  高校电气实验室是高校电气专业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研发电气技术的重要基地,在电气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气实验室工作是高校电气相关专业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对科研水平也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其专业特点,电气实验室普遍存在着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有些实验还需要在强磁、真空、微波辐射、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此外高校电气实验室内还具有人员集中流动性大、大量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和重要技术资料存放在实验室等特点。因此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状况极其复杂,加强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现今,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政策和资金在高校建设中的倾斜越来越大,很多高校都新建和扩建了实验教学楼,大幅度增加实验室面积,大量的仪器和设备置放到实验室中,这样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以高校电气实验室作为研究对象,对威胁电气实验室安全的事故类型及形式进行分析,寻找影响电气实验室安全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以提高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系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1 高校电气实验室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形式

  随着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拓展上投资力度的加大,先进的实验设备、高难度的实验环境以及复杂的实验条件已经成为了诸多高校宣传自己的名牌,然而设备的先进、环境的高难度、条件的复杂性也给实验室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其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难防止,具有隐蔽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从而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与其他类型实验室安全事故相比,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电气专业的特性,如火灾类、设备损伤类、偷盗类事故等在电气实验室中也是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其特性表现在事故的发生多与电紧密相连,具有事故危害性大、预防和控制比较困难等特点。

  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表现形式,可以将电气实验室安全事故分为六大类,分门别类的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掌握此类安全事故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安全管理策略。

  (1) 触电类事故。

  触电类事故在电气实验室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在事故发生前通常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在现代电气实验室中,实验室供配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触电类事故的危险系数也在下降,其中实验人员操作不慎是造成此类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除去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线路设备老化导致导电体外露;设备漏电保护设施不完善;实验室供配电不规范,私拉乱接导线现象严重;对于高电压危险区域没做好有效的危险标识等。

  (2) 机械类事故。

  机械类事故多发生在具有电机等旋转设备的电力传动实验室中,此类事故危险系数比较高,一旦发生,极大地威胁科研人员人身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在电气实验室中,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高速旋转的机械设备,在实验控制策略失误、实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实验设备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以及带电操作出现电力事故时发生的。

  (3) 火灾类事故。

  电气实验室中的火灾事故多与用电安全相关,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大功率用电设备长时间通电导致温度过高引起,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引起线路外绝缘皮发热起火,电路散热设计不合理引起热量积聚起火,操作不慎导致电路短路引发火灾等。此类由电引起的火灾,将会引发严重的连锁效应,造成实验设备或实验成果的损失。

  (4) 毒害类事故。

  毒害类事故在电气实验室中也是危害性比较大的事故,其主要表现在实验中的绝缘油、冷却油及各种灭弧物质的挥发性致毒。在电气实验中常用的各种绝缘、冷却油以及灭弧物质,如六氟化硫(SF6 )等,在常温下性质比较稳定,但当电气实验失败或灭弧装置泄露时,在高电压、大电流的作用下,瞬间的高温将其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导致人员中毒,甚至引发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

  (5) 爆炸类事故。

  除上述提到的爆炸事故外,电气实验室中的爆炸事故还常见于变压器、整流桥、逆变桥等各种电压、电流变换装置中,当其所能承受的电压、电流超过其额定限度时,便会发生电击穿,引发电路短路,进而导致装置过热而起火、爆炸。此类事故通常伴随着较强的爆炸声,对实验人员的心理上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严重影响科研及教学的正常进行。

  (6) 偷盗类事故。

  偷盗类事故普遍存在于各类实验室事故中,在电气实验室中,各种贵重实验设备是失窃的主要目标,如高速示波器、阻抗分析仪、频谱分析仪、函数发生器等;此外电气实验室接地设备中的铜排也经常发生失窃,严重威胁实验室的接地安全,进一步威胁实验室正常的科研和教学。

  2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多问题都在时刻影响着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从其客观存在形态来看,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2.1 硬件方面

  (1) 设备陈旧、线路老化。

  在诸多的高校电气实验室中,尚有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实验室,也有后期由教学楼或其他实验室楼改造而成的电气实验室,其供电线路的功率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功率实验室设备的需要,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线路老化,造成不少火灾隐患。对于电气实验楼,需要可靠地接地,但由其他实验室改造而来的电气实验室,往往不能满足电气实验可靠接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元器件、设备质量差。

  在电气实验室中,元器件和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元器件、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因不能承受额定的电压、电流而起火或爆炸;此外在电气实验室中电线乱接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规范的配电极易造成电路短路,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3) 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对于有些高校电气实验室,其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在发生安全事故时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事故处理,在发生电类火灾时,第一时间要切断电源,然后采用干粉灭火器或CO2灭火器进行救援,而不能采用普通便宜的泡沫灭火器。此外安全保护设施落后也不能对实验人员进行有效的防护,如进行高压和电机实验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网,对实验室人员加以保护。

  2.2 软件方面

  (1) 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足。

  在电气实验室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用电安全意识不足,甚至麻痹大意的现象,对电气实验没有采取细致认真的态度,安全观念淡薄,极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且不懂得如何自救与防控事故的发展。

  (2) 知识经验不足,实验设计失误。

  电气实验室中的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与实验人员的知识储备及经验有关。实验人员如果对所要进行的电气实验知识储备或经验不足,在设计实验或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失误,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应是电气科研人员应必备的素质。

  (3) 安全体制不全,责任分工不明。

  从制度层面讲,电气实验室安全体制不健全,对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对实验室的安全监管不力,或者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电气实验室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形同虚设,对科研人员起不到应有的安全警示和防护作用。

  3 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高校电气实验室存在的诸多安全特征和管理现状,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既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又要结合电气专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管理对策,加强对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培训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增强其自身防护和防灾减灾的能力,树立牢固的实验室安全观念,同时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加强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

  3.1 加强电气实验知识技能培训

  人为因素在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中占很大的比重,针对电气实验室要求实验人员具有较高的实验知识储备和较强的实验实践能力的特点,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加强电气实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面对电气事故的自我防护能力,以及预防事故与减小事故损害的能力。

  3.2 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树立实验室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从内容上要以实验室师生员工为中心,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思想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从行动上,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认同和实践。

  3.3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应根据校园有关实验室安全的管理规定,建立从上到下的实验室安全负责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故问责制”引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监管的力度,对实验室安全形成一种高压的管理态势,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加快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建设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电气实验室更新换代的步伐也在加快,原有的实验室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先进的电气实验设备以及大型开关电气设备的需要,在改造、重建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电气实验室结构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并做好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安装管理规范化、实验室供配电设施的安装规范化,制定电气实验操作实施的规范化流程,加快与国际现代化电气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接轨。

  高校电气实验室是培养高科技电气人才、研发尖端电气设备、服务电力行业的主要场所,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性也关乎电气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电气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进行。无论是高校电气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还是电气实验参与人员,都需要明确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内容,并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方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验室师生员工的人生安全和学校财产避免损失。本文针对目前高校电气实验室的安全现状,提出了解决电气实验室安全的各项规范管理措施,包括电气实验相关技能培训、实验室安全文化培养、政策制度保障等,全方位来保证电气实验室的安全,从而为高校电气专业创建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