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00 KB
  • 2021-02-26 发布

高一化学试题解析:第1章 单元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第1章单元测试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可在普通漏斗中完成 B.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盐酸冲洗 C.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固体时一定要先给试管预热再集中加热液体部位 D.用容量瓶配制一定浓度的某溶液后,将溶液保存在容量瓶中并贴上标签 解析:萃取操作应在分液漏斗中完成,A错误;浓烧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擦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硼酸溶液,B错误;给试管预热可以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C正确;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一定浓度溶液,而不能用来保存溶液,D错误.‎ 答案:C ‎2.下列实验操作:①用50 mL量筒量取5 mL蒸馏水;②称量没有腐蚀性固体药品时,把药品放在托盘上称量;③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④倾倒液体时试剂不对准容器口;⑤块状药品都要用药匙取用;⑥固体药品用细口瓶保存.其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⑥‎ 解析:①误差太大,应该用10 mL量筒;②应在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以免污染药品,损坏托盘;③正确;④应使试剂瓶口与容器口紧靠在一起;⑤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⑥细口瓶盛液体,广口瓶才用来保存固体.‎ 答案:D ‎3.从实验室加热氯酸钾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B.溶解、过滤、洗涤、加热 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 D.溶解、洗涤、过滤、加热 解析:实验室制氧气后的剩余物中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其中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利用溶解性的不同,采用过滤法将其分开并回收.在实际操作中,应先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使氯化钾完全溶于水后过滤,二氧化锰留在滤纸上,再通过洗涤除去其表面的氯化钾溶液,最后蒸去水分即回收到了二氧化锰.‎ 答案: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1.2 L某气体的质量为22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 g/mol B.16 g O2和16 g O3含的氧原子个数一样多 C.在标准状况下,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等 D.1 mol氯化钙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解析:在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若其质量为22 g,则由M=,得M==44 g/mo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不同于氧气和氮气,C不正确;B项,n1(O)=×2=×2=1 mol,n2(O)=×3=×3=1 mol,B正确;D项,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D不正确.‎ 答案:B ‎5.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 A.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B.过滤、蒸馏、蒸发、分液 C.蒸发、蒸馏、过滤、分液 D.分液、蒸馏、蒸发、过滤 解析:图示中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答案:A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 C.32 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的体积是11.2 L 解析:A项,6.02×1023个磷酸分子就是1 mol磷酸,其质量的数值与磷酸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B项,1 mol N2和1 mol H2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C项32 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D项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0.5 mol一氧化碳所占体积不是11.2 L.‎ 答案:D ‎7.在KCl、FeCl3、Fe2(SO4)3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K+为0.15 mol,Fe3+为0.25 mol,Cl-为0.2 mol,则SO为(  )‎ A.0.1 mol B.0.15 mol C.0.25 mol D.0.35 mol 解析: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n(K+)+n(Fe3+)×3=n(Cl-)+n(SO)×2,即0.15 mol+0.25 mol×3=0.2 mol+n(SO)×2,n(SO)=0.35 mol.‎ 答案:D ‎8. A、B、C、D可能是Na2CO3、HCl、AgNO3、BaCl2四种无色溶液中的某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A、B、C、D四种物质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反应物 A+B A+C B+C C+D B+D 现象 白↓‎ 白↓‎ 白↓‎ 白↓‎ 无色↑‎ A.BaCl2、Na2CO3、AgNO3、HCl B.Na2CO3、HCl、AgNO3、BaCl2‎ C.HCl、AgNO3、Na2CO3、BaCl2‎ D.AgNO3、Na2CO3、BaCl2、HCl 解析:AgNO3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作用均能产生白色沉淀,结合两两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可以确定C为AgNO3溶液;因B+D→无色气体,则B、D必为Na2CO3、HCl两溶液,则A为BaCl2溶液,结合A+B→白色沉淀可知B为Na2CO3,D为HCl,故A项正确.‎ 答案:A ‎9. 用6.02×102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1.6 g臭氧中含有6.02×1022个氧原子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6.02×1022个水分子 C.2.24 L氨气分子中含6.02×1023个电子 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6.02×1022个电子 解析:A项,n(O3)== mol,n(O)=0.1 mol,故含有6.02×1022个氧原子;B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C项,没有说明在标准状况下,NH3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D项,2.4 g Mg变为Mg2+,失去2×6.02×1022个电子.‎ 答案:A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解析:将已经取出的试剂再放回试剂瓶中,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所以取用试剂时应“少量多次”,避免浪费,A项不正确;Ba(NO3)2是有毒物质,不可以倒入水槽中,再冲入下水道,B项不正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项不正确.‎ 答案:D ‎11.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此溶液的密度(g/cm3)为(  )‎ A. B. C. D. 解析:根据溶液a%=×100%‎ 将题中所给出的值代入,硝酸的摩尔质量为63 g/mol,‎ 则ρ==.‎ 答案:C ‎12.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氢氧化钾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 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恰好扩大一倍,体积变为62.5 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2.2 mol/L B.4 mol/L ‎ C.5 mol/L D.6.25 mol/L 解析:设稀溶液的溶液质量为m,首先列式:m×14%=(m-50 g)×28%,解得m=100 g,溶质KOH质量为14 g,n(KOH)=0.25 mol,则c(KOH)===4 mol/L.‎ 答案:B ‎13.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解析:c=,n= mol,‎ 溶液质量为(·M+100) g,‎ 溶液体积为×10-3 L,‎ 则c=÷(×10-3)‎ ‎= mol/L.‎ 答案:B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CO和1 mol N2所含分子数相等,质量相等,它们所占的体积也相等 B.22.4 L H2和71 g Cl2恰好反应生成2 mol HCl C.