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7.17 KB
  • 2021-05-12 发布

新课标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精品文档 . 2016 新课标卷高三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 2、第Ⅰ卷、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 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上交,自留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地域歧视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玉当 着他的面说齐人“善盗” ,虽属故意羞辱,但也说明当时已存在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地域差异,即同区域间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差异,如 在生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格习惯等各方面既有发达程度的不同, 也有价值现念和习惯方面的不同。在这些差异中,以物质为主的方面有一定的 客观标准,但以精神观念为主的方面更多的是主观标准。例如中原的儒家从先 秦时就强调“华夷之辨” , 歧视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当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 平的确落后于华夏诸族 , 但华夏人在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只是一种虚幻的自信, 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应该承认,贫穷和落后,特别是长时期的贫穷和 落后,的确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 , 滋生种种劣行恶习,甚至形成根深蒂 固的习 慣,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 随着不同区域人口的流动,相互间的文明或野蛮、贫穷或富裕、先进或落后就会 显现在对方面前,而相对野蛮、贫穷、落后的一方,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尽管流动人 口只是当地人口的一 部分, 但由于外界只与他们接触, 对他们的印象也就成为对当地 全部人口的印象 . 所以,一个地方外迁或流出的人口的形象,往往会成为整个地方的 形象 . 例如, 北宋南宋之际, 大批河南人随 宋室南迁, 由于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 高官、名流、巨商、富户,在而宋首都临安(今杭州)举足轻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 视,还学着说河南话,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味。但到大批河南人因天灾人祸 四处逃荒时,河南人的优点往往被遮蔽了,操河南方言的人就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自古以来, 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视, 基本上都是发生在这一地区由盛转衰、 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当河南处于“天下之中” , 农业发达,商贾云 集,洛阳、开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之时,其他地方人既不会也不敢歧视河南 人,还以能成为河南人为荣。今天全国不少家族都自 称祖先是河南人 , 就显示 精品文档 . 了河南曾经具有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其中不少人根本不是河南人,或者 是从外地迁入河南,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 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同一地 区,形成当地的文化特征。而这种特征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存在。 如经济上已经 摆脱贫穷 , 但因贫穷形成的习惯还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样,外界对当地的 了解也会滞后,即使当地情况变了,原来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 . 所以, 要消除地域歧视, 肯先应注意缩小地域间的差异 , 特别要促进贫困落 后地区的发展。 其次,要在人口自由流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改变相互间片面、主 观、滞后的认识。政府必须在法律上保证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媒体要作客观、 全面的报道,注意引导。对被歧视者而言,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 益;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 节选自葛剑雄 《地城歧 视再反思》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当着使者晏婴的面故意羞辱齐国,证明春秋时已存在地域歧视的现 象,地域歧视在 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B.地域歧视产生的前提是不同区域间存在着在生活生产方式、思想意识、风 俗习惯等各方面发达程度的差异以及价值观念、习惯方面的不同。 C.尽管少数民族不认同先秦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的华夏各族, 但中原的儒家却通过强调“华夷之辨”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 D.长时期的贫穷和落后 , 会造成当地人群的素质下降,滋生种种劣行,甚至形 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反映在底层贫民中往往更加严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于接触并接纳流动人口的外界来说,外界人员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那部分 流动的人口的印象常会成为对流出人口所属全部人口的印象。 B.从历史地理看,宋朝时人们曾以做河南人为荣,今天的杭州方言还带北方 味就是证明之一,当大批河南人逃难时,操河南方言的人开始受到歧视 . C.河南人受到歧视,是发生在河南这一地区从处于“天下之中”、洛阳、开 封拥有首都或陪都地位 , 转为由富变贫,由中心而边缘之后 . D.河南具有重要地位时,全国不少根本不是河南人,从外地迁人河南的家族 都曾自称袓先是河南人,近代以来 . 他们再也不提祖籍是河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口流动少、信息传播慢的条件下,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经济 精品文档 . 文化同一的地区,形成同一的文化特征 . B.某地域因贫穷而形成的习惯会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外界对当地的了解也 会滞后 , 原来的看法也不会轻易改变 . C.要消除地域歧视, 首先应特别要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发展 , 还要双方充分交 流,改变片面、主观、滞后的认识。 D.消除地域歧视 , 需要政府在法律上予以保障,媒体注意引导,被歧视者要维 权,也要正视自身的缺点,自尊自强 . 二、古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 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 ”群 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 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 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 被追入朝, 百姓攀恋, 累日不能出境, 诣阙上书致请者, 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 :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 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 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 :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 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 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 引入, 谓曰 : ”公意乃尔, 朕复何望 ! ”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 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 见执。 护兒曰 :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 ”今被执矣。 ”护兒叹曰 : ”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 算,每览兵法, 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 “善抚士卒, 部分严明, 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 / 住白土村 / 地居疆埸 / 数见军旅护儿 / 常慨然有立功名之 志/ 及开皇初 / 宇文忻等镇广陵 / 平陈之役 / 护儿有功焉 / B、会周师定淮南所 / 住白土村 / 地居疆埸 / 数见军旅 / 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 志/ 及开皇初 / 宇文忻等镇广陵 / 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 精品文档 . C、会周师定淮南 / 所住白土村 / 地居疆埸 / 数见军旅护儿 / 常慨然有立功名之 志/ 及开皇初 / 宇文忻等镇广陵 / 平陈之役 / 护儿有功焉 / D、会周师定淮南 / 所住白土村 / 地居疆埸 / 数见军旅 / 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 志/ 及开皇初 / 宇文忻等镇广陵 / 平陈之役 / 护儿有功焉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 才取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 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 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 赴京都。 