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0 KB
  • 2021-04-14 发布

天津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2016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育(pǔ) 机(xiè) 一气成(hē)‎ B.事(suǒ)咒(zǔ) 声名狼(jí)‎ C.分(qí) 喧(xiāo) 坚持不(jiě)‎ D.收(liǎn) 干(gù)为人知(xiǎn)‎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6.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2)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7.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亦我所恶:凶恶 B.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放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兼 B.故患有所不也 C.所识穷乏者我与 D.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 ‎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细叶谁裁出,      . (贺知章《咏柳》)‎ ‎(4)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6)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7)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 ‎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时家贫 少:      ‎ ‎②无不立对: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 ‎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0.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 ‎(2)      ‎ ‎(3)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1.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消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材料四】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入境游客 ‎(人次)‎ 外汇收入 ‎(美元)‎ ‎2013年 ‎265万 ‎26亿 ‎2014年 ‎296万 ‎30亿 ‎2015年 ‎326万 ‎33亿 ‎(1)上面四则材料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      .‎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14.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内容 ‎《西游记》‎ 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1)      .‎ ‎《(2)      》‎ 聪,你想,我这些联想对我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四月三日(第30号)的信,我写的时候不知怀着怎样痛苦、绝望的心情,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名人传》‎ 从这个忧伤的深渊深处,(3)      着手歌颂欢乐了.这是他毕生的规划.自1793年,在波恩的时候,他就对此有所考虑.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并以此作为他的大作中的一部终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4)      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15.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 ‎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 ‎2016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育(pǔ) 机(xiè) 一气成(hē)‎ B.事(suǒ)咒(zǔ) 声名狼(jí)‎ C.分(qí) 喧(xiāo) 坚持不(jiě)‎ D.收(liǎn) 干(gù)为人知(xiǎn)‎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哺育”应读作“bǔ yù”;‎ B.正确;‎ C.“坚持不懈”应读作“jiān chí bù xiè”;‎ D.“干涸”应读作“gān hé”.‎ 故选:B.‎ ‎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B.传承 保守 规则 C.传承 恪守 准则 D.传播 保守 准则 ‎【考点】词义辨析.‎ ‎【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解答】传播:传送或散布;广泛散布;使普遍知道.传承:更替继承.传承是在传播的基础上继承,侧重传播;承传是在继承基础上传播,侧重继承,先后次序不同,侧重点不同.家风要继承,故第一空填:传承.‎ 恪守: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保守:保持使不失去;维持原状,不求改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需要“恪守”,故第二空填:恪守.‎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准则: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根据句意,第三空填:准则.‎ 故选:C.‎ ‎ ‎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解答】A.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加上“的效率”;‎ B.正确;‎ C.成分残缺,应该把“随着”或“使”去掉;‎ D.语序不当,应该是“发现并解决”.‎ 故选:B.‎ ‎ ‎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考点】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读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语气,揣测所用标点是否正确.‎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错误.“省略号”与“等”在标点符号运用上属于重复使用,二者只能保留其一.‎ 答案:D.‎ ‎ ‎ ‎5.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到抑郁惆怅的心理变化过程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写故乡之水对“我”依依不舍,万里相送,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这两句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D.小时候/乡愁是一杖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这几句写作者少小离家,思念母亲,小小的邮票成为寄托乡愁的载体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解答】A.有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这几句表现了作者由积极乐观、胸怀旷达.‎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 ‎ ‎6.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2)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A.列数字、打比方 B.作比较、分类别 C.列数字、作比较 D.