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有可能是22.4 L D.1 mol HCl和1 mol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是22.4 L 解析:若不是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 mol CO和1 mol N2所占的体积不相等,A错误;非标准状况下,22.4 L H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B错误;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1 mol H2O的体积不是22.4 L,D错误.‎ 答案:C ‎15. 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C.NaCl溶液(Br2):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解析: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杂质时,应加适量的KCl溶液,然后过滤,如果加过量KCl溶液,会引进新的杂质KCl.‎ 答案:B ‎16. 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 mol/L B.此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 C.20℃时,密度小于1.174 g/cm3的KCl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 g/cm3‎ 解析: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25℃的浓度大于4.0 mol/L,A正确;据c=可算得KCl的质量分数应为×100%,B错误;由于20℃‎ 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 g/cm3,则该温度下,密度小于该数值的一定为不饱和溶液,C错误;温度不变,饱和溶液密度即不变,D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7分)先选择填空,再简要说明作此选择的理由.‎ ‎(1)某试管内装有约占其容积1/10的溶液,则溶液的体积是(用字母回答)_ _______.‎ A.约1 mL   B.约3 mL   C.无法判断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在烧杯中于加热条件下配制某溶液50 mL,应选择的烧杯是(用字母回答)____.‎ A.400 mL烧杯 B.250 mL烧杯 C.100 mL烧杯 D.50 mL烧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操作或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称取一定量NaOH固体,应在右盘加砝码,左盘纸上放NaOH固体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应先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C.蒸发皿既能用于蒸发结晶,又能将含水固体烘干 D.试纸使用时先剪成小块并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然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检验溶液的性质 解析:(3)在使用天平时,应严格按照天平使用规则操作,应左物右码,在称量没有腐蚀性的物品时应在左右两盘各放一张同样的纸,易潮解的物品应在称量瓶中称量,故A错,其他选项操作均正确.‎ 答案:(1)C 题目并没有指明试管的大小规格(mL) (2)C 选用烧杯的容积比所配溶液的体积大一倍为最佳选择 (3)BCD ‎18.(9分)(1)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在200 mL 2 mol/L Mg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此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中,玻璃棒所起到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 1∶1 2∶3 (2)38 g 2 mol/L ‎4 mol/L (3)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19.(10分)(1)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________.‎ ‎①0.5 mol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 ③4℃时9 mL水 ④0.2 mol磷酸钠 ‎(2)现有m 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 g/mol.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上符号及相应数字填写下列空格.‎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②该气体所含原了总数为________个.‎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 ‎④该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 L溶液(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解析:(1)所含原子数分别为 ‎①0.5 mol×(1+3)=2 mol ‎②×1=1 mol ‎③×(2+1)=1.5 mol ‎④0.2 mol×(3+1+4)=1.6 mol 比较大小得答案为①④③②;‎ ‎(2)m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所含分子数为NA,所含原子数为NA,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 L溶液,其浓度为 mol/L.‎ 答案:(1)①④③② (2)① ②NA ③ ④ ‎20.(12分)(1)在质量分数为28%的KOH水溶液中,OH-与H2O数目之比是________.‎ ‎(2)在KCl和CaCl2所组成的某混合物中,K+与Ca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混合物中含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KCl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含1 mol Cl-的该混合物的质量是________g.‎ 解析:(1)设该KOH溶液质量为100 g,则其中m(KOH)=28 g,m(H2O)=72 g,‎ 故===1∶8.‎ ‎(2)在混合物中,n(KCl)∶n(CaCl2)=n(K+)∶n(Ca2+)=2∶1;设KCl和Ca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1 mol,则w(CaCl2)= ‎×100%=42.7%;‎ 当含1 mol Cl-时,则含n(KCl)=0.5 mol,n(CaCl2)=0.25‎ ‎ mol,即可计算出该混合物的质量为65 g.‎ 答案:(1)1∶8 (2)42.7% 2∶1 65‎ ‎21.(8分)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 mL 18 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入水至刻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容量瓶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用100 mL量筒量取20 mL 18 mol/L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等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采用稀释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该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容量瓶和胶头滴管;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应用玻璃棒引流,并且玻璃棒的下端应轻靠刻度线稍下方瓶壁,以免溶液沾在刻度线上方瓶壁上;③定容时,当液面距离刻度线1~2 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防止加水超过刻度线)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该实验中有两处错误:①用量筒配制溶液;②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这样做可能导致酸液飞溅或量筒炸裂 答案:(1)①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②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将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 ③加水至刻度线1~2 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22.(6分)(1)在t℃时,a g某化合物饱和溶液的体积为b mL,将其蒸干后得到c g摩尔质量为d g/mol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则 ‎①此物质在t℃时溶解度是________;‎ ‎②在t℃时,此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2)用过量的锌和500 mL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当反应停止时,制得氢气6 g,此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 解析:(1)①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S=×100 g= g.‎ ‎②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mol/L ‎(2)设生成6 g氢气需要反应的稀硫酸物质的量为x Zn+H2SO4===ZnSO4+H2↑‎ ‎ 1 mol 2 g ‎ x 6 g x==3 mol c(H2SO4)==6 mol/L.‎ 答案:(1)① g ② (2)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