6、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 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删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 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 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 不置产业; 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卧 病 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 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注】①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②朝天:上朝。③越山:越地之 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 8. 简要赏析颔联中“凋” 、“空”两字的妙处。 (5 分) 精品文档 . 答: 9.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 <出师表》 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 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题。(25 分)。 晚 秋 【亚美尼亚】 埃 .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 风和日丽, 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 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 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 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 飘过一阵 沁人的香水的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 即使在年轻的时候, 他也 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 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 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 每天唠唠叨叨, 不停地数落他, 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 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 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 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 毕竟他们一 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 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 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 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 x 光片和治 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 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 对他来说, 时间非常紧 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 当搬运工, 可现在却得了疝气, 粗活干不了 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 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 小的脑袋。 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 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 精品文档 . 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 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 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 少得可怜的补偿金。 他和父母颠沛流离, 几经辗转, 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 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 是啊, 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 他可不像那个复读 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 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 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 急着过马路。 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 她也来自 另一个世界。 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 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 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 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 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 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 半死了的司机, 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 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 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 她动作敏捷、 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 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 “快来人啊!快 来人啊! ”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 “这条母 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 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 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 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 瓦萨卡 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 他要留意那个女人, 又要留意这个包。 这时候救 护车开过来了, 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 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 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 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包正 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 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 他屏住呼吸, 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 他刚走了 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 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 结果他惊恐地发现, 一个体态臃肿、 手里拿着 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 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 一把捡 起小包, 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 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 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 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 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 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 眼睛呆呆 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 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 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 ” 精品文档 . 