分类别、打比方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考点】科普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说明文首先由人们的说法提出疑问,引出说明内容,接着指出加碘盐有吃的必要,并分析了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最后介绍了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找到相应的原文,与选项进行比对,即可选择.根据第四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可知D选项所说的“应在1000微克以上”是错误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等,结合具体内容来辨析方法即可.“20﹣40毫克/千克”“20﹣30毫克/千克”可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碘添加量与我们食盐的碘添加量进行对比,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所以选择C.‎ 故选C.‎ ‎(3)本题综合考查了说明内容、说明语言、代词指代内容和文章特点这些知识;“这”属于近代,可以根据第四段“这”附近上文的内容,判断“这”指代的是“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所以C是错误的.‎ 故选C.‎ 答案:‎ ‎(1)D ‎(2)C ‎(3)C ‎ ‎ ‎7.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死亦我所恶:凶恶 B.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放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二者不可兼 B.故患有所不也 C.所识穷乏者我与 D.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译文:‎ 鱼是我所追求的,熊掌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喜欢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事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能采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方法不能采用的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这样看来,有这种方法却不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大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贤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了就可活下去,得不到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四处游历的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被轻视而不肯接受.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好处);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句意为: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厌恶.解释不正确;‎ B:句意为: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解释正确;‎ C:句意为:妻妾的侍奉.解释正确;‎ D:句意为: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解释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通假字.要了解通假字的有关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与记忆.‎ A: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得:得到.不是通假字;‎ B:所以有灾祸我不躲避.辟:通“避”,躲避;‎ C: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 D:先前(有人为了道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乡:通“向”,先前.‎ 故选:A.‎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另有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 A:分析正确;‎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不是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也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故该项分析不正确;‎ C:分析正确;‎ D:分析正确.‎ 故选:B.‎ 答案:‎ ‎(1)A.‎ ‎(2)A.‎ ‎(3)B.‎ ‎ ‎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8.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贺知章《咏柳》)‎ ‎(4)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6)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7)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考点】古诗(词)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浅草才能没马蹄(重点字:蹄)‎ ‎(2)风正一帆悬(重点字:悬)‎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马作的卢飞快(重点字:的卢)‎ ‎(5)载不动许多愁(重点字:载)‎ ‎(6)草色入帘青(重点字:帘)‎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字:凌)‎ ‎ ‎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时家贫 少: 年幼 ‎ ‎②无不立对: 回答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 ‎【分析】译文:‎ 侍郎李绂,生性聪明.年幼时家里穷,无钱买书,于是就到邻居家去借.每次翻阅书籍,推演内容,书里的内容没有背诵不过的.有时偶尔进到城里,街道两边店铺的名字,都要默默地识记住.后来官至翰林,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他的同僚选取书架上所用的书籍,任意抽取一本来难为他,没有不立刻对答上的,众人都感到很吃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年幼时家里穷.少:年幼;‎ ‎②句意为:没有不立刻对答上的.对:回答.‎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皆”,都.句意为: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 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所以:李拨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 答案:‎ ‎(1)①年幼;②回答.‎ ‎(2)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李拨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 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 ‎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0.阅读《三角梅》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 ‎(2) 仍然毫无变化. ‎ ‎(3) 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D ‎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第一年,停滞在那儿;第二年,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第四年,开始抽枝,生长,开花.