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00 KB
  • 2024-03-05 发布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 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文档侵权举报QQ:3215808601
专题突破练5 中华文明的复兴——民国时期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 ‎(2018山东临沂模考)‎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  )‎ 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 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结果。材料中袁世凯公布国庆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日、北京宣布共和日并列为纪念日,分别照顾了革命派、湖北派和北洋集团的利益,所以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A、B、D三项各反映了北洋集团、革命派、湖北派的利益,具有局限性,均可排除。‎ ‎2.“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三大政策。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不涉及亲俄问题;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D项不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亲俄之风”,故选B项。‎ ‎3.(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下图反映了近代时期某地花生和烟草种植面积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反映出(  )‎ A.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 B.西方列强疯狂掠夺原材料 C.中国与世界市场密切联系 ‎ 6‎ D.该地农业生产力有所提升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图表可知,从1900年到1926年,花生和烟草这些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出现大幅度上升,故可推断近代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项正确;无法从图表中得知“章丘”“胶济铁路沿线”的花生和烟草被列强掠夺,故B项错误;无法从图表中得知章丘和胶济铁路沿线的花生和烟草是卖到世界市场或受列强控制,故C项错误;图中两地种植面积的上升,只与市场需求有关,不能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D项错误。‎ ‎4.至1922年,在全国的一百五十万枚纱锭中,集中在上海的竟上升至14.8%,此外,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五个城市又集中了37.9%,剩下只有20.3%的纱锭分布在全国广袤的其他地方。这主要说明我国的民族工业(  )‎ A.轻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D.轻工业发展受挫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材料没有提到轻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速度,故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的纱锭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可见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故C项正确;“轻工业发展受挫”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5.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 B.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尚不成熟 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评价党内合作的方式正确与否,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 ‎6.(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  )‎ 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直接导致了国民革命失败 答案:A 6‎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的错误指导。共产国际指示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无产阶级革命,且指导革命在城市和农村推行不同举措,故B项错误;此时中国革命中心依旧在城市,故C项错误;国民党背叛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失败,故D项错误。‎ ‎7.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B.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C.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D.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面临的双重阻力指的是党内政治、军事方面的“左”倾错误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但这并不涉及中华民族的命运,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五四运动而非长征,故B项错误;“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虽然涉及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又没有关联自己的命运,故C项错误;“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一方面指的是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另一方面指的是长征又促使国共两党逐渐由敌视对峙走向团结抗日,有利于贯彻北上抗日方针,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8.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 A.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B.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C.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D.国共实现合作抗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于1937年,故A项错误;‎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故B项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开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局部抗日战争打响,故C项正确;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是在1937年9月,故D项错误。‎ ‎9.(2018河南郑州二模)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以第3、第11师出兵,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逐渐明了,继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 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 B.证明了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答案:C 6‎ 解析:本题考查淞沪会战的作用。从题干中日方最初仅以两个师团作战到向上海增派兵力,反映了中国军队在淞沪的英勇抗战迫使日军改变了作战部署,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说明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故A项错误;日本扩大侵华战争是其蓄谋已久的,故B项错误;淞沪会站中日军是进攻方,占据主动地位,故D项错误。‎ ‎10.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日本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信息反映了日本控制的原本属于私人企业的民族工业,国民政府乘抗战胜利之机,将这些企业收管后并未还给私人,而是收归国营,这说明国民政府在借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从材料中看不出官僚资本恶性膨胀的信息和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信息,故排除C、D两项。‎ ‎11.下图是《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  )‎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 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大大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根据图片中“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信息,可知该土地执照颁发于解放战争时期,而巩固农村根据地主要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 ‎12.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 A.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 6‎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而题干中描述的正是1947年的战争状况,与之相符,故A项正确;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国民党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 ‎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19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 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年 ‎63‎ ‎10 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年 ‎65‎ ‎17 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9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8分)‎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2)发展态势:民族面粉业继续发展。‎ 内在动因: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 影响: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促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政策:创办国家资本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 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 ‎14.(2018广东惠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 6‎ ‎18‎ 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 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 ‎30—40‎ 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 ‎——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 上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15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明末清初到19世纪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开明变为堕落。‎ 论据和论证:16到18世纪的明清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国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科举制度盛行,社会流动相对畅通;工农业生产高度发达,商业繁荣;思想统一,文化繁荣;另一方面,此时的西方社会,政治上多数处于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统治之下,社会矛盾尖锐,国家间战争不断;经济上与中国的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启蒙运动兴起,由于批判封建专制和天主教统治的需要,中国儒家思想部分被采纳。加上此时西方对中国政治制度、科举、思想文化等了解的不全面,此时中国在西方的眼中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19世纪初,中国专制统治腐朽,对外闭关锁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在对外战争中屡屡战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国人吸食鸦片,身体素质低下,社会落后和保守。而同时期的西方,民主政治逐步确立和完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等思想广泛传播,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由开明变成了封闭、邪恶、堕落。‎ 示例二 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由混乱变为崛起。‎ 论据和论证: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社会统治黑暗,各种斗争风起云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而同时期西方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民主政治逐步成熟,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被贴上了贫困、肮脏、混乱等不良标签。‎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一致,坚持抵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有力地配合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所以此时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是纯朴、智慧的,是“崛起的英雄”。‎ 6‎

相关文档