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 “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 孤身一人, 漫无目的。 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 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 他才明白, 其实他的双脚一 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 ...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 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 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 也凸显了小包对瓦 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高 考 资 源 网 C.“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 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 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 “晚秋 ”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 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 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李可染的艺术人生 李可染, 1907 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民之家,父亲是贫农,逃荒到了徐 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李可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 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 年时代已经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小时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声音, 是一个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 琴声。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 常常,他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归。 11 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 精品文档 . 少民间曲调,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42 岁那年,李可染画过一幅现实题材的写意人物画《卖唱图》 。这幅画在他 一系列古典人物画中显得尤为特别。 “月儿弯弯照九洲,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为女 孩伴奏的盲琴师颤动的手指触动着琴弦, 似正传出声声不断、 如泣如诉、 万分悲 凉的琴声。那种真情实感,当是画家揉进了自己童年时代久已潜存的心音。 13 岁那年,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墙有一片因林建筑, 名曰“快哉亭” ,后室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 天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 “后生 可畏 ! ”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 。大清 早,他就提着小桶到井边汲水,研好墨,等着看长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 所见全幅山水大意背临下来, 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 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 为师,从此开始正式学画。 他与张眺被称为“西湖边上两兄弟” ,张眺爱读西方哲学、文论,可染爱读 中国古籍、画史。在张眺影响下,可染又读了不少世界文学名著。那时,可染和 张眺都学油画, 西湖国立艺术院的主导思潮是后期印象派, 他们在画风上了一度 接受了塞尚、高更的影响,但总觉得还有不足。张眺思想敏锐,评古论令,可染 以他少时拜师习国画为底蕴,从原来不会画素描、油画,这样,两兄弟又有了各 自的绰号:一个叫“张理论” ,一个叫“李艺术” 。“两兄弟”作为林风眠校长亲 自主考的学生,李可染考前,得张眺之助,辅导他油画,竞一发而中,破格录取 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的学生。张眺落榜,经一再申诉得以入学。他俩相互激励, 学业进步得快。 1947 年,经徐悲鸿先生引荐,李可染终于有幸拜齐白石为师。齐白石第一 次看到可染的写意画就十分欣赏、 推崇,后来多次在可染画作上题写画跋, 高度 评价可染的创造精神。白石老人曾为李作《耙草歇牛图》题跋,老人写道: “心 思手作,不愧乾嘉间以后继起高手。 ”一语道破可染艺术的最大特点:不但精于 勤,而且深于思。 李可染在齐师身边 10 年,每天为老人磨墨理纸,看齐师作画。白石老人的 花卉,他一笔不画,但他认真学习了齐师的作画态度,用笔运墨之法,还有构思 之奇伟,以及大胆独创的精神。 齐白石曾赠可染一枚构思奇巧的印章“树下童子” ,即树下一人。白石老人 赠印时,对可染讲了两句古语: “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 ”印章取其“不须整 冠”、以洁身自好为做人本色之寓意。 李可染拜齐白石为师, 同时也求教于黄宾虹。 他第一次求教黄宾虹, 是带了 自己大约 20 幅作品去的。黄宾虹见了可染笔下的那气质厚重、笔墨浑化的水墨 钟馗,大为欣赏,兴奋之极,当即要把自己收藏的元代珍品《钟馗打鬼图》送给 可染。可染因礼厚太重,敬辞未受。师生结缘,一见如故。 精品文档 . 黄宾虹精于画史和鉴赏。他品评艺格高低,重要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 , 一反轻薄浮华之气。黄宾虹 70 岁以后,山水艺术大成,最后形成其浑厚无比的 画风。这一点,促进了可染以“厚重”为核心的审美观迅速成型。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他在 40 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 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 50 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 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 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 以墨为主, 整体 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 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李可粢在 1986 年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创作:假如我的作品有点成就的话,那 是我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描写对象、深入思考、深入实践的结果。人离开大 自然、离开传统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我现在已经 70 岁了,我一辈子都在学习和 研究的过程中⋯⋯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李可染出身贫寒, 并没有很好的家庭熏陶,但他天赋聪慧, 对音乐和书画 有独特的鉴赏能力,并最终在书画音乐方面都成为一代大家。 B.13 岁时,一个偶然的机缘,李可染开始接触书画,他的诚心和勤劳感动 了画师们,被收为入门弟子。 C.李可染与好友张眺相互帮助,互相影响,先后被林风眠校长破格录取,进 入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学习。 D.李可染先后师从齐白石和黄宾虹,两位大师都对他予以高度评价,并悉 心指导。令李可染的书画技艺大进。 E.李可染认为自己创作成功的原因在于对自然和传统的学习, 师法先贤又不 拘泥,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2)李可染如何成为一代绘画大师的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可染绘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可染书画技艺高超, 其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 还拉得一手好胡琴。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①为官很难, 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 _________,倾注心血, 甚至“5+2”“白 精品文档 . +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②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雷茂端为此 _______,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③江西省内大大小小 200 余家老字号, 除亨得利、 黄庆仁等少数几家著名品 牌外,近七成生存困难, _________。 A.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B.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C.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D.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惨淡经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A. 按照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 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 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 的活动。 B.