作者通过描写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词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第一年,停滞在那儿;第二年,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第四年,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解答时,按照时间顺序,从文中找出“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等句子得到提示信息.‎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内容、手法、结构.这个句子从手法角度考虑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所以我们作答时要答出运用这一手法的作用、效果.‎ 通过句中“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可以断定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三角梅的花朵比喻成“火红的蝴蝶”,并运用了“张开了翅膀”“奋争”“挣脱”“翩翩飞去”等拟人化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角梅开放后被风吹动时充满活力的样子,表达出作者对三角梅开花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是“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是“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所以B项错误;根据第八段内容知道,“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此时“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所以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的原因,不是“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而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故D项错误.‎ 其余选项ABE正确.‎ 故选:BD ‎(4)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然后结合文章大意和对应段落的上下文综合分析.‎ 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作者通过描写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 文章第九段是对上文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过程的由衷赞叹,是本文的主旨段,从“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三角梅的生长过程,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坚韧精神的赞美.‎ 综合上述分析,学生可总结得出答案.‎ 答案:‎ ‎(1)①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②仍然毫无变化.‎ ‎③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B D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 ‎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1.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溥仪旧居”“津卫摇篮”“大沽烟云”等八条独具津门文化特色的游览线路,吸引了海内外的大量游客.‎ ‎【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海河风光游”“游览‘五大道’”“全景式乡村游”“滨海旅游黄金100天”等特色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的旅游形象.‎ ‎【材料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5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2亿人次,旅游消费10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7%.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一数字更具震撼性.‎ ‎【材料四】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 项目 年份 入境游客 ‎(人次)‎ 外汇收入 ‎(美元)‎ ‎2013年 ‎265万 ‎26亿 ‎2014年 ‎296万 ‎30亿 ‎2015年 ‎326万 ‎33亿 ‎(1)上面四则材料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的一则是 材料三 .‎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述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材料的分析能力,图表转化能力.‎ ‎【解答】(1)做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再认真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材料四:是天津市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统计表.这些材料都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有关.‎ 材料四虽与旅游有关,但与天津市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无关.‎ ‎(2)多个材料比较提取信息的方法:①看这多个材料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围绕什么共同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举例.②围绕话题分析题目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赞同赞扬还是否定批判,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组织语言.③回答时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材料一:近年来,天津市旅游业在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材料二: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材料四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逐年增加.‎ 答案:(1)材料三 ‎(2)“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旅游发展迅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连年提高;近三年入境游客数量和外汇收入均逐年增加.‎ ‎ ‎ ‎14.名著阅读.‎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作品或人物.‎ 作品 内容 ‎《西游记》‎ 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1) 铁扇公主 .‎ ‎《(2) 傅雷家书 》‎ 聪,你想,我这些联想对我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四月三日(第30号)的信,我写的时候不知怀着怎样痛苦、绝望的心情,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名人传》‎ 从这个忧伤的深渊深处,(3) 贝多芬 着手歌颂欢乐了.这是他毕生的规划.自1793年,在波恩的时候,他就对此有所考虑.