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高玉涛表示, 近日他将在西安召开路遥文学奖专家研 讨会,并邀请陕西文学界、艺术界、评论界、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参加,探讨路遥 文学奖如何取得公信力与权威性。 C. “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 ,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 问题造成的 ,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 ,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D.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提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理论 :我们的智 力和情感能力正在损失 ,因为赋予我们脑力的错综复杂的基因网特别容易受基因 突变的侵害。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 莫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定义作品的 “深刻”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分析造成苦难的原因,才可能写出深刻的苦难,写出真正的 悲剧和命运。 ①只有正视人心中的恶 ②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 ③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④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 ⑤有一些难以克制的个人欲望 ⑥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 A.①④⑥③②⑤ B.①⑤②⑥④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④ ⑥③②⑤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 文物 “保护性破坏” 在国内比较常见。 ① ,就可移动文物而言, 出现“保 精品文档 . 护性破坏”可能主要是在修复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规范去做,对文物的材质、 结构和表面都进行了改变; 而不可移动的文物, 有的是以异地保护的名义拆掉了。 “保护性破坏” 多出于② ,譬如将可移动文物当成艺术品来进行修复, 单纯 追求美观和视觉效果,实际上,③ 。 17.下面是 《经济日报》 对北京某次空气污染原因所作的分析示意图, 请把这个 示意图表达的意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5 个字。 (6 分) 18.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 棵粗 ,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 :“那 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 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 七歪八扭, 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 还是砍杨树! ” 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 有人问: “教授, 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 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 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 可是最终结 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 你就砍杨树, 想做工艺品, 就砍红松。 ”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精品文档 . 语文参考答案 1.C(“尽管少数民族不认同先泰时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原的华夏各族”有误,原文 意思是“华夏人在 精神上的优越感” “并没有得到少数民族的认同” ) 2.D(“近代以来 .他们再也不提祖锘是河南”有误 .原文意思是从此再也不提真正的祖籍是哪 里的》 3.A(“优点和恶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经济文化间一的地区,形成同一的文化特征”有误,原 文意思是“优点和恶 习的传播一般局限于同一地区”是指一个地区 .而不是“经济文化同一 的”多个地区〉 答案 4、答案: D 5.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答 案: C,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 )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古代帝 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 称为谥号。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 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 判性, 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 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 有:哀、怀、愍、悼等。 ) 6. (答案 C,“以致”将两件事事牵连到一起错。 )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1) 陛下兴起战事 , 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我不能清除凶恶叛逆的人,终至朝廷落到这个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 说什么? 8. 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青青柳枝枯萎凋零,描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 者的落寞忧伤之情。 (2 分) 空,徒然地,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的苦 闷无奈之情。 (3 分) 9. ①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 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 (3 分) ②思乡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 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 (3 分) 精品文档 . 11. 12.(25 分) (1)选 E 得 3 分,选 D 得 2 分,选 B 得 1 分,选 AC 不得分。 A、音乐方面不能说成为一 代大家; B、感动画师的不止诚心和勤劳,主要是聪慧和极具艺术天分; C,李可染破格录 取,张眺落榜,再经申诉入学。 (2)①小时候能感悟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了心灵;②谙识民间曲调,拉得一手好琴,丰 富了艺术底蕴;③ 13 岁被画师们赏识,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步入艺术殿堂;④被录取 为杭州国立艺术学院学生,学习油画,丰富了学养;⑤拜齐白石为师, 10 年学画;⑥求教 于黄宾虹, 促进审美观迅速成型,最终成为一代书画大家;⑦深入观察和思考,有勇于创新 的精神。(以上七点,答出六点即可得满分;表述正确即可,不需要与答案完全相同) (3)①师法自然,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②不但精于勤,而且深于思。③气 质厚重、笔墨浑化。④重视意象的凝聚。⑤作品有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答案不求完全一 致,意思对即可,每项 2 分,答出 3 项可得满分) (4)①艺术需要师法自然。李可染幼年便能从大自然的万籁音响中体味感悟,他把对自然 的感悟融于艺术创作中,对他后来成为艺术大师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分)②不同艺术形式 之间是相通的, 也是互相启迪的。 真正的大师往往是通才, 李可染在音乐方面的爱好丰富了 他的精神世界,对他的绘画创作有重要帮助,对他的整体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分)③ 我们应该亲近自然, 提高艺术修养和品味,丰富学养,广泛涉猎不同领域, 使我们的境界不 断提高。(2 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 C 14. D 15. D 六、写作( 60 分) 精品文档 . 【名人言论】 ①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 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 天才也会在 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 查士德斐尔爵士 ②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 蒙 田 ③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 伏尔泰 ④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 罗曼 ?罗兰 ⑤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 无论是鳄鱼的眼泪, 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 动摇。 —— 恰普曼 ⑥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 康德 ⑦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 白哲特 ⑧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 黑格尔 ⑨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 爱因斯坦 ⑩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