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并以此作为他的大作中的一部终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4) 保尔 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考点】名著情节;名著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1)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悟空,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故为:铁扇公主;‎ ‎(2)原段文字节选自《傅雷家书》中的一段文字:“四月十日上午九时半至十一时,听北京电台广播你弹的Berceuse[摇蓝曲和一支Mazurka[玛祖卡]‎ ‎,一边听,一边说不出有多少感触.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孩子,而且也是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马先生三月三十日就从北京寄信来,说起你的情形,可见你那时身体是好的,那末迟迟不写家信更叫我们惶惑“不知所措”了.何况你对文化部提了要求,对我连一个字也没有:难道又不信任爸爸了吗?这个疑问给了我最大的痛苦,又使我想到舒曼痛惜他父亲早死的事,又想到莫扎特写给他父亲的那些亲切的信:其中有一封信,是莫扎特离开了Salzburg[萨尔斯堡]大主教,受到父亲责难,莫扎特回信说:“是的,这是一封父亲的信,可不是我的父亲的信!”聪,你想,我这些联想对我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四月三日(第30号)的信,我写的时候不知怀着怎样痛苦、绝望的心情,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妈妈说的:“大概我们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幸福了,天也嫉妒我们,所以要给我们受这些挫折!”要不这样说,怎么能解释邮局会丢失这么一封要紧的信呢?你那封信在我们是有历史意义的,在我替你编录的“学习经过”和“国外音乐报导”(这是我把你的信分成的类别,用两本簿子抄下来的),是极重要的材料.我早已决定,我和你见了面,每次长谈过后,我一定要把你谈话的要点记下来.为了青年朋友们的学习,为了中国这么一个处在音乐萌芽时代的国家,我作这些笔记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故填:《傅雷家书》;‎ ‎(3)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 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号).贝多芬在1795年的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演唱库夫纳歌颂音乐魅力的诗.《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则远较宏大.”由此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从初演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时有着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故填:贝多芬;‎ ‎(4)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填:保尔.‎ 答案:(1)铁扇公主;‎ ‎(2)《傅雷家书》;‎ ‎(3)贝多芬;‎ ‎(4)保尔.‎ ‎ ‎ ‎15.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1)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2)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考点】诗歌阅读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解答】(1)本题重点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两句指晁盖等人黄泥冈劫持生辰纲一事暴露,官府缉拿.所以,“这场灾”产生的原因是:晁盖等人在黄泥岗上劫持了由杨志护送的生辰纲 ‎(2)本题重点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两句指作为公门中人的宋江在得知缉拿晁盖等人的消息后,偷偷的通风报信,不然那劫持生辰纲的七人将不一人漏网.‎ 所以,答案是:宋江暗中报信,告诉晃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逃走时遇到治官兵,奋勇迎战;朱仝、雷横故意放走他们,晃盖等人顺利脱险.‎ 答案:‎ ‎(1)祸胎晁盖等人在黄泥冈劫走生辰纲一事败露,官府要捉拿他们.‎ ‎(2)宋江暗中报信,告诉晃盖等人官府要捉拿他们的消息;晁盖等人逃走时遇到治官兵,奋勇迎战;朱仝、雷横故意放走他们,晃盖等人顺利脱险.‎ 译文:太师付下公文到了济州府,官府要缉捕晁盖等七人.宋江得知消息后,立即向晁盖七人报信.‎ ‎ ‎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4)字数不少于600字;‎ ‎(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考点】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有一段提示性语言帮助我们打开写作的思路,如果好好想一下,这篇作文的写作难度不大.‎ ‎【审题立意】这个作文题目分成来两部分:某种做法和想法和值得,指的是一种做法,值得,是对它的评价,写作文时,这两部分,都应有所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思路点拨】补充的内容是一件事或者一种想法,这件事或者想法可以是第一人称的“我”做的,也可以是别的人称的“你”和“他”做的,哪一种思路都可以.可以写一件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好的一件事,而你却认为挺好的一件事,应该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比如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等.‎ ‎【细节描写】值得,是别人的评价,也可以是自己的内心体验,如果是自己的内心体验时,可以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也可加入其它的细节描写.‎ ‎【表达方式】本文适合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夹叙夹议也可.‎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解答】【例文一】‎ 值得这样做 如果无人在狂风暴雨的茫茫黑夜中为你高举火把,那么你,请告诉自己:走过,就算途经泥泞,这样做,值得!‎ ‎﹣﹣题记 那时候,我的成绩很差.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曾经的勤奋与刻苦,究竟是在那一站丢了.于是我将自己藏匿在角落里,望着自己那只升不降的成绩,暗暗地啜泪.‎ 巴山的夜深了,那褪了色的秋雨携来了遥遥无期的愁苦.如今,雨又来了,他在斜阳的光束前汇成一条条苍白的线条,落在青石板上,击出了一种不可名状的落寞与沧桑.我独步在无人街,仿佛是在做梦﹣﹣梦里,不知身在何处;梦醒,踯躅在原地不知所措.好迷茫,我要怎么做?默默的秋雨下,我是点亮了谁的眼睛,或是模糊了谁的风景?‎ 我感到冷,一种彻骨的冷.刚开学时,老师的那句“我不会以你们的成绩来衡量你们的个人优异”让我感到格外的欣喜,但自从第一次考试之后,我的座位却为何始终定格在班里的后三排?您说按成绩排座位可以激发学生潜力,那么如果要让我失望,又何必给我希望?…‎ 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我颓力的趴在桌子上,凝视着母亲端来的茶.眼前的茶叶正如我一样,或许说我就是一杯茶叶﹣﹣被水压在杯底,无力的挣扎,却始终浮不上去.我向杯里兑了些沸水,茶叶便涌动了起来.我惊讶于茶叶的沉浮之声,又迷茫了我自己﹣﹣或许我还不如这些茶,在压力面前,我连头都抬不起来!…不会,只要有一杯沸水,我一定能站起来!我闭上眼,聆听着茶叶的浮沉之声,就像一曲曼妙的钢琴曲﹣﹣婉转而柔和…‎ 从此以后,我不再猫在角落里酣睡,常常与周公不谈而散;不再以出神打发时间,常常是分秒必争;不再与游戏为友,常常与题海相伴…每每沉醉于星与月与夜的寂静中,我都会有一种奋进感,因为我相信“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果不其然,正处在上升趋势的成绩证明了一切.一次,狗友打趣地说:“你最近是吃错什么药了,怎么总犯傻啊?你啊,忒笨,歇歇吧,没谱.”我白了他一眼,暗暗“呸”一声,“你才笨呢!”‎ 现在,一切的一切都已纷落如歌,苦涩的秋雨消停在昨夜,今日,空气中氤氲着的满是沁人的芬芳与散光的浮尘.我相信,任由哪些苦几次卷着黄沙掠过我的心坎,我依旧会面带笑容迈步在阳光下,骄傲的对自己说:“这样做,值得!”‎ ‎ ‎